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3.纸 教案

    • 资源ID:138721       资源大小:36.9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3.纸 教案

    1、1 13.纸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纸位于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紧接一级主题的第一课。它首次展开对二级主题的研究,为其他的三 个次级主题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金属、塑料的 引领课。纸是学生常见常用的材料,学生对纸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 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 情绪不稳定、 自控力不强。 在学习方面, 学习任务、 活动范围都较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组 织性、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在交往方面,

    2、三年级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一个双 向帮助阶段, 同学之间出现关系比较好、 比较稳定的好朋友, 但还不能患难与共。 他们往往会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准; 在科学实验的小组安排中可 以酌情考虑此项因素培养孩子合作分工的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也是这一时期要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年级学生有了两年的科学学习铺垫,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了解 科学课学习的过程,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生科学课的学习理念、实验 方法仍需科学教师的引领、讲解和示范,相信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会不断了解掌 握,从最初的渗透到之后的独立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过程会逐步形成。真正实现 爱科学、学科学、做科

    3、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纸,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纸的发明史,懂得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生产出不同特点的纸张,方 便了生活。 3知道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不同,根据这些纸的特性,不同的纸 做可以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4了解蔡伦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和材料,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科学探究: 2 1在纸的吸水性实验设计中能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 其中一个条件)设计完成实验。 2能设计实验了解纸的结实程度、防水性能,在实验操作中控制好变量与不变 量。 科学态度: 1知道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享实

    4、验成果。 2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3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节约用纸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纸的种类越来越多,懂得科技改变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有强弱,生活中根据纸的特性可以做 成不同用途的纸制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在纸的吸水性实验中能运用差异法设计实验。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 条件,并在实验操作中能控制好变量与不变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1水槽、红水、胶头滴管、烧杯、宣纸、报纸、A4 纸。 2课件、实验记录单 学生材料: 1各种纸

    5、:牛皮纸、卡纸、A4 纸、毛边纸、书写纸、餐巾纸、报纸、宣纸。 2两张边长为 5cm 的正方形 A4 纸、油画棒 3大小一样的三种纸 6 套(宣纸、报纸、A4 纸)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 3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你知道哪些纸呢? 2生:餐巾纸、牛皮纸、作业本纸 3师:这些纸做的生活用品有什么特点呢? 4生:餐巾纸吸水性强可以擦嘴巴; 生:牛皮纸结实可以做包装袋; 生:作业本纸光滑不渗水可以写作业 5师:是的,我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医疗、娱乐各个方面

    6、都会用到纸。 纸的作用很大,纸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作业本、餐巾纸、人民币、牛皮纸袋、报纸、纸杯课件展示作业本、餐巾纸、人民币、牛皮纸袋、报纸、纸杯。学。学 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及它们的用途,教师掌握学生对纸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及它们的用途,教师掌握学生对纸 的认知程度,同时的认知程度,同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13.13.纸纸。 。 6师:纸是怎么来的呢? 7播放视频,介绍纸的发明史、人民币是什么材料做的。 设计意图:通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纸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前人经验的过观看视频,了解纸是人们为了满足

    7、自身需要,在前人经验的 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发明的新材料。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发明的新材料。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探究过程:二、探究过程: 1谈话过渡到探究纸的特性 师: 如果老师不小心在实验桌上洒了水,你知道用那种纸擦干最好吗?为什么? 生:餐巾纸,因为它的吸水性最好。 师:老师要寄一双鞋给远方的亲人,你觉得那种纸包装合适呢?为什么? 生:做纸箱的瓦楞纸,因为它结实。 师:过年老师家招呼客人,需要一次性纸杯,你会帮老师选择吗? 生:选择结实、厚一点、不渗水的纸杯。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纸的吸水性

    8、、渗水性、结实程度,这些都是纸的特性。 师:如果老师用作业本纸擦桌子上的水,你觉得效果会怎样?为什么? 生:效果不好,因为作业本纸吸水性不好。 师:哪种纸的吸水性好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特性,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探究纸的特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特性,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探究纸的特性。 4 2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探究纸的吸水性实验一:探究纸的吸水性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打开看看里边有什么纸? 生:宣纸、报纸、卡纸 师:同学们猜猜看那种纸的吸水性强呢?请将你的预测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 师:你猜测的一定准确吗?怎样证明? 生:不一定正确,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老师

