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1 (第01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

    • 资源ID:131845       资源大小:2.40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1 (第01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

    1、 2019 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Cu64 第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储能物质 B胰岛素与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C无机盐与神经元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 D叶绿体中的 DNA 在有丝分裂中会随机分配到子细胞 【答案】C 2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一种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下 列关于通道蛋白的分析,错误的是 A通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B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 ATP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在空间结构上有

    3、差异 D用蛋白酶处理通道蛋白不影响其跨膜运输速率 【答案】D 3人体的精原细胞(2N=46)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 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46 和 23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核 DNA 数分别是 92 和 46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条 Y 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第一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时

    4、期细胞内有 46 条染色体。由于每条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 分子,所以细胞内有 92 个 DNA 分子。第二 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 有 23 条染色体。由于每条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 分子,所以细胞内有 46 个 DNA 分子。因此,A、B 正确;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第一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 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第二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粒断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也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一条 X

    5、染色体,一条 Y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两条 Y 染色体,D 错误。 4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条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形成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如图) 。 若用 3H 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 3H 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的发育,胀泡在同一染色体 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推测最合理的是 A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B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C胀泡的出现是因为 DNA 复制出现差错 D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 mRNA 合成的酶 【答案】A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可以同时与组织细胞、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B淋巴中的淋巴细

    6、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 C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就处于健康不患病状态 D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答案】A 【解析】组织液既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又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A 正确;淋巴中的 B 淋巴 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而 T 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 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 质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也可能会患病,如白化病,C 错误;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 调节的正常表现,不属于稳态失调,D 错误。 6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 和 2,下列对该实验及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

    7、 B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 C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能感受单侧光 D实验 1 为对照组,实验 2 为实验组 【答案】C 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是由高纯度的硅单质制得,遇强碱会“断路” B二氧化氯(ClO2)是新型水处理剂,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C使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答案】A 【解析】A 项、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制得,二氧化硅可与强碱反应,遇强碱会“断路”,而硅常用于半导体 材料,故 A 错误;B 项、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8、。与 Cl2 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地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故 B 正确; C 项、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 C 正确;D 项、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重要原因, 故 D 正确。 故选 A。 8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1LpH=1 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的 c(H+)为 0.2mol/L B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 SO3、HCl、NO 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C含 1 mol Cl 的 NH 4C1 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

    9、NH4 +数为 N A D2mL0.5mol/L 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制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 0.001NA 【答案】C 【解析】A 项,25时,1LpH=1 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的 c(H+)为 10-13mol/L,故 A 项错误;B 项,标况下三 氧化硫为固体,而 HCl、NO 是气体,固体和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等,故同体积的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不可 能都相同,故 B 项错误 ;C 项,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 c(NH4+)+c(H+)=c(Cl-)+c(OH-),已知溶液 呈中性,则 c(H+)=c(OH-),即 c(NH4+)=c(Cl-),NH4+数等于 Cl-数,为 NA,故 C

    10、 项正确;D 项,已知盐 酸过量,会破坏硅酸胶体的稳定性,且每个胶体粒子都是由若干个分子组成的一个集合体,所得胶粒 数目小于 0.001NA,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 9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两个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1mol 羟甲香豆素与氢气加成,最多需要 5molH2 D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答案】D 10X、Y、Z、W、M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 元素的 一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时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Z 的气态氢化物可以与 Cl2反应产生白烟,用来检验氯

    11、 气管道是否泄漏。Y、Z、W 位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M 的质子数是 X、Y、Z、W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MWZX BM2W2与足量的 CO2完全反应,转移 2mol 电子时增重 28g CX、Z 两种元素只能组成化学式为 ZX3的化合物 D由 X、Y、Z、W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既有共价化合物也有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X、Y、Z、W、M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 X 为 H 元素;Y 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时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Y 为 C;Z 的气态氢化物可以与 Cl2反应

