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 资源ID:127122       资源大小:86.8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1、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觳觫(h)(s)褊小(bin)挟太山(xi)莅中国(l) 赴愬(s) 鸡豚(tn)狗彘(zh) 庠序(xin) 孝悌(t)胡龁(h) 放辟(p) 便嬖(pin)(b)忖度(cn)(du)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悦”,高兴)3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5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

    2、赴愬于王(“愬”同“诉”,申诉)8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9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通“网”,用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实词(1)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动词,吝惜,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形容词,吝啬)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动词,爱惜)(2)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述说,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名词,道义,道理)任重道远(名词,路,道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3)诚然。诚有百姓者(副词,的确)是诚何心哉(形容词,真

    3、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形容词,诚心)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副词,果真)(4)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动词,揣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动词,衡量长短)王请度之(动词,考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动词,翻越)2虚词(5)乃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代词,这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副词,才)屠乃奔倚其下(连词,于是,就)(6)若其若是,孰能御之(动词,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代词,这样)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连词,如果)(7)于构怨于诸侯(介词,和

    4、,同)然后快于心与(介词,在)吾何快于是(介词,对)(8)其其若是,孰能御之(连词,如果,表假设)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代词,他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加强语气,难道)(9)以无以,则王乎(动词,通“已”,止)以羊易之(介词,用,拿)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动词,认为)(10)何何由知吾可也(代词,什么)牛何之(代词,哪里)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副词,怎么)(11)诸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兼词,相当于“之于”)不识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形容词,一些、众多)(12)之牛何之(动词,往)舍之!吾不忍其觳觫(代词,它)臣固知王之不忍

    5、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形容词作动词)疏远,不接近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3权,然后知轻重(名词用作动词)用秤称轻重4兴甲兵,危士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起来;使受到危害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品;又轻又暖的衣服6朝秦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7以一服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8然后从而刑之(名词作动词)处罚,惩治9是罔民也(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

    6、穿1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词作动词)称王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莅中国古义:指中原。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2俯足以畜妻子古义:老婆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两个词。以,介词,把。及,动词,推广到。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组或成分。4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到这一步。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闻”前)译文:_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能御”前)译文:_3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

    7、何”作宾语置于“由”前)译文:_4牛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之”前)译文:_5将以衅钟。(省略句,“以”后省略“之”)译文:_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宜乎”作谓语置于主语“百姓之谓我爱也”前)译文:_7是乃仁术也。(判断句,“乃”“也”表判断)译文:_8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_9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和“诸侯”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构怨”后)译文:_10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介词“以”和“孝悌之义”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申之”后)译文:_1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有”

    8、前)译文:_【答案】1.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2没有人能阻挡他。3从哪里知道我可以?4(把)牛(牵)到哪里去?5将用(它)来衅钟。6(照你这么说)老百姓说我舍不得是应该的了?7这就是行仁政的途径。8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9和诸侯结怨。10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11(是)没有的事。常识速览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早年周游列国,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孟子是战

    9、国时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元、明时被称为“亚圣”。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

    10、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古代学校【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

    11、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且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监生】国子监的

    12、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文脉梳理齐桓晋文之事【答案】为长者折枝治以礼义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

    13、子的其他篇章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圣人会说谎么?_【答案】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

    14、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见齐宣王对孟子已经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呢?_【答案】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3等到齐宣王发出“此心之所以

    15、合于王者,何也”的问题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大讲推恩、行仁政的一番话了。但这里又有一个曲折,孟子提出了“百钧”“舆薪”等比喻,这是为什么?_【答案】(1)这是因为齐宣王心理上以为行王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种畏难情绪不解决,空谈推恩、行仁政还有什么效果?(2)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又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行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消除了齐宣王的畏难心理,宣王既已做到了“爱物”,那么推恩、行仁政的事不是比较容易了吗?(3)“推恩足以保

    16、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合作探究4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那么能否依据孟子的论述谈一下你对“推恩”的认识?_【答案】“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5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你是赞同“性善论”还是赞同“性恶论”呢?_【答案

