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单元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131124       资源大小:89.3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单元试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三三)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 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汉字不只是 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 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 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

    2、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 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 化。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 互联网上的材料 90%左右也是英文。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 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发明汉字的中 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

    3、,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有英语 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 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 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 不能晋升职称。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 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 遍化, 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 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

    4、: 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 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 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键盘化、拇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 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 于汉字的隔膜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广告语 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 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 例如把“没有” 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剧”写成“

    5、杯具”, “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 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这种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 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 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响力与英 语无法相比。 B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了毕业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 降的根本原因。 C文化全球化

    6、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其实是文化 实力竞争的表征。 D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的汉字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汉字越来越 疏离与隔膜。 答案 C 解析 A 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错。B 项“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 原因”错。D 项“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面临的严 峻形势。 B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承存在的 诸多问题。 C文章第四段用调查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

    7、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可信,有很 强的说服力。 D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 答案 D 解析 “逐层深入地论证”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 文化安全。 B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 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竞 争中的影响力。 D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

    8、础,因此,它的使用 与传承意义重大。 答案 A 解析 “只要就能”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 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 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 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9、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 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 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 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 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 醒被点燃了。 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 他又开始向往了。 在他那篇脍炙人口、 优美动人的 前 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10、然”,就展示了他博 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 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 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 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树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 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 ,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 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 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

    11、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 唯有东坡。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 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 ,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秋天都接纳了,并把它仅 有的余温给予我们,送我们上路。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上路了,至今都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明净 的人生之路。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 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 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 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

    12、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 东坡品得更好。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B文章启示我们应像苏东坡、秋天一样,要有开阔的胸襟,乐观地面对人生,通过努力成 就人生的辉煌。 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 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 答案 A 解析 A 项因果关系错误。 5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

    13、尽致的发挥?(6 分) 答:_ 答案 因为秋唤醒了苏东坡沉寂的热情,给了他精神力量,疗救了他的精神危机。秋天 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给他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6作者认为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那么, 我们还能从秋天中品出什么?试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 分) 答:_ 答案 秋的天空是辽阔的,天是湛蓝的,它启迪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包容一切的 情怀。秋是收获的季节,它启示我们,要心怀感激,珍惜拥有,脚踏实地把握现在。秋 凄清、冷寂,但又成熟、丰盈,这如同人生一样,有坎坷也有机遇,它启示我们,要乐观地 对待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

    14、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10211086) 个性名片: 当世人不知我, 后世人当谢我! 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 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人情世故一回,借着牡丹花开,很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 小聚。作为主家和上司,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 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 安石仍目中无人地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

    15、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 应酬酒肉吃进肚里, 朋友挂在嘴上。 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 你走天桥, 我走地下道, 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到皇帝身边。这 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 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 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像力地躲 进了茅房。钦差左

    16、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 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神 宗 1069 年,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 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调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 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 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 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

    17、 25 年里, 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 其间, 在每一个地方, 全部政绩斐然。 而且, 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 获成功。他靠真枪实弹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埋头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 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夫人都觉得 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 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直接就上缴给夫 人。据说,他

    18、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 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 翻看官方修订的 宋史 , 我们会赫然发现: 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 参与者、 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 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 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来。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 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7下列对王安石能“官拜宰相职”的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皇帝支持。神宗主张改革,信任

    19、王安石,使其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 B文品卓著。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 C政绩斐然。25 年里,王安石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全部大获成功。 D人品可贵。他不贪色、不爱财,活得低调又本分,是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 答案 D 解析 “是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不是其“官拜宰相职”的原因。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表明在宋代王安石变法孤立 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包青天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

    20、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 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目中无人,固执己见。 C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到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拒绝入京圣旨,不识抬举的 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职的 25 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 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制定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答案 D 解析 A 项“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的说法太过片面绝对。B 项“王安石目中无人,固 执己见”错。C 项“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前途一片漆黑”错。 9 王安石的人生信条是“无私交才是王道”, 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_

    21、 答案 (示例)我赞同王安石“无私交才是王道”的人生信条。理由如下:无私交,才能一 心为民力主改革。王安石变法不怕树立政敌,不怕伤及情面,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廷,都积极 推行新法。无私交,才能光明磊落,令人仰止。久在官场的王安石,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 客套又俗套的应酬。变法虽然失败,但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千方百计寻找靠山,编织关系网,常常 以权谋私,徇情枉法,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所以,我认为“无私交才是王道”在今天 仍有借鉴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2、,完成 1013 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 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 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 发兵疆外卫叶赫, 我乃以师至。 汝一游击耳, 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 识时务, 我国方求才, 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 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

