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34755       资源大小:19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1、南平市南平市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测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大肠杆菌的核仁上装配的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B. 动物细胞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C. 酵母菌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 D. 低等植物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器功能: 1、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短棒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

    2、活动提供大部分的能量;新陈代谢 越旺盛的部位,线粒体含量越多;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 2、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有, 有的 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 3、中心体:无膜结构(微管蛋白构成) ,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溶酶体:单层膜围成的囊状结构,溶解细菌和受损伤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内都有。 5、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 、高尔基体 (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参

    3、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 合成) 、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间 期蛋白质的合成) 、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 【详解】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仁,A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水解侵入到细胞内的 病原体和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等,在动物细胞中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 正 确;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酵母菌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 有利于丙酮酸分解酶的附着, C 错误;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 关,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错误。 2.正常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一只基因型为 X bXbY 白眼雌果蝇甲和一只 基因型为 OX B红眼雄果蝇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蝇乙的体细胞中最多含 14 条染色体 B. 理论上果蝇甲可产生数目相同的 4 种雌配子 C. 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甲、乙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情况 D. 亲代白眼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产生果蝇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bXb,正常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BY,子代出现出现一只

    5、基因型 为 XbXbY白眼雌果蝇甲和一只基因型为 OXB红眼雄果蝇乙, 则 XbXbY 白眼雌果蝇甲的出现, 可能是亲代中 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导致产生 了异常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含 Y 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的后代;OX B红眼雄果蝇乙的出现,可能是亲代中的 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 X 染色体都移向了一极,而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该卵细胞与含 XB的精子结合产生的后代。 【详解】根据题意及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细胞内正常情况下有 8 条染色体,而 OXB红眼雄果蝇乙的细胞中 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那么其细胞内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为

    6、 7 条,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出现 14 条,A 正确;XbXbY白眼雌果蝇甲产生的雌配子有 2Xb:2XbY:Y:XbXb,因此 4种雌配子数目不相等, 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果蝇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乙果蝇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因此二者都发 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甲、乙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情况,C 正确;亲代白眼雌果蝇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或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异常导致卵细胞内染色体的异常,而产生了果蝇甲, D 正确。 3.下列关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白化病患者缺乏酪氨酸酶,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同一株

    7、水毛茛在空气和水中的叶形不同,体现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C. 原发性高血压与多对基因表达产物有关,体现基因与基因共同作用控制性状 D. 抗生素阻止细菌内 RNA 和 mRNA 的结合,体现基因产物通过影响转录而影响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通过相互作 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2、基因既可以通过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白化病患者由于缺乏酪氨酸酶影响了色素的合成,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 的合成间接控制

    8、生物性状,A 正确;同一株水毛茛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但是在空气和水中的叶形不同, 体现了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B 正确;原发性高血压与多对基因表达产物有关,体现该性状与多对基 因有关,因此该性状体现了基因与基因共同作用控制性状,C 正确;抗生素阻止细菌内 tRNA和 mRNA的结 合,从而会影响翻译的过程,D 错误。 4.神经元的离子通道是跨越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促使特定离子顺浓 度梯度运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与神经信息的传递密切相关 B. 离子通道的亲水面有利于水溶性物质通过 C. 离子通道跨膜运输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

    9、关 D. 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转运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 而 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 由于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 造成 K+外流, 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 对 Na+的通透性増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 产生电位差。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离子通道与神经元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因此离子通道与神经元上 信息的传递密切相关,A 正确;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离子通道的亲水面有利于水溶性物质通过,B

    10、正确; 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因此不消耗能量, 运输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无直接关系, C 错误; 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离子通道蛋白变形而影响其功能,因此降低离子通 道转运离子的速率,D 正确。 5.下列现象不能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是 A. 人体代谢产生的 CO2可调节呼吸频率 B. 害虫数量增加引起食虫鸟数量增加,进而害虫种群的增长受抑制 C. 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可调节尿量变化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 植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可被植物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血液中的 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

    11、 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包括负反馈和正 反馈。 (1)负反馈调节就是指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得输出的信息减弱。 (2)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 【详解】人体代谢产生的 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排出多于的 CO2,可调节呼吸频率,因 此存在反馈调节

    12、,A 不符合题意;害虫数量增加引起食虫鸟数量增加,进而害虫种群的增长受抑制,体现了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B 不符合题意; 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可调节尿量变化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 稳定,体现了水盐调节中激素的负反馈调节,C 不符合题意;植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可 被植物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的过程,不能体现反馈调节,D 符合题意。 6.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 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 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

    13、升 B. 第 2、3、4 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 C. 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 D. “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高引起的,根据题意,该题研究了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 中磷的去除作用,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 浓度变化,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各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因变量是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变化,其他均为无关 变量。分析图示可知:水葫芦+鲢鱼组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水葫芦处理组,而鲢鱼处理