    17、】(观点一)赞同“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性的善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为了后代而不辞劳苦,这是善良;人类为了大众的利益免受威胁,不惜牺牲自己以捍卫,这是善良;人类在别人有困难时,往往会怜悯,在别人遭遇委屈时,往往能慷慨相助,在别人对己有恩时,往往能尽心报答,这也是善良。以上种种,均无须国家强制,许多人也能自愿去做;无须多少教育,也能自觉去做;不分时代、地域,各个民族均有这种风尚。可见人性本善,“善”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天性之中。(观点二)赞同“性恶论”。人生百态,芸芸众生,世事千奇百怪,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的恶又是从何而

    18、来呢?一个生下来本性就善的人怎么会产生恶念呢?人性本善,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想象。人出生后就带有任性、懒惰、嫉妒、自私四重原罪。一个婴儿呱呱落地,肚子饿了就哭,不舒服就叫,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就是为了生存下去,如果用成人世界的话来形容,只有两个字:自私。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本能。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向善。文白对译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晋文:指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尊敬。徒:徒弟,弟子。者:特指代词,的。是以:即“以是”,因此。传:传述。焉:语气词,用在句末,加强语无,不,莫。异,奇怪。之:前一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19、独立性,不译;后一个“之”,代词,此处可译为“推及”。“及”后省略介词“于”。至:到,达到。独:副词,究竟。与:疑问语气词,吗,呢。从“今恩”个“王”字处在小主语的位置,名词,读wn;后一个“王”,受副词“不”的修饰,动词,读wn。“王之不王”是个主谓过,远远超过。人:前一个,指人君、君主、君王;后一个,指一般人。他:别的。所为:所作所为,指施“恩惠”的行构怨于诸侯”。所大欲:最大的欲望,最想要的东西。所,特指代词,“的东西”,与“大欲”组成名词性词组,做国、楚国。莅:临,这里指统治。中国:先秦指黄河流域周王朝统治的地方,即中原地区。抚:安抚,使里者九:意为天下共有九份面积达千里的土地。方,见

    20、方、纵横。齐:齐国,这里指齐国的土地。集:会集,这里是“总政令。施仁:施行仁义,意为推行仁政。立:站立,立身。这里是做官的意思。介词结构“于王之朝”宜做状语译出入,取道。涂:通“途”,道路。王之涂:指齐国。“出于王之涂”,意思是“取道于齐国”。疾:憎恨,怨恨。赴:奔赴。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敬辞,请你做某事;第二种是谦辞,请允许我做某事。此处是第二种用法。尝:也是“试”。治,处罚。之:代词,他们,指民。是:指示代词,这,指上面所说的事情。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到去,往,走向。“之善”,意为做好事。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民之从之”猪。无失其时

    21、:这句话的意思是,各种家禽、家畜要按照它们的生长季节来饲养。比如,在它们要生育繁殖时,不要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排比,增强气势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如“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五个排比句,描绘了“发政施仁”的具体效果,在齐宣王面前展现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既突出了思想,又增强了文章纵横捭阖的气势。读起来气势磅礴,声调铿锵,富有音乐性。2写法指导运用排比“四注意”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应注意以下四点:(1)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句分句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排比句运用得是否恰当,千万

    22、不能生硬地拼凑,为排比而排比。例如,有个同学这样写道:“我们的班长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学习的楷模”这里的“榜样”“模范”“表率”“楷模”,四个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把它们硬排比在一起就显得重复、啰唆。(2)注意排比句之间的内容联系。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的意思总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有的按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按事物的程度深浅排列;有的按事物范围大小排列。要从多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全方位立体式的排列表达。(3)排比应力求“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排比句中,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单句, 还可用复句甚至多重复句; 或比喻、或借代、或反