    12、产生白烟,用来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Z 为 N 元素;Y、Z、W 位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为 15,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5-4-5=6,则 W 为 O 元素;M 的质子数是 X、Y、Z、W 四种质 子数之和的 ,M 的质子数为(1+6+7+8) =11,则 M 为 Na,以此来解答。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X 为 H,Y 为 C,Z 为 N,W 为 O,M 为 Na,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 电荷数越 大,半径越 小,则简 单离子半径 ZW M X ,故 A 错误; B由反 应式 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转移 2mol 电子时

    13、增重 56g,故 B 错误;CH、N 两种元素组成的有 NH3和 N2H4等不止一种的化合物,故 C 错误;D若由 X、Y、Z、W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铵, 则其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若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则其只含共价键,故 D 正确。所以 D 选项是 正确的。 1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 确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KI 淀粉溶液中通入 Cl2,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测得饱和 NaA 溶液的 pH 大于饱和 NaB 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A B C 往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并将产生的气体直

    14、接通 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 化 D 常温下,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答案】D 12用吸附了 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甲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 =Ni(OH) 2OH B放电时,甲电极为正极,OH 移向乙电极 C电池放电时总反应为 H22NiO(OH)=2Ni(OH)2 D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C 13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某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下图 所示已知:。下列叙述不

    15、正确 的是 AKa(HA) = 10-4.76 B滴加 NaOH 溶液过程中,保持不变 Cm 点所示溶液中:c(H+) = c(HA)+c(OH-)-c(Na+) Dn 点所示溶液中可能:c(Na+) = c(A-)+c(HA) 【答案】D 【解析】Am 点溶液中 = 0,即 c(HA) = c(A-),结合 HA 的电离平衡常数公式 Ka(HA) = 得,Ka(HA) = c(H+) = 10-4.76,故 A 项正确;B = Kh (NaA),其 NaA 的 水解平衡常数 Kh (NaA)只与温度有关,则滴加 NaOH 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故 B 项正 确;Cm 点所示溶液中满足电荷守恒,

    16、c(H+) + c(Na+)= c(OH-)+ c(A-),又 c(HA) = c(A-),则有 c(H+) = c(HA)+c(OH-)-c(Na+),故 C 项正确;Dn 点溶液呈酸性,在 2-3 之间,则说明混合溶液中的溶 质为 HA 和 NaA,则 c(Na+) c(A-)+c(HA),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D。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 不答的得 0 分。 14AB 和 CD 为圆上两条相互垂

    17、直的直径,圆心为 O。将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两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其位置 关于 AB 对称且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如图所示。要使圆心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一个适当的 点电荷 Q,则该点电荷 Q( ) A应放在 A 点,Q=q B应放在 B点,Q=q C应放在 C 点,Q=q D应放在 D点,Q=2q 【答案】C 15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 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 2018 年 2月 6 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 9月 28 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大桥设计使用 寿命 120年,可抵御 8级地震、1

    18、6 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 300 年一遇的洪潮。假设一艘质量 为 m 的轮船由于失控,以速度 v 撞向大桥(大桥无损),最后没有反弹而停下来,事故勘察测量轮船发现 迎面相撞处凹下去 d 的深度,那么可以估算出船对桥的平均撞击力 F,关于 F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B C Dmv 【答案】A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解得,故选 A. 16如图所示,一个匝数为 N=100 匝,电阻不计的线框以固定转速 50r/s 在匀强磁场中旋转,其产生的交流 电通过一匝数比为 n1:n2=10:1 的理想变压器给阻值 R=20 的电阻供电,已知电压表的示数为 20 V,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 时刻线框内的电流最大 B变压器原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 10 A C穿过线框平面的最大磁通量为Wb D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10 W 【答案】C 【解析】A、t=0时刻为中性面位置,故感应电动势为零,故感应电流为零,流过线圈的电流为零,故 A错 误;B、副线圈中的电流,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原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 ,故 B错误;C、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U1200V,角 速度 =2n=100 rad/s,线圈产生最大感应电动势,而 Em=NBS,则最大磁通量 ,故 C 正确; D、 理想变压器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20、20W,故 D错误;故选 C. 17将质量均为 M=1kg 的编号依次为 1,2,6 的梯形劈块靠在一起构成倾角 =37 的三角形劈面,每个 梯形劈块上斜面长度均为 L=0.2m,所有劈均不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 m=1kg 的小物块 A 与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0.5,斜面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2=0.3,假定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 等 现使 A从斜面底端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 v0=4.5m/s 冲上斜面, g =10m/s2, sin37 =0.6, cos370=0.8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上滑到 3 号劈时,劈开始相对水平面滑动 B物块上滑到 4号劈时,劈开始相

