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34814       资源大小:18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1、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 20192019 届高考模拟卷届高考模拟卷( (二二)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下列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是脱氧核苷酸的简称,RNA 是核糖核苷酸的简称 B. 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时,DNA 仅作为转录模板、RNA 仅作为翻译模板 C. 细胞分化过程中,核 DNA 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 RNA 种类发生了变化 D.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吡罗红健那绿给鸭梨果肉细胞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核酸、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观察 DN

    2、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DNA 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RNA 是核糖核酸的简称,A错误;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 录和翻译,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以 tRNA 作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rRNA 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 B 错误; 细胞分化过程中,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导致 RNA 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但核 DNA 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正确;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给鸭梨果 肉细胞染色,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中“基本骨(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大

    3、分子由单体连接而成,单体则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呈轻油般的流体状态 C. 双链 DNA 的稳定性,与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氢键连成的基本骨架有关 D.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细胞骨架的化学组 成与功能、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即生物大分子由单体连接而成,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 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A 正确; 磷脂双分

    4、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呈轻油般的流体状态, B正确;双链 DNA 的稳定性,与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有关,连接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化学 键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 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着细胞生长,细胞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B. 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等,都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C.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是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 【答案】A 【解

    5、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细胞 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随着细胞生长,细胞表面积增大,但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比(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的 效率降低,A 错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包括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等,B 正确;细胞凋亡是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 为细胞程序性死亡,C正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 后变成球形,因此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6、是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D正确。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物质 B. 赤霉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 植物根向地性、茎的向光性等现象,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概念及作用、生长素等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 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微量有机物,具

    7、有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A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 子萌发的作用,B 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 正确;受地心 引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 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因此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两重性,茎的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 长快,导致茎弯向光源生长,所以茎的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错误。 5.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8、是 A. 该曲线揭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变量无关 B. 该曲线 CD 段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 C. 该曲线可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D.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 E 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的 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 及其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能够揭示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有关

    9、,但 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变量无关,A错误;该曲线 CD 段呈下降趋势,说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但此时段种群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B正确;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随着培养 时间的递增,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溶氧不断减少,导致酵母菌的种 内斗争不断加剧,当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酵母菌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所 以该曲线可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不能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E 时期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在 C 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数量的 更新,

    10、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应在大于 C 时期,但不是在 E 时期,而是使捕捞 后的剩余量维持在 C 时期对应的水平,D错误。 6.脉孢霉的许多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能在加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其中一些还可以在加有其他物质的 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 进一步实验证明,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精氨琥珀酸后,Arg-10 能生长而 Arg-1 不能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 果,能够推理出的结论是 A. 精氨酸的合成途径是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B. 在 Arg-3 突变株培养基中,可能有瓜氨酸积累 C. Arg-1 能够合成精氨琥珀酸,

    11、而 Arg-10 不能 D. 精氨琥珀酸可以取代基本培养基中的瓜氨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代谢与营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 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Arg-3 与 Arg-12 突变株在添加瓜氨酸的基础上才能在加有精氨酸的 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二者体内缺乏合成瓜氨酸的途径,但存在“瓜氨酸精氨酸”的合成途径,同理 可推知:Arg-5 与 Arg-6 突变株体内缺乏合成鸟氨酸的途径,但存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合成途 径,Arg-8 与 Arg-9 突变株体内缺乏合成谷氨半醛的途径,但存在“

    12、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的合成途径,可见,精氨酸的合成途径是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A正确;Arg-3 突变株体内 缺乏合成瓜氨酸的途径,在加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再添加谷氨半醛、鸟氨酸时均不能生长,因此会停 留在鸟氨酸这一步,其培养基中不会有瓜氨酸积累,B错误;在含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精氨琥珀酸 后,Arg-10 能生长而 Arg-1 不能生长,说明 Arg-10 有利用精氨琥珀酸的途径而 Arg-1 没有,但不能说明 Arg-1 能够合成精氨琥珀酸,C错误;由于加入精氨琥珀酸后,Arg-10 与 Arg-1 出现了生长的差异性,说明 精氨琥珀酸是这一系统代谢途径的一环,但精

    13、氨琥珀酸并不能取代瓜氨酸,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物质”后突变株能生长,说明该突变 株体内缺乏所添加“某种物质”的合成途径, 据此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 找出各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 种类的异同及其突变株的生长情况,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的问题情境。 7.下图中甲表示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乙表示该植物的细 胞代谢状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曲线中 d 点的出现,是受到了_的限制。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 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 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