    23、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 以攻,不移时,师登陴 , 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 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 ,以上 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 下辽、 沈。 永芳皆从, 以功授三等总兵官。 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 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 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

    24、 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 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 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 ,何多言! 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 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十八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 黄州/倧使

    25、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 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 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 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答案 D 解析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中“迎师”前面不能停顿,故排除 A、C 两项。“师”作 “复进”的主语,故排除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

    26、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答案 C 解析 副将在职位上应该是略高于偏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 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 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地, 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 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

    27、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 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 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答案 C 解析 李永芳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不仅仅是因为“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 了功勋”,还有一个原因是“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译文:_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译文:_ 答案 (1)你

    28、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 (2)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 衡义理。” 参考译文 李永芳,是辽东铁岭人。曾经担任明朝抚顺千户所游击。太祖努尔哈赤攻克乌喇部,乌 喇部贝勒布占泰逃往叶赫。太祖又征讨叶赫,叶赫部向明朝求援。明朝派遣使者告诫努尔哈 赤, 不许他侵犯叶赫。 努尔哈赤修书给明朝 表示叶赫背弃盟约, 撕毀婚书, 又藏匿布占泰, 自己是不得已而用兵,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出迎三里,将努尔哈赤引入教场,努 尔哈赤将回复的书信交给李永芳,才率军返回。 过了三年,是后金天命元年,又过了三年,努尔哈

    29、赤入侵明朝,军队到达了抚顺所,将 抚顺围困起来,派使者送书信给李永芳道:“明朝发兵帮助叶赫,我才率军来攻。你只是一 个游击,能够战胜我吗?你很有才智,识时务,我们的国家正需人才,像你这种人才,怎能 不和我们的一等大臣一样加以重用呢?你要是想开战的话,我军弓箭怎么能认识你?如果我 的军队攻入城中,城中的百姓定将受到惊吓而溃逃。你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 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 李永芳看完书信后,马上登上南门请求投降,但仍命士卒准备防御战具。太祖命令军队 用云梯攻城, 不多时, 便就登上城池, 斩杀守备王命印等人。 李永芳穿戴整齐骑马出城投降, 并匍匐在地,拜见努尔哈赤,努

    30、尔哈赤在马上答礼,命士卒勿杀城中百姓。次日,努尔哈赤 下令摧毁抚顺城,将城中百姓编为千户,迁到赫图阿喇。命按照明朝官制设置大小官属,李 永芳被任命为三等副将,把太祖第七子贝勒阿巴泰之女许配给他为妻。太祖攻打明朝边城, 抚顺是第一个;明朝投降的边将,也是从李永芳开始的。 后金六年,太祖攻打辽阳、沈阳,李永芳都跟随太祖,凭借军功被授予三等总兵官。明 朝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边城的各将领多次派人招降他,他都上奏太祖,太祖嘉奖他,赐他“免 死三次”的特权。 皇太极继位,因为朝鲜与明朝将领毛文龙相互声援,便派贝勒阿敏等人率领军队征讨朝 鲜,李永芳也随军出征。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

    31、取。凡 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义理。”军队攻克了义州,分兵攻打铁山,击败毛文龙;又接连攻 下定州、安州,驻扎在平壤,于是渡过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遣使送信请和, 诸贝勒回复书信历数他的罪行, 答应他只要朝鲜派大臣会盟, 便班师回国。 朝鲜使者走后, 军队继续进军, 驻兵黄州, 李倧又派人疾驰告知已派大使前来。 这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进言道:“我们此前曾说朝鲜会盟便即班师,如今却 要食言, 是为不义。 何不暂且驻兵等待朝鲜会盟的大臣到来?”诸贝勒都赞同李永芳的意见, 阿敏大怒, 斥责他道: “你这个蛮奴, 怎么这么多话! 难道我不敢杀你吗?”率军继续攻打, 驻扎在平山。李倧派遣大臣到军

    32、中,最终阿敏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刘兴祚、库尔缠前去面 见李倧,缔结盟约后撤军。 天聪八年,李永芳病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 ,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 今夜秦城 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 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 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了诗人生活 的闲适,“去不归”

    33、表现了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 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 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 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答案 C 解析 解读有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 答案 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 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

    34、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 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 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刘 禹 锡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中 “_ , _”两句描绘了新旧更替生机勃勃的景象。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 _”。 (3)范仲淹 渔家傲 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 使至塞上 中的“_, _”两句意境相似。 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浮光跃金