    21、对水平面滑动 C物块上滑到 5号劈时,劈开始相对水平面滑动 D物块上滑到 6 号劈时,劈开始相对水平面滑动 【答案】C 18一辆高铁出站一段时间后,在长度为 L 的某平直区间提速过程中其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列车通过该区间所用时间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 v2=v02+2ax 结合图像可知高铁做匀加速运动,由图像可知初速度,末速度,则 经过的时间 ,故选 D. 19一质量为 0.5kg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现给物块一水平 方向的外力 F, F随时间 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

    22、 10m/s2, 则( ) At=1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 2kgm/s Bt=1.5s时物块的动能大小为 1J Ct=3s时物块的速度恰好为零 D在 3s-4s 的时间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答案】BD 根据 F-t图象与 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冲量,可得: 联立解得:,故 C 错误; D、因为,所以在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在的时间内,物块静止,随着 F的减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故 D 正确。 20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 Uc 与入射光频率 v的关系图象。则由图 象可知( ) A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hv0 C图象的斜率

    23、表示普朗克常量 h D入射光的频率为 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hv0 【答案】BD 21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电微粒(重力不能忽略)从静止 开始自 M 点沿曲线 MPN 运动,到达 N点时速度为 0,已知 MN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45,P 点速度方 向与 MN连线平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可能带负电 B微粒所受电场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微粒在 P 点时速度最大 D微粒到达 N点后,将沿原曲线返回 M点 【答案】BC 第卷 二、非选择题:共 174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24、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 (6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手中电器元件电阻特性,描绘出电器元件伏安特性曲线,该学习小组在实验室 中测量出多组电压和电流值,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1 2 3 4 5 6 7 8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1.40 1.80 2.10 2.40 2.50 2.60 2.70 现实验室中备有下列器材: 电压表 V1(量程 0-3V,内阻约 10k) 电压表 V2(量程 0-1 5V,内阻约 25k) 电流表 A1(量程 0-50mA,内阻约 50) 电流表 A2(量程

    25、 0-200mA,内阻约 10) 滑线变阻器 R1(0-1 5,额定电流 1A) 滑线变阻器 R2(0-1k,额定电流 100mA) 电源 E(电动势 4V,内阻不计)开关 S和导线若干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作出 I-U 图线如下图,根据图像,该电器元件电阻特性:_;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从题中选出该同学实验时所用的器材: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为_, _(填字母代号) ;滑线变阻器为_(填 R1或 R2). (3)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补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_. 【答案】该电器元件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A2 V1 R1 【解析】 (1)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随电压

    26、的变化而增大,而在 I-U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说明该 电器元件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电流最大为 140mA,为了测量的准确和安全,电流表应选 A2;而电路中的电压 最大为 2.7V,故电压表可用 V1,本实验采用分压接法,故滑动变阻器应选小电阻,故滑动变阻器选 R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电阻相对电表而言为小电阻,采用外接法;补全实验电路 原理图如图所示: 23 (9 分) 用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

    27、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O(t0) ,然后每隔四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 如图 2 中 A、B、C、D、E、F所示;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B、C、D、E 五点时小车的速 度,以速度 v为纵轴、时间 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 3所 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本实验中使用的有_和_(填选项前的字母) 。 A电压合适的 50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可知,计数点 O对应的小车速度为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m/s2

