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含答案)

    • 资源ID:125052       资源大小:36.8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含答案)

    1、一、选择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实践(jin)儒家(R)论语(Ln) 熹微(x)B.接触(zh)盲目(mng) 中庸(yng) 埋没(m) C.瞭望(lio)荣誉(y)彷徨(fng) 鉴定(jin)D.授予(shu)栽种(zi) 肇事(zho) 细致(zh)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2、.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研究学术不可缺少,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 。A.不但而且支配袖手旁观B.因为所以支配漠不关心C.由于因此控制袖手旁观D.不但而且控制漠不关心5.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

    3、准备C.做研究作主张出主意显 微 镜 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6.下列各句中引号用法表否定的两项是()A.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B.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C.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D.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二、填空题 7.根据提示填空。(1)丁肇中是著名的美籍 物理学家, 奖获得者。(2)“四书”指的是大学 和 。( 3 ) 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等。三、阅读理解(一)(2018 黑龙江安达四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文,回答 810 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

    4、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 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

    5、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 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 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8.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答: 9.“王阳

    6、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答: 10.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子加以说明。答: (二)(2019 江苏南京玄武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115 题。材料一读书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锻炼你的抽象能力。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读图时代,所以我们反复地问自己: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是读字啊!你要锻炼你自己的抽象能力。人类文明之所以有推进,是因为人类发明了文字。我们的文字即便是象形文字,它也是在锻炼你的抽象能力。所以你读书的时候,你读文字书的时候,你的理解跟旁边的人的理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可惜,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开始大量地读图。读图会限制一个人的抽

    7、象能力, 所以读图的危险逐渐向人类靠拢,但我们却浑然不觉。将近四千年的文字史,孕育了我们民族如此丰富的思维和情感,这是我们的文字的能力,不是你个人的能力。我昨天晚上在床头翻的那本书,它的全名叫斯基泰时期的有色金属加工业, 副标题叫“第聂伯河左岸森林草原地带”,是苏联一个叫巴尔采娃的女学者写的。这书枯燥吧?非常的枯燥。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读的最枯燥的书,但对我的影响 最大,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书。一般意义上的有意思的书,可能很少会让你去想, 越枯燥的书你想的就越多。凡事你多想一步,你就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容易的成功。(节选自马未都在开讲啦第 138 期的励志演讲稿读书有什么用?,有删改)材料二我觉得最鲜

    8、明的记忆就是饥饿,双重的饥饿。一个饥饿是真的胃里头的,每天晚上踢球后就开始变得饥肠辘辘。但是我觉得这种饥饿的记忆,都不比与阅读有关的饥饿的记忆更让我刻骨铭心。在我现在的藏书当中,有很多本都是在1986 年买到的,而使我的生命发生重要转变的好几本书也都与1986 年有关。我很惊讶,当我打开朦胧诗选的时候,我赫然看见了:“1986 年 5 月 8 号购于王府井书店。”我觉得对于我目前的写作和所有的思维,包括创作来说,最重要的相遇都与86 年有关,第一个就是朦胧诗选。那一刻我走近了诗,在饥饿当中走进了诗。朦胧诗选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当你打开它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9、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跟过去我的父母和我的爷爷奶奶说的话都是不一样的。突然我意识到,在别人心目当中是如此“朦胧”的诗,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读懂。因为,它反映的是我的心声,从此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朦胧诗选就是这样改变了我。阅读意味着什么呢?阅读就是在你生命的春天里不断地播种,然后让你的生命之树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民族,都需要气质。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那是一个阅读显得如此饥饿的时代,是每个人都认为, 阅读有助于文化和精神上的成长的时代。阅读,要比吃一顿饱饭还要让人开心。我相信阅读不仅会让一个人变好,也会让一个国家变好。(节选自白岩松在