    14、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将温度降到 25,理论上分析 c 点将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2)图乙所示该植物细胞的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_(填“a 点”“c 点”“ac 段”或“cd 段”)来表示。 (3)在相同温度下,若在一天 24h 内,给该植物光照处理 12h、黑暗处理 12h,则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X klx 时, 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 则 X 应为_klx。 如实际光照强度刚好等于 Xklx, 该植物一天内每 100cm 2 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 CO2的量为_mg。 【答案】 (1). CO2浓度、温度等 (2). 左移 (3). cd 段 (4). 4 (

    15、5). 144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 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 图甲所示曲线中, d 点时的光合速率已达到最大值 (光饱和点) , 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 因此 d 点的出现,是受到了 CO2浓度、温度等的限制。c 点时净光合速率为零,说明此时细胞的代谢特点是: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 30时的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到 25,则光 合作用速率增大,呼吸作用速率减

    16、小,理论上 c 点将左移。 (2) 图乙显示: 叶绿体中的 CO2来自于线粒体和空气, 叶绿体释放的 O2的去向是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空气中, 说明该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大于零,因此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 况,可用图甲中的 cd 段来表示。 (3)植物在一昼夜内,只有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才能积累有 机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据此分析图甲可知:该植物 a 点表示的呼吸作用速率6mg/(100cm 2h) ,而 净光合作用速率6mg/(100cm 2h)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为 4klx。可见,在相同温度下,若在一天 24h 内,

    17、给该植物光照处理 12h、黑暗处理 12h,则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X4klx 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如实 际光照强度刚好等于 4 klx,则该植物一天内每 100cm 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 CO 2的量12 h 光合作用所消耗 CO2的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2(66)12144mg。 【点睛】图甲中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 式,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图乙,应以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 点,联系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明辨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知识对各

    18、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8.下图 1、图 2 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A、B、C、D 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 加。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垂体释放_增加,尿量减 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图 2 的乙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 2 中甲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 成分是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的胰岛 B 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转变成的细胞是否具有 胰岛

    19、 B 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 胰岛素的量。图 3 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 论的依据是_。 【答案】 (1). A、 B、 C (2). 抗利尿激素 (3).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_加强 (5). 糖 蛋白 (6). 成功 (7). 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兴奋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0、 【详解】(1) 分析图 1 可知,A 是促甲状腺激素,B 是甲状腺激素,C 是肾上腺素,D 是胰岛素。寒冷环境下,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激素 A、B、C 的分泌量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的结果是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以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促使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3) 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因此会使图 2 中甲图所示过程加强。受体的化学本质 是糖蛋白。 (4) 图 3 显示:在糖浓度高时

    21、,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由此说明:干细胞诱导成功。 【点睛】梳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 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图中的信息,准确定位图 1 中字母所示的激素名称并结合 三幅图中的文字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9.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两栖动物)做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美西螈的肤色是由_控制的。 (2)该结论受到了某些人的质疑,原因是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为使结论更加准确,可以运用反证法进行证 明,其反证过程是_。该反证实验与前实验形成了_(填“空白”

    22、“自 身”“相互”或“条件”)对照。 (3)在该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 2 项)。 【答案】 (1). 细胞核 (2). 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白色美西螈的细胞核结合 (3). 相互 (4). 不同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细胞核 (5). 凡是影响美西螈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是无关变量如水质、 温度、 阳 光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之一为依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和分析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力。 【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黑色美西螈的胚胎细胞核与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由该重

    23、组 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的肤色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同,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 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为使结论更加准确,可运用反证法,将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白色美西螈胚 胎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形成重组细胞并进行培养。该反证实验与前实验形成了相互对照。 (3)综上分析,在该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细胞核,因变量是由重组细胞发育成 的美西螈的肤色,水质、温度、阳光等凡是影响美西螈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是无关变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先决条件是:从实验过程到实验结论的形成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抓住图中呈现 的 “借助核移植技术培育成的美西螈的肤色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同

    24、”这一信息,据此分析各问题情境。 10.某果蝇的种群中,部分个体翅上有红色的斑点,斑点分为圆形和星形两种。圆形(A)对星形(a)完全显性, 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翅上有斑点(B)对无斑点(b)完全显性,由仅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发现,在该果蝇的一个无斑纯合群体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圆形斑雄蝇。已知出现该圆形斑雄蝇 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亲本产生配子时,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所致。该圆形斑雄蝇的突变基因来自_(填“母 本”“父本”或“母本或父本”),该基因突变是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果蝇种群中有一只圆形斑雌蝇,不知其基因组成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