    28、(3)纸带中只标出了 O、A 两计数点的距离为 1.60cm,计算可得 A、B 两计数点的距离为_cm(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A C 0.1 1.6 3.20 24 (14 分)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 10个相同的小球沿直线等间隔均匀分布,总长度为 l,并以相同的 速度 v0向右运动,如图甲所示。在小球的正前方有一“加速带”AB,当小球从左端 A 进入加速带后在水 平恒力作用下被加速,直至从右端 B 离开,小球经过加速带前后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 1 号球刚从 B端离开时,4号球刚好从 A 端进入。不考虑球的大小,试求 (1)10个小球最终分布的总长度。 (2)加速带对 1

    29、0个小球做功的总功率 P。已知小球在加速带上所受水平恒力为 F。 【答案】 (1) (2) 【解析】 (1)“最终”是指 10 个小球全部离开了加速带。根据图乙可知,所有小球从加速带 B端出来后速度都被加速 到了 3v0,且保持这个速度不变,这就意味着一旦 10 个小球全部从 B 端出来后,它们的总长度也会保 持不变。这个长度就是 10号球刚离开 B 端时,它与 1 号间的距离。 由于每个小球在加速带上运动的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小球依次从 B 端离开加速带的时间差等于依次进入 加速带的时间差。这样,10 号球与 1号球出加速带的时间差与进入加速带的时间差 t相等,而 故 10 号球刚从 B 端

    30、出来时,1号与 10号间的距离 L=3v0t 解得 L=3l 此即 10个小球最终分布的总长度。 因而加速带对 10个小球所做总功为 W=10FL0 加速带做功的总时间应是从 1号球进入加速带 A 端开始,直到 10 号球离开加速带 B端为止,这段时间即 t=t +T 又加速带对 10 个小球做功的总功率为 解得 P=5Fv0 25 (18 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足够长、不计电阻的两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宽度均为 L=0.5m,上 方连接一个阻值 R=1 的定值电阻, 虚线下方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 B=2T 的匀强磁 场。完全相同的两根金属杆 1 和 2 靠在导轨上,金属杆长

    31、与导轨等宽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电阻均为 r =0.5。将金属杆 1 固定在磁场的上边缘(仍在此磁场内) ,金属杆 2 从磁场边界上方 h0=0.8m 处由静 止释放,进入磁场后恰作匀速运动。 (g取 10m/s2)求: (1)金属杆的质量 m; (2)若金属杆 2 从磁场边界上方 h1=0.2m 处由静止释放,进入磁场下落一段距离后做匀速运动。在金属杆 2 加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了 1.4J 的电热。求此过程中流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q; (3)若金属杆 2 仍然从磁场边界上方 h1=0.2m 处由静止释放,在金属杆 2 进入磁场的同时释放金属杆 1, 试求两根金属杆各自的最大速度。 【答案】

    32、 (1) m=0.2kg(2)q =0.65C(3) v1=1m/s,v2=3m/s (2)金属杆 2自由下落 h1,进入磁场,做加速运动,设金属杆 2 在磁场内下降 h2后达到匀速运动,在加速 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电热,有 mg(h1+h2)=+Q 可得 h2= 1=1.3m 金属杆 2进入磁场到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解出流过电阻的电量:q= C =0.65C (3)金属杆 2 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v=m/s=2m/s 金属杆 2进入磁场同时释放金属杆 1 后,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两杆都受安培力和重力,且受力情况相同,都 向下做加速运动,随速度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安培力增大,直到安

    33、培力和重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 金属杆 1和 2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1=BLv1,E2=BLv2 感应电流为 达到最大速度时杆的重力等于安培力 mg=BIL 整理得到:v1+ v2=4 m/s 因为两个金属杆任何时刻受力情况相同,因此任何时刻两者的加速度也都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量 也必相同,即:v10 =v2v 代入数据得 v2= v1+2 联立求出:v1=1m/s,v2=3m/s 26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一旦泄漏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 喷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已知: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化学式为

    34、 NaCN,有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 生成氰化氢。 (1)请用最常见的试剂和简单操作设计实验证明 N、C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只 说明操作及现象)。 (2)NaCN 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是_。 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NH4)2S2O82NaOH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2NH33Na2S2O86NaOH6Na2SO46H2ON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原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钠,并检测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是 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N