    14、组与对照组的结 果相差不大。 【详解】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仍然含有水体中的微生物,A 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第 2、3、4 次检测结果显示 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B 正确;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水 葫芦由于适应环境可能会出现疯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识 图分析可知,“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D 正确。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7.某课题组研究不同浓度 NaCl 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 度没有显著变化)。请回答: 注:气孔导度描述

    15、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1)胞间 CO2进入叶绿体后,与_结合而被固定,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 (2)净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_的释放量来计算。 (3)据表中指标分析,NaCl 浓度为 0-15mmolL 1,气孔导度_,导致_,净光合速率 降低; NaCl 浓度为 65-165mmolL 1, 气孔导度并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降低 主要因素, 依据是_。 (4)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 NaCl 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可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提 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各组色素带的_(写出两点) 【答案】 (1). C5 (2). O2 (3)

    16、. 降低 (4). 叶肉细胞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影响暗反应 (5). 气孔导 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升高 (6). 数量、颜色 、宽度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本题考查不同浓度 NaCl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表格可知,随 NaCl 浓度的增 大,净光合速率一直减小,气孔导度一直减小,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 NaCl 浓度 0-15mmol L1时减小, 而 NaCl浓度在 65-165mmol L1时, 虽然气孔导度降低, 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 且净光合速率降低, 说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并非气孔导度。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

    17、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中发生水的光解和 ATP 的合成,暗反应中发生二氧化碳 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4、根据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以将色素从绿叶中提取出来,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不同,可以利用纸层析法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出现 4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蓝绿色)和叶绿素 b(黄绿色) ,由于绿叶中色素含量不 同,四条色素带的宽窄不同,叶绿素 a 所在的色素带最宽,其次是叶绿素 b,再次

    18、是叶黄素,最窄的是胡萝 卜素。 【详解】 (1)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与 C5结合生成 C3化合物而被固定, 进而 C3在 ATP 和H以及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 (2)净光合速率是指表观光合速率,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积累量、二 氧化碳的消耗量或者氧气的释放量表示。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NaCl 浓度为 0-15mmol L1时,净光合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下降而 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的固定仍然进行,但是净光合速率下降,说明此时气孔导度 降低, 供应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了暗反应, 因此

    19、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当 NaCl浓度继续增大为 65-165mmol L 1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但是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说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 素的存在。 (4)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 NaCl 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可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通过观察层析结果,比较各组色素带的数量、颜色或者宽度可以判断出不同 浓度 NaCl 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研究不同浓度 NaCl 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影响因

    20、素是该题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 能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信息,结合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以及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分析影响光合作 用的因素,这是该题的难点。 8.胰腺是哺乳动物重要器官,科学家用胰腺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其重要功能。请回答: (1)斯他林和贝利斯剪取狗小肠并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发现提取液可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_。 (2)胰腺中大部分是胰腺细胞,其间散布着胰岛,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分布其中,其分布方式为 _(填“胰岛 A 细胞、胰岛 B 细胞分别集群形成胰岛”/“胰岛 A 细胞、胰岛 B 细胞及其他细胞混 合集群形成胰岛”)。 (

    21、3)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_的功能。人体内需要胰腺源源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 _。 (4)科学家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 3H 标记的亮氨酸,并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检测放射性 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结果发现,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这表明_。 【答案】 (1). 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调节胰液的分泌 (2). 胰岛 A 细胞、胰 岛 B 细胞及其他细胞混合集群形成胰岛 (3). 信息交流 (4).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 活 (5). 高尔基体与

    22、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 【解析】 【分析】 1、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 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 调节。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 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剪取狗小肠并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 取液,发现提取液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小肠粘膜与稀盐酸混合后的

    23、提取液可以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故该实验的假设是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调节胰液的分泌。 (2)根据题意,胰腺中大部分是胰腺细胞,其间散布着胰岛,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细胞分布其中。因此胰 岛 A 细胞和胰岛 B细胞是散布在胰岛中的,故胰岛 A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分布方式为:胰岛 A细胞、胰岛 B细胞及其他细胞混合集群形成胰岛。 (3)胰腺中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 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处理,因此人体内 需要胰腺源源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4、。 (4)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导致蛋白质不能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 故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因此通过该过程反映出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 有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腺的功能,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题意,判断实验 目的从而找出实验假设;识记细胞膜的功能,结合激素的调节过程理解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掌握同位 素标记法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利用所学的该知识点解决第(4)问。 9.“稻鱼共生系统”是种