    10、2016 年“世界读书日”的演讲只有阅读,才有诗和远方,有删改)材料三“同志们,这本书是牛虻,是我从营政委那儿借来的。这本书太感人了,深深打动了我。要是大伙安安静静地坐着,我就念了。”“快念吧!没有什么可说的!没人会打岔的!”保尔念完了最后几页,把书放在膝盖上,若有所思地看着火苗。大家好几分钟没有说一句话,所有的人都被牛虻的死深深感动。“这个故事太悲壮了,”谢列达打破了沉默,“这就是说,在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本来这个人是难以忍受那种磨难的,但当他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就能战胜一切!”他说的时候,显然异常激动。这本书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安德留沙福米乔夫激愤地呼喊道:“神甫硬把十字架往牛虻嘴里塞,

    11、要是碰上我,我非得马上把他这个该死的鬼东西送上断头台!”安德罗休克用小棍子把饭盒朝火里推了推后,深信不疑地说:“知道为什么而死是至关重要的,明白这一点的人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要是你觉得真理在你这一边,你就会从容就义。英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11.结合三则材料,说说读书的意义有哪些。答: 12.下列对材料一、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则演讲稿表达观点时都结合了个人的阅读经历,显得亲切自然。B.两则演讲稿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增强演讲表达效果。C.两则演讲稿都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运用一些短句便于听众领会。D.两则演讲稿既庄重严肃,引人思考,又轻松活泼,不乏幽

    12、默诙谐。13.结合材料二的语境,说说“那一刻我走近了诗,在饥饿当中走进了诗”这句话中“饥饿”的含义。答: 14.结合材料三 的内容,说说你对材料二中“阅读,要比吃一顿饱饭还要让人开心”这句话的理解。答: 15.“本来这个人是难以忍受那种磨难的,但当他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就能战胜一切!”原著中保尔有很多经历诠释了这句话,请结合其中一次经历加以分析。答: 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答案C摸。2.答案BA.竞竟。C.篾蔑。D.署暑。3.答案D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答案CC 项是感叹句,其他三项是问句。5.答案AB.语意重复

    13、,“停下脚步”与“驻足”重复,删其一即可。C.搭配不当,“开启”应修饰“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开辟”应修饰“丝绸之路”。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成“也”。6.答案 D 解答本题应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1946 年 7 月 11 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二、阅读理解7.答案李先生无罪却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杀了人, 为推脱罪责,反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最见其卑劣无耻。解析根据题干

    14、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文章开门见山, 指出“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接下来的内容就是阐述这件事为什么是“最卑劣最无耻”的。本题可从第一、二段概括答案,其中的关键句子有“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8.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了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很有鼓动性。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解析题干提示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解答时首先判断

    15、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再看句式特点,然后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作答。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先指 出这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答出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果句式上很有 特点,要看是什么句式,然后答出使用这种句式的好处即可。9.答案 “他们”是第三人称,句中用“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接着用第二人称“你们”,正面谴责,体现了演讲者不怕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及上下文语境体会人称变化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跟据表达特定感情的需要,本文人称不断变化。对敌人正面斥责,用“你”“你们”,显示演讲者的毫不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或揭穿他们时用“他们”,流露出极端的愤

    16、怒和轻蔑之情。激励人们战斗时用“我们”,表达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一起战斗的决心。10.答案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常见于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 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概括性语句,就需要结合作者的论证进行概括。本文的题目是“痛定思痛说戾气”,那么就要找出作者表明对“戾气”的看法的语句。作者在第段用社会现象引领读者思考,在第段就“戾气”进行分析,然后在第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论点“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11.答案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

    17、用的分析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段落位置和段落大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第段引用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和北京的乘客砸公交司机事件作为事例,一方面引出论题,另一方面作为事实论据,起到了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结构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2.答案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对有戾气之人的强烈憎恶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着眼于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很明显,“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戾气”比作“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生动形象。既分析了“戾”字的构成,又突出了“戾气”的可怕,情感上爱憎分明。13

    18、.答案 无辜者,即无罪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留学生,无所作为,不仅麻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意近即可)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先明确“无辜者”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文中“无辜者”遭受伤害的原因(是别人的行为已经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仍然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再分析链接材料,材料选自藤野先生,材料中观看“枪毙犯人”的中国留学生在“拍掌欢呼”,他们同样麻木不仁。然后就找到了文中无辜者和材料中的中国留学生的共同点,他们都是面对别人的“戾气”无动于衷, 他们的不作为直接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注意事项

    本文(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