    35、a2S2O8。 (3)欲控制通入 O2的通入速率,采取的有效措施为_(答一条) (4)装置 a 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 c 的原因是_。 (5)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填字母)。 A温度计 B洗气瓶 C水浴装置 D酒精灯 (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 0.50 mg L 1。 Ag 2CN=Ag(CN) 2 , AgI=AgI , AgI 呈黄色, 且 CN优先与 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 100.00 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 KI 溶液作指示剂,用 1.00 10 4 mol

    36、L1 的标准 AgNO3溶液滴定,消耗 AgNO3溶液的体积为 1.50 mL。 (6)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 (7)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mg L 1。(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答案】取碳酸钠粉末于小试管中,滴加稀硝酸,产生无色气泡 CN-+H2O2+H2O=HCO3-+NH3 控制 调节双氧水的滴加速度、 调节双氧水的浓度、 控制开关 K2的大小等等 将反应产生的 NH3及时排出, 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ACD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0.147 (4)(NH4)2S2O8与 NaOH 发生的主要反应产生 NH3,副反应中 NH3参与反应,因此装置 a

    37、 中反应产 生 O2持续通入装置 c 中,其原因是将产生 NH3及时排出,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5)根据反应的温度,需要水浴加热并控制温度,需要的仪器是温度计、水浴装置、酒精灯,故 ACD 正确; (6)CN 优先于 Ag反应生成Ag(CN) 2 -,当 CN完全消耗完后,Ag再与 I反应生成 AgI,因此滴定 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 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且 30s 或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7)CN 的物质的量为 1.50 103L 1.00 104mol L1 2=3 107mol,氰化钠的质量为 3 10 7mol 49g mol1=1.47 105g, 即质量为 1.47

    38、 102mg, 浓度为 1.47 102mg/(100 103L)=0.147mg/L。 27 锌锰干电池是很古老的一次性电池, 它的生产原料主要有软锰矿和闪锌矿。 已知闪锌矿中含 ZnS 约 80%, FeS、CuS、SiO2共约 7%,其余为水分;软锰矿中含 MnO2约 a%,SiO2约 20%,Al2O3约 4%,其余为 水分。科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软锰矿和闪锌矿的同槽酸浸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I 需不断搅拌,目的是_。 (2)检验反应 I 的滤液中含有 Fe3+的试剂为_;写出反应 I 中由 FeS 生成 Fe3+的离子方程 式_。 (3)反应加入适

    39、量锌的作用是_;反应 III 中 MnO2的作用是_。 (4)已知 ZnCO3、MnCO3的 Ksp分别为 1.4 10-10、2.2 10-11;要使反应 IV 之后的溶液中 Zn2+、Mn2+ 浓度均降到 1.0 10-6mol/L,则溶液中残留的 CO32-浓度至少为_mol/L。 (5)图是 Na2SO4和 Na2SO410H2O 的溶解 度曲线(g/100g 水),则中得到 Na2SO4固体的操作是: 将分离出 MnCO3和 ZnCO3后的滤液_ 用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而 不用水洗的原因是_。 【答案】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KSCN(或苯酚) 2FeS+3MnO2+12

    40、H+ =2Fe3+ +2S+3Mn2+ +6H2O 将溶液中的 Cu2+还原成 Cu 将 Fe2+氧化成 Fe3+ 1.4 10-4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防止 Na2SO4固体转化为 Na2SO410H2O,并防止 Na2SO4因溶于水而损耗 【解析】 (1)反应 I 是闪锌矿、软锰矿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搅拌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本题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Fe3+遇到 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3+遇到苯酚溶液显紫色,故欲检验 I 的滤液中含有 Fe3+的试剂 为:KSCN(或苯酚);反应 I 中由 FeS 和 MnO2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 Fe3+