    25、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花鱼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农业害虫、丝 状藻类、水生杂草等为食,鱼的排泄物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肥料。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稻田水生杂草的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稻花鱼占有 2 个营养级,分别是_;稻花鱼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 系统的_,提高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_; 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_。 【答案】 (1). 样方法 (2). 第二、第三营养级 (3). 物质循环 (4). 抵抗力 (5). 能量利用率 (6). 稻花鱼捕食

    26、农业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 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 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 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 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1)该稻田水生杂草属于植被,因此调查其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2)根据题意,稻花鱼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农业害虫、丝状藻类、水

    27、生杂草等为食,可见稻花鱼既是植 食性动物也是肉食性动物,占有 2 个营养级,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稻花鱼作为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合理设计了食物链,增加了生物种类,使营养级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增加了能量利用的途径,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 能量利用率;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即捕食关系的应用达到 了进行生物防治的目的,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理解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28、的意义是该题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题干条件,正确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生态系统个成分的作用, 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我国是世界第一的鹅养殖大国,约占世界出栏量的 90%,快速 识别刚孵化的雏鹅性别,对规模化养殖至关重要。某白鹅品种甲刚孵化出来的雏鹅绒羽通常呈黄色或浅褐 色,饲养 9 个月后,雏鹅性成熟,绒羽退尽,换上新羽,羽色都是白色。科学家在繁育过程中,选择成年 (10 月龄)公鹅 40 只,母鹅 200 只,进行混群饲养,随机交配,孵化获得 1 个批次的雏鹅(G1),观察雏鹅的 绒羽和性别,统计结果如下。请回答: (1)同一只鹅的雏鹅的绒羽羽色与

    29、成体的羽色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_,羽毛的差 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据表推测,白鹅品种甲的雏鹅绒羽颜色_为显性性状,推测绒羽颜色遗传最可能是伴性遗传 的理由是_。 (3)为进一步确定白鹅品种甲的绒羽颜色的遗传方式, 从该批次白鹅(G1)中选取雏期绒羽颜色为_ 的公鹅和_的母鹅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子一代 F1的绒羽色和性别进行确认,若 F1中_, 则说明控制绒羽色的基因只在 Z 染色体上,且能快速分辨雏鹅性别。 (4)若以上分析正确,第 1 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基因频率是_,推算依据是 _。 【答案】 (1). 不同(或“不止一对”或“两对”或“两对以上”) (

    30、2). 黄色 (3). 绒羽颜色在子 代公鹅和母鹅中出现差异, 控制绒羽颜色相关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4). 浅褐色 (5). 黄色 (6). 公 鹅均表现为黄色,母鹅均表现为浅褐色 (7). 0.3 (8). 在母鹅中浅褐色的基因频率等于浅褐色母鹅的 基因型频率(或“母鹅中,Z 染色体上控制浅褐色绒羽基因数占所有母鹅个体控制绒羽颜色相关基因总数的 比例) 【解析】 【分析】 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 (一)如果已知显隐性,确定基因的位置的方法:选用同型为隐性个体、异型为显 性个体的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 (二)未知显隐性时,确定基因位的位置: (1)已知子代的性状,若告诉某一性状的子代、个

    31、体出现 的比例或数量, 若、 个体中比例一致则为常染色体; 若某一性状在、 中比例不同, 则为伴性遗传。 (2) 已知亲代的性状,正交反交,结果子代表现型一致,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子代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亲本为 纯合子)或子代个体中比例高的性状为(亲本中纯合子杂合子都存在)为显性性状;若子代正反交结果不 一致,且有性别差异,则为 X 染色体遗传,在子代雌雄各具一种性状的杂交组合中雄性亲本表现出的性状 为显性性状。 【详解】 (1)根据题意,同一只鹅的雏鹅的绒羽羽色与成体的羽色有很大差异,这说明该性状与基因不是 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该性状可能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

    32、表达 的结果。 (2)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可知,白鹅品种甲杂交的后代中母鹅的雏鹅绒羽颜色黄色:浅褐色大约接近 3:1, 则说明雏鹅绒羽颜色中的黄色为显性性状;分析表格可知,由于在后代中绒羽颜色在子代公鹅和母鹅中出 现差异,则控制绒羽颜色相关的基因可能与性别相关联。 (3)要确定白鹅品种甲的绒羽颜色的遗传方式,即判断基因的位置,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则选择同型 为隐性个体、异型为显性个体的杂交,即选择浅褐色公鹅与黄色母鹅杂交,通过子一代 F1的绒羽色和性别 进行确认。若控制绒羽色的基因只在 Z染色体上,则子代公鹅全为黄色,母鹅全为浅褐色。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 1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