    23、问等,一篇文章中的几组排比“各有千秋”,那么精彩、生动、流畅将“不期而至”。(4)不同的文体,排比的使用也各有不同。记叙文以散句为主,排比等整句的使用应“恰到好处”,一般而言,概括叙述或感情较强烈的段落使用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而具体的叙述、描写则不宜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臃肿”的排比。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等整句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剂量”大些也无妨。3迁移运用请运用排比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要求:既具有形式美,又能突出思想,250字左右。_【参考示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春天的鸡公山,万木争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蜂飞

    24、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鸡公山,葱茏碧绿,凉爽宜人,云蒸雾绕,一派桃源仙境的奇观;秋天的鸡公山,山岭沟壑,红叶片片,金桂飘香,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冬天的鸡公山,银装素裹,冰凌高悬,蓝天白雪,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片北国飒爽的风光。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鸡公山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博蕴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鸡公山是一曲远古的歌谣,美丽的神话传说令人回味无穷。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忧以天下的孟子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对世;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

    25、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理想遭遇挫折而矢志不渝,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应用角度】 “忧与乐”“胸怀”“面对挫折”等。2精彩运用浩然正气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了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桶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这“人”,充满着一种叫作刚烈的东西,他远不像孔子

    26、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佳作领悟导读:作为儒家的经典,孟子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它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式的美文,作者从五个方面赞颂了孟子的思想

    27、、学识、人格和文采,表达了对孟子的礼赞之情。文章气势酣畅,语句精美,引用广博,见地深刻。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

    28、,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

    29、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的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了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

    30、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

    31、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

    32、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悟亮点】1画龙点睛(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色?提示:文章运用比喻手法拟题,画龙点睛,形象生动地概括出了孟子其人的丰富文化内涵。 2凤头精彩(2)第段有什么作用?提示:开头段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在内容上,“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一句从四个方面概括出了孟子这座“文化宝藏”的内涵,明确了本文的写作中心。3引经据典(

    33、3)第段至第段大量引用了孟子的经典名句,目的何在? 提示:第段至第段大量引用孟子的经典名句,好处有三:第一,引用名句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第二,丰富文章内容,所引名句多是千百年来孟子的浓缩和精华,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第三,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权威性。4.整散结合(4)请结合第段的句式特点,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提示:全文大量使用整句,如第段的“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文章流光溢彩,活力四射,与文中的散句相得益彰,成为文章中的一个语言亮点。5行文思路(5)请简要

    34、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提示:文章首先在第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后,在段运用了排比式结构,五个“这是一个的孟子”分别作为五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心。第段用四个“作为”句照应了开头提到的四个方面。总结有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觳觫(h s) 侧隐(c) 庠序(yn) 鸡豚(tn)B忖度(cn d) 邪侈(ch) 孝悌(t) 衣帛(y)C庖厨(po ch) 商贾() 莅临(l) 赴愬(s)D便嬖(bin b) 褊小(bin) 挟持(xi) 胡龁(h)CA项,“庠”应读xin;B项,“度”应读du;D项,“便”应读pin。2下列句

    35、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25812094】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为长者折枝B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罔民而可为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A项,“涂”通“途”,“枝”通“肢”;B项,“盖”通“盍”;C项,“刑”通“型”,“已”通“矣”;D项,“罔”通“网”,“颁”通“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道义B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本来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D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悲切的样子BA项,道:谈论。C项,爱:吝啬。D项,戚戚:由于切合本意而感到心动,意思是有所领悟。4下

    36、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95】A.B.C.D.DA项,用/能够;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它;C项,像/这样;D项,都表示原因。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齐宣王向孟子问起“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便将孔子的弟子所记载的有关他们二人如何最终称王的事情告诉了齐王。B当齐宣王问孟子自己是否能称王时,孟子回答说“可以”。C随后,孟子告诉齐王,凭其“以羊易牛”的思想就完全可以称王。D齐宣王引用诗经中诗的目的,是在告诉孟子:对于别人的心思,我已经能够揣测出来了。CA项,由原文“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可知,A项错;B项,齐宣王并没有问孟子自己是否能称王;D项,是为了称赞孟子。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