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 资源ID:130223       资源大小:790.8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第第 34 讲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考点一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因子 (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分类 非生物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子: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耐受性定律 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 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 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2.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2、成分 成分 范畴 作用 非生物 成分 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 物等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化为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从而可以被生物所 利用 消费者 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对植物的传 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 重新利用 深化拓展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3、5 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 物种群。 (2)食物网 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 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 间的种间关系除了捕食,还有竞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物圈 它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

    4、境的总和,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 )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2.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判断 (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 物( )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

    5、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数量( )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 要条件( )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分析: (1)该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提示 6 条。 (2)说出鹰与鼬的种间关系。 提

    6、示 捕食和竞争。 (3)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什么? 提示 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4)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哪种影 响大一些? 提示 后者影响大些。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自养型生物”“生产者”, 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 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而是以 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腐生异养型生物” “分解者”, 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

    7、成无机物的 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 D、C 为“非生物成 分”和“生产者”,则 A、B 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 步判断,在 D、C 中指出箭头多的 D 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 C 为“非生物成分”;最 后根据 DAB 确定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图 1 构建食物链 信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 食物链:丁乙丙甲。 (2)根据图 2 构建食物网 信息: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

    8、不在 10%20%内),则很可能位于同一 营养级。 食物网如图所示: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 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 设在这 5 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g/kg 鲜重)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甲、 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

    9、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食物网如图所示:。 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1.(2018 邢台二中高三模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 错误;多数细 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

    10、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 错误;生产者能将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C 正确;一种生 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 时为消费者,D 错误。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 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生产者 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 A 项正确; 参与构

    11、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即甲和乙, B 项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 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 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 项正确。 命题点二 食物链(网)的有关图文分析 3.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生物体内 DDT 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 C.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 D.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食物链是生产者、消费者以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以生产者为起点, 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由图可知, 图中的食物网有 3 条

    12、食物链, 分别是水稻昆虫青蛙蛇、 水稻昆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A 项正确;一些有毒物质(如 DDT)在生物体内是 难以分解、 无法排出的, 所以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富集, 营养级越低, 有毒物质积累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渠道进行的,所以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C 项正确;当麻雀数 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数量增加,这不属于反馈调节,D 项错误。 4.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 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13、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解析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 a、b 的数量 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总量先锐减后急 升最后趋于稳定;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A 项正确。 科学思维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 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

    14、量会先增加后 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 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 增加或减少。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 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 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考点二

    15、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 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

    16、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 10% 20%)。 (3)研究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 1.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3)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 (5)除最高营养

    17、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 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 2.有关能量流动特点、意义的判断 (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 10%,也不会大于 20%( ) (2)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 (3)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 kJ/(m2 y), 据 图分析: (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 提示

    18、 一个来源是光能,另一个来源是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 提示 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 kJ/(m2 y);植食性动物固 定的总能量(7.55)0.54916 103 kJ/(m2 y);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 7023110103 kJ/(m2 y)。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 提示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100%1

    19、2.7%;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 100% (7.55)/16100%15.6%。 (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于生产者,按照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肉食性动物要增加 100 kg,则需 要消耗多少千克生产者? 提示 肉食性动物要增加 100 kg,则需要生产者的量为 100 15.6% 12.7%5 047(kg)。 1.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1)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分析 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粪便中的能量(c), 即动物粪便中的能 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

    20、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未被利用 的能量(j)。 (2)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 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 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

    21、单向流动的原因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的原因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 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 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 总量 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过程中具有逐级递 减的特点 一般生物个体的数目 在食物链中随

    22、营养级 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 沿食物链升高而逐级递减 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总是有能量的耗 散,故能量流动逐 级递减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 该数 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 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 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 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命题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2015 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

    23、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 项 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动物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和食物 网,所以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储存的能量,B 项正确;地球上几乎所有的 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固定使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经过食物链 和食物网能量逐渐散失,不能重复利用,所以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 项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有自身的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部 分,D 项错误。 2.(2

    24、018 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 为 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f、g、h 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单位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e)/a100% B.该图示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特点 C.生产者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有的消费者可属于不同营养级 D.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 同化量 100%b/a100%,A 错误;该图示只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

    25、流动的特点,即单 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但不能体现出物质循环的特点,B 错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有的 消费者为杂食性动物,可属于不同营养级,C 正确;最高营养级没有下一级消费者,因而其 同化的能量就不可能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D 错误。 3.(2019 苏州联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 B.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 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每种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来自不同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常常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形成

    26、尸体、残骸 等,另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后形成粪便,A 正确;各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 用于满足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散失的能量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 利用,B 正确;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由于没有被消费者同化,所以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 能量,C 正确;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部分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能只来源于同一个营 养级,D 错误。 命题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4.(2016 全国,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 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

    27、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 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等系列变化,A 项错误;能量流动 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细菌是分解者, 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 B 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D 项错误。 5.(2018 合肥一中高三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于生态

    28、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 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 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C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 项正确;由于捕食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 不可循环的,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各营养级重新利用,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 减的,B 项正确;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 量传递效率,C 项错误;

    2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 项正确。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75200 8751 250(kJ),A 项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 30 200100%15%,B 项正确;将 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

    30、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项 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 项正确。 矫正易错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强记长句 1.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的 3 个易错点 (1)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成分都参与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因为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 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所以非生物成分、分解者这两种成分不参与构成食 物链或食物网。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 争关系。 2.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 3 个,没有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

    31、路。 3.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4.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 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5.“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如“一只 狼”捕获“一只狐”时,狼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 “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的 10%20%。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2016 全国,T31(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

    32、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 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4.2016 全国,T31(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 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6.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能逆转; 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 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8.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 续高效地流

    33、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重温高考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演练模拟 1.(2018 海南,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 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 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 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 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 解为无机物,C 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

    34、能量,D 错误。 2.(2016 全国,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 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 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 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

    35、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 规律,A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 项错误。“退耕还林、 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 项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 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 项正确。 3.(2016 海南,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田螺 B.小球藻 C 大肠杆菌 D.草鱼 答案 B 解析 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 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2014 海南,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

    36、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 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 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答案 B 解析 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昆虫的 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 5.(2018 全国, 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 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

    37、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 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 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 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 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 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 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 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 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

    38、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 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生产者固定 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所以一条 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环境中的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这种作用是建立 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可能是其对顶级肉食性动物 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导致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或野 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从而减轻了野猪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破坏。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