    33、绒羽的母鹅占 48 (48+112)=0.3,若第(3)问 分析正确,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 Z染色体上,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则第 1 批次(G1)的母鹅中,浅 褐色的基因频率等于浅褐色母鹅的基因型频率,即子代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基因频率是 0.3。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ZW 型伴性遗传的应用是该题的难点。学生能 够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利用特殊的分离比判断出显隐性,然后根据在后代中性状与性别的关联 性判断遗传方式,利用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方法解决第(3)问,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1.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酿造葡萄酒时,在葡萄榨

    34、汁前,葡萄要先进行_再除去枝梗,可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 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用_对上述装置进行消毒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 18-23环境中,每天拧开气阀 b 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_。装置中 d 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 (3)10 天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对出料口 c 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出现_现象, 说明产生了酒精。 (4)产生酒精后,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_环境中,适时打开_向 发酵液中充气。两次发酵过程中先不充气,一段时间后再充气的原因是_。 (5)果汁生产使用_可以分解_及胞间层,可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且果汁变得更澄清。 【答

    35、案】 (1). 冲洗 (2). 70 左右的酒精 (3). CO2 (4). 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5). 重铬酸钾 (6). 灰绿色 (7). 3035OC (8). 气阀 a (9).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酒精转变为醋 酸需要氧气才能进行 (10).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11). 果胶与植物细胞壁 【解析】 【分析】 1、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 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将葡萄

    36、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 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 度严格控制在 1825,时间控制在 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035,时间控制在前 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 气。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1)酿造葡萄酒时,在葡萄榨汁前,葡萄要先进行进行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可以避免除去枝 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

    37、机会。 (2)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 70%的酒精消毒,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 置放在 18-23环境中,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每天拧开气阀 b多次,排出 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装置中 d 处设计成弯曲形状利用了巴斯德的鹅颈瓶的原理,即为了防止排 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中会产生酒精,利用橙色的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存在,酒精遇到橙色的重铬酸 钾会变为灰绿色,从而鉴定酒精的存在。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 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

    38、温度为 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醋酸菌是 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装置中充气,需要打开 a阀通入空气。 (5)如果提高果汁的出汁率且果汁变得更澄清,需要分解细胞壁和胞间层结构,而细胞壁和胞间层的主要 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需要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果酒的制作的原理、过程以及发酵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是该题的重点,识记果酒的制作过程是解决重点的关键。理解并识记果醋的发酵过程和原理 是解决第(4)问的关键。 12.WWP2 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WWP2 蛋白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和转移

    39、等。为获得较多 WWP2 蛋 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引物,其中正向引物 5含有 EcoRI 酶切位点,反向引物 5含有 XhoI 酶切位 点。将 WWP2 基因与相应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的引物,以肺癌细胞的 cDNA 为模板,通过_扩增_的编码序列,获得需 要的目的基因片段。 (2)把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 都用_进行酶切, 分别在 5端与 3端形成_, 避免自身环化。然后利用_将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3)先将重组质粒导入经_处理过的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后从中分离得到较多的重组质粒。 (4)培养人胚肾细胞时,先用_使人胚

    40、肾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用含有_的合成培养液 培养,并将培养瓶置于体积分数为 5%的_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 (5)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中,48 小时后提取蛋白质并检测到 WWP2 蛋白,说明_。 (6)致癌因子会损伤肺泡细胞中的_,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研究 WWP2 蛋白的表达, 为肺癌治疗新靶点奠定了基础。 【答案】 (1). PCR 技术 (2). WWP2 基因 (3). EcoRI 酶和 Xhol 酶 (4). 不同的黏性末端 (5). DNA 连接酶 (6). Ca2 + (7).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8). 动物血清 (血浆) (9). CO 2 (1

    41、0). (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或 WWP2 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 (11). DNA 分子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 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 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 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

    42、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获取目的基因可以采用 PCR 扩增技术,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引物与模板结合,因此以肺癌细 胞的 cDNA为模板与题干中的因为结合,然后扩增 WWP2 基因,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 (2)根据题意,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 EcoRI酶切位点和 XhoI酶切位点,故同时用 EcoRI酶和 Xhol酶对 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进行酶切,分

    43、别在 5端与 3端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可以避免自身环化。然后 利用 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和相应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3)大肠杆菌细胞需要用一定浓度的 Ca2+溶液处理,使之处于感受态易于吸收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导入大 肠杆菌后经过培养进行增殖,以便获得较多的重组质粒。 (4)进行人胚肾细胞培养时,先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 养过程中一般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 培养过程中需要的气体环境是 5%二氧化碳和 95% 的空气混合培养,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值。 (5)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中,48小时后提取蛋白质并检测到 WWP2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在人胚肾 细胞中得到表达,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6)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使得细胞内的 DNA 分子损伤,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 生突变引起的。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限制酶的选择 是该题的重点。 理解并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特别是掌握 PCR 扩增技术的过程是解决该题重点的关键; 掌握并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是解决第(4)问的关键。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