    9、为同学们准备了滴管(课件演示滴管的使用方法),你能用它来设计实验 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时间、高度、纸的大小、观察角度等。 设计意图:全班讨论交流实验方法,引导设计意图:全班讨论交流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课件中设计对比实验的提学生按照课件中设计对比实验的提 示,不断完善,让实验更严谨。例如:如何做到一样的高度;如何让三种纸吸示,不断完善,让实验更严谨。例如:如何做到一样的高度;如何让三种纸吸 水的时间一样长;如何观察;最后如何观察记录等。 水的时间一样长;如何观察;最后如何观察记录等。 师:小结实验步骤: (1)先将三种纸准备好 (2)三位同学练习正确使用滴管,熟练操作用滴管滴一滴水

    10、的量 (3)另一位同学观察同伴将滴管放置三种纸一样高的位置同时滴一滴红水 (4)三秒之后同时观察水渍的大小比较纸的吸水性 (5)记录实验结果 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注意实验的准确性 (3)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生:合作实验,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并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最强,报纸的吸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并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最强,报纸的吸 水性适中,卡纸的吸水性最弱,同时板书:宣纸的吸水性最强。 水性适中,卡纸的吸水性最弱,同时板书:宣纸的吸水性最强。 实验二实验二 纸的结实程度纸的结实程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同一张报纸从不同

    11、的方向撕开用力的大小不同呢? 师:演示讲解纸的横向、纵向,你认为哪种情况结实呢? 5 生:我猜横向结实,因为竖着撕报纸不费力。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呢?所有的纸都是横向结实吗? 生:需要做实验比较。 师:平时我们比谁劲大用什么办法? 生:扳手腕。 师:怎样让纸也来扳手腕? 生:用两张纸条,一张横向,一张纵向十字交叉拉一拉。 师:怎样比才公平?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 纸的大小相同, 两个人用的力气相同, 要同时用力拉, 每种情况最好做三次, 更准确。 师:你能用老师准备好的三种纸条比较纸的结实程度吗? 生: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的设计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

    12、完成,仍然是采用对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的设计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仍然是采用对 比实验的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时引导学生先比实验的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时引导学生先 预测再合作完成实验。教师要实时观察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预测再合作完成实验。教师要实时观察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 导学生正确实验,完成记录单。 导学生正确实验,完成记录单。 实验三实验三 纸的渗水性纸的渗水性 师:同学们,你们折过纸船吗? 师:老师折过一只纸船。那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我站在小河上游,想让纸船捎 一些东西给不远处下游的小朋友,可是失败了

    13、!因为纸船还没到下游就湿透了, 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折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吗? 生:用油画棒将纸涂满颜色后折出的纸船就可到下游去了! 师:为什么油画棒涂过之后纸船就不渗水了呢? 生:因为油画棒不怕水,它里边的蜡油是不吸水的。 师:你说的对吗? 生:我们试试看就知道了。 师:怎样证明你的说法可行呢? 生:用两张纸作比较,一张用油画棒涂满颜色,另一张什么也不涂,折出同样大 小的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里看看哪个不渗水, 如果涂过色的纸船不渗水就说明我 6 们的办法是可行的。 师:我们来试试吧! 生: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用油画棒涂过的纸船和没涂过的纸船有什么不一样? 生:白色的纸船很快底部就湿了

    14、,涂过色的纸船底部不但没湿,而且水好像和纸 船关系不好,挨不到一起。 师:我们给两种纸船滴上一滴水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是鼓起来的,像一个面包。 生:没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很快就渗进纸里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建议是可行的,下次老师就用这种办法让小船送东西啦!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设置了情景,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帮助老师解决问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设置了情景,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帮助老师解决问 题,在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测的方法题,在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测的方法 可行, 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5、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优良品质。 可行, 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优良品质。 三、拓展应用三、拓展应用: 1课件展示: 一张普通的贺卡纸要消耗 10 克优质纸张,每 10 万张为 1 吨,合 4.8-5.2 立 方米木材,相当于 5 棵 20 年生的树。如果生产 1000 万张贺卡,将要砍掉 500 棵这样的树。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 2700 吨纸、 27 万吨水。 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 1 张纸,一年就节约 4745 亿张纸,就可少砍伐 158 万棵树。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知识链接,使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节约用纸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知识链接,使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节约用纸的意识。 2思考:我们应如何节约用纸? (1)纸巾擦嘴时用一半。 (2)旧本子背面做草稿。 (3)课本循环使用。 (4)生活中能用毛巾尽量不用纸。 (5)正反两面打印文件。 (6)废纸回收再利用。 7 (7)电子化办公,减少用纸。 (8)打印机旁贴上“节约用纸,善待资源”标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出策,并能将自己的主张应用到生活设计意图:让学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出策,并能将自己的主张应用到生活 中去。 中去。 十、板书设计:十、板书设计: 13纸 宣纸 报纸 A4 纸 实验预测: 吸水性能:


    注意事项

    本文(13.纸 教案)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