    25、是杂合子,其基因在染色体上 是如何分布?请用实验予以确定(实验室有可供选择的基因型已确定的果蝇材料)。要求写出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及结论:_。 【答案】 (1). 母本 (2). 显性 (3). 实验思路:选择基因型为 aaX bY 的雄蝇与该圆形斑雌蝇杂交; 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表: 情况 结果(F1表现型) 结论(该雌蝇) 1 子代都是圆形斑 为纯合子:AAX BXB 2 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和星形斑 为杂合子:AaX BXB 3 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和无斑 为杂合子:AAX BXb 4 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星形斑和无斑 杂合子:AaX BX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

    26、对基因突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 能力。 【详解】(1) 依题意可知:无斑纯合群体中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 b,后代偶然出现了一只圆形斑雄蝇,说 明该雄蝇 X 染色体上出现了 B 基因,所以一个亲本产生配子时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雄蝇的 X 染 色体来自母本,因此该圆形斑雄蝇的突变基因只能来自母本。 (2) 实验思路 :若要探究一只圆形斑雌蝇的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如何分布的,可采用测交方案,即 选择基因型为 aaX bY 的雄蝇与该圆形斑雌蝇杂交,观察子代的

    27、表现型。 实验结果及结论 :因该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其结论是未知的,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并得出相应结论,应从各 种可能的情况入手,分别加以讨论,其可能的情况如下: 若圆形斑雌蝇为纯合子(AAX BXB),则与 aaXbY 杂交所得 F 1的基因型为 AaX BXb、AaXBY,都是圆形斑。 若圆形斑雌蝇为杂合子,则其基因型有 3 种可能,即 AaX BXB、AAXBXb、AaXBXb,所以该杂合子圆形斑雌蝇与 aaX bY 杂交所得 F 1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情况如下: AaX BXB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和星形斑; AAX BXbaaXbYA

    28、aXBXb、AaXbXb、AaXBY、AaXbY,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和无斑; AaX BXb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子代表现型为圆形斑、星形 斑和无斑。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2)的解答。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测交能够检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对实验结果 的预测及实验结论的形成,可借助数学方面解讨论题的思维方法,按题意中圆形斑雌蝇的基因型可能的情 况分别进行讨论,即依据题意中的每一种情况,写出该圆形斑雌蝇的基因型及其与之杂交的雄蝇(aaX bY) 的基因型,进而围绕“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推测子代的表

    29、现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1.某班的生物实验小组分别用酵母菌做了一系列实验: (1)第 1 实验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第 2 实验小组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支试管中进行酵母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 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

    30、说法错误的是_。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 3个) 10 5 5 10 4 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4 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 值 试管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不同 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 (3)第 3 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 图中 a 为_;b 是反应柱。 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 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_条件下进行。 装置上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 (4)第 4 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

    31、及用具齐全。该 小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流程为: 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将无水 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 CaCl2溶液; 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滴加到 CaCl2溶液中,观察凝胶珠形成。 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_。 【答案】 (1). (2). (3). 固定化酵母 (4). 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 无菌 (6). 释放 CO2 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柱 (7). 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海藻酸钠溶液 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

    32、胞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的“S”型增长、制备固定化 酵母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应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 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正确;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错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 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用滤纸吸除血球计 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错误,正确;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

    33、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 镜下观察、计数,正确。 (2) 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的初期,若环境适宜,资源丰富、空间充裕,都会经历 J 型增长,正确;K 值 指的是环境容纳量,种群到达 K 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4 个试管内起始酵母菌数和培养液体 积(营养物质)存在差异,因此 4 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 K 值的时间不同,错误;试管与试管内起始 酵母菌数相同,但培养液体积(营养物质)不同,因此试管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不同,正确;号 试管内的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培养液体积最小,因此环境阻力最大,种群数量最先达到 K 值,并最先开始 下降,正确。 (3) 依题意可知:图示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反应

    34、柱示意图,其中 a 为固定化酵母,b 是反应柱。 如果反应液的浓度过高,酵母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 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实验过程一 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葡萄糖发酵过程中会产生 CO2,装置上的长导管的作用是:释放 CO2,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柱。 (4) 在步骤中,不是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而是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式溶化海 藻酸钠,当海藻酸钠完全溶化时,用蒸馏水定容。在步骤中,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时,不能向 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这样会导致酵

    35、母细胞死亡,而应将完全溶化好的海藻 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 12.下图为某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_、系统学和 工程学原理等原理。该工程主要运用了_、_和整体性原理。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 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 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单一

    36、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 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 【答案】 (1). 物种多样性 (2).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 物种多样性原理 (4). 自养需氧型 (5). 生产者 (6).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 (7). 整体性原理 (8). 物种多样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内涵 及其相应的实例、生态系统的成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 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37、。图中该综合发展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2) 蓝绿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 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 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不但考虑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考虑到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 力,因此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 这是忽略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而导致的,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 原理。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