    35、 静影沉璧 (3)大漠孤烟直 长 河落日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 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 阶段,读书的境界_。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 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_,即使 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关键是要结 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_,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事实、科学道理、人 性善良和审美情韵。 这

    36、样的读书, 乐趣更大, 境界更高。 读书可以帮助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 宁静才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读书可以帮助培育良好的气质风度。一个人的 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书读多了,_,就会提 升精神品格,才能养成健康人格。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截然不同 休戚与共 触类旁通 明尚夙达 B. 截然不同 息息相关 融会贯通 明尚夙达 C. 截然相反 休戚与共 融会贯通 振聋发聩 D. 截然相反 息息相关 触类旁通 振聋发聩 答案 B 解析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 息息相

    37、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融会贯通: 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 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明尚夙达: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发展的趋势。振聋 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C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

    38、定深刻。 D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答案 A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画横线的句子连接上下两处,前面说“读书的境界与 年龄有关系”,后面却说“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前后意思发生了变化,故前面要使 用转折连词,B、D 两项中的“而且”是表示递进的连词,故排除;从上文来看,老年人的 理解相对来说要更为深刻,年轻人的理解相对肤浅,故选 A。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也可以遗传,读书是可以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B气质风度可以遗传,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相貌只能靠后天培养

    39、 C相貌、气质风度可以遗传,也可以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D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只能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答案 D 解析 A 项与前文“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不对应。B、C 两项不合逻辑, 相貌是遗传的,气质风度是后天培养的。故选 D。 20某校举行 20 年校庆大典,特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为学生们作励志演讲。该校友兴 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即兴演讲,不料,才开讲了几句,台下就一片哗然。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 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多次接到母校的召见函,总因各种事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 惊闻母校

    40、 20 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 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同学们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_ 答案 “召见”改为“邀请”; “于百忙之中抽身”改为“有幸”; “惊闻”改为“欣 闻”;“大快人心”改为“倍感荣幸”;“鼎力”改为“大力”。 21 下面是小明陪同奶奶到医院就医的流程图, 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 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 字以内。(6 分) 答:_ 答案 (示例)门诊挂号后到门诊室看医生,按医嘱到不同科室化验并做 CT、B 超、心电图检 查,然后把汇总的检查结果拿到门诊室交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患者

    41、携带处方到交费处支 付药费后去药房领取药品。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多位网络“大咖”坐到一起,回答网民的提问。其中问题之 一是:请问在你们眼中,“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 网络“大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 有的说“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掌握在网 络上学习的技能,有的说“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满足,有人说“00 后”群体最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有人说“00 后”群体最需要的其实是个人的独 立与自律。 你认为“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请从上面的回答中选择一个观点, 联系访谈

    42、背景 和对象,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目光向内, 关注当代青少年的前途与使命, 正视自身的现状与 问题,思考自己的现在与未来。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完善人格,更好地学习生活,健康成 长,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生活前瞻性。 本题“写什么”很明确,只要围绕“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在规定范围 内选定一个观点(观点没有高下之分)作文即可,故立意难度不大。但选定观点的过程也是分 析理解、确定立意的过程。需要有自己的经验、理解和价值判断。“怎么写”是本题的

    43、重点 和难点, 要联系访谈背景和对象谈自己的理解, 分析问题, 探究原因, 阐明理由, 提出建议。 写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作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人生态度、价值取向。 本题适合写作议论文,立论为主,驳论亦可。表明自己的态度,运用恰当的论据论述论点, 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 “00 后”,即当代青少年、青少年学生“我们”、写作者“我”。 “最需要的”指的是最重要的而目前又往往是最缺少的东西。 “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个很宽泛的话题,可以有很多答案,但本题材料有所 限制: a“请问在你们眼中,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多位网络“大咖”有四种不同看 法。 b“你认为00 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要求“从上面的回答中选择一个观点”,即必 须是从材料提供的四个观点中选定一个作文。 (2)关于“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突出写“自己的理解”,有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人的认识和看法,有自己的见识 和思考。 (3)关于“联系访谈背景和对象”。 访谈背景是“在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明写作要联系高科技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现 在、未来社会来展开;对象是“00 后”群体,所指为当代青年、青年学生“我们”、写作者 “我”,要有对象意识。作文不能脱离上述背景和对象,即今天的青年人而去泛泛而谈。


    注意事项

    本文(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单元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