    41、、H2O、S、Mn2+,反应 的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3MnO2+12H+ =2Fe3+ +2S+3Mn2+ +6H2O; 本题答案为:KSCN(或苯酚)、2FeS+3MnO2+12H+ =2Fe3+ +2S+3Mn2+ +6H2O。 本题答案为:1.4。 (5)由图像溶解度曲线变化可知,Na2SO4的溶解度,在温度较高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 Na2SO410H2O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升增大, 欲得到Na2SO4晶体, 应采取加热蒸发溶剂使Na2SO4 结晶析出,并趁热过滤;因 Na2SO4在乙醇中难于溶解,所以用乙醇洗涤即防止 Na2SO4和水作用 生成 Na2SO410H2O,又

    42、能防止 Na2SO4因溶于水而损耗; 本题答案为: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防止 Na2SO4固体转化为 Na2SO410H2O,并防止 Na2SO4因溶于 水而损耗。 28C、S 和 Cl 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有效利用备受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I.2SO2(g)+O2(g)+2H2O(1) =2H2SO4(aq) H1; .Cl2(g)+H2O(1)HCl(aq)+HClO(aq) H2; .2HClO(aq) =2HCl(aq)+O2(g) H3 SO2(g)+Cl2(g)+2H2 O(1)=2HCl(aq)+H2SO4 (aq) H4=_(用含有H1、H2和 H3的

    43、代数式表示)。 (2)25时,H2SO3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已知 25时,NaHSO3的水溶液 pH7,用图中的数据通过计算解释原因 _。 (3)NaClO2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和漂白剂,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制备 NaClO2的原理如图乙所示。 交换膜应选用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4)一定温度下,向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CO 和 1molSO2,发生反应 2CO(g)+SO2(g) S(l)+2CO2(g) H=-270kJ/mol,若反应进行到 20min 时达平衡,测得 CO2的 体积分

    44、数为 0.5,则前 20min 的反应速率 v(CO)= _,该温度下反应化学平衡常数 K=_(L mol-1) (5)在不同条件下,向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CO 和 1molSO2,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I)所示: 图(I)中三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CO)最大的为_(填序号) 与实验 a 相比,c 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_。 【答案】(H1+2H2+H3) /2 由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 Ka2(H2SO3)=10 7.2 , Ka1(H2SO3) =10 1.9, 所以 HSO 3 的水解常数是 10 12.1, HSO 3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显

    45、酸性 阳离子交换膜 2Cl-2e-=Cl 2 0.03mol L-1 min-1 11.25 b 升高温度 【解析】 (1)利用盖斯定律同向相加,异向相减的原则计算H4=(H1+2H2+H3)/2; 正确答案: (H1+2H2+H3)/2。 (2)根据图像 PH=1.9 的交点计算水解常数 Ka1(H2SO3)=10 1.9,K h=Kw/ Ka1(H2SO3)= 10 12.1,根据 PH=7.2 的交点计算 K a2= =C(H+)=10-7.2 ,由于 KhKa2,所以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NaHSO3的水溶液 pH7。 正确答案:由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 Ka2(H2SO3)

    46、=10 7.2 ,Ka1(H2SO3) =10 1.9,所以 HSO 3 的水解常数是 10 12.1,HSO 3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v(CO)=0.03mol L-1 min-1, k=11.25; 正确答案:0.03mol L-1 min-1 11.25。 (5) 根据斜率可以看出 b 线单位时间内变化最快, 所以图 (I) 中三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 v(CO)最大的为 b; 根据 PV=nRT,可知 n,V 相同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所以与实验 a 相比,c 组改变的实验条件 可能是升高温度; 正确答案:b;升高温度。 29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浆中的胆固醇大部分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形成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 ,而被细胞摄入以供体内所需。如图表示 LDL 携带胆固醇通过受体介导途径进入 细胞的转运过程,请分析并回答: (1) 如图所示, LDL 与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识别并结合, 形成受体-LDL 复合物通过途径_作用, 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转运至内体,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由于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 与 其受体分离,受体通过途径回到质膜被重新利用,此过程与细胞膜的_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1 (第01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