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 资源ID:122346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4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中国四大名绣历史幽久,比如苏绣,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zhn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绣工不chu,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qin时日,掏冶性情。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jun 刻着苏城的繁华。(1)根据汉

    2、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日zhn 不chu 消qin jun刻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 ,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志在千里。(曹操 )(6)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其二)(7)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8)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2分)名著阅读。 作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翻译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这

    3、个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海员的新闻记者,拥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斯诺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参与。他不仅仅准确记录了历史,还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对上述材料中加点部分的理解。4(4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介绍了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的具体安排。10月1日,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

    4、阅兵式和群众游行。10月1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办首都国庆联欢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联欢并观看文艺演出和焰火表演。(1)如果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有一个机会可以向发言人提一个问题,你会提什么?(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36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

    5、,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节选自明袁宏道虎丘记)注释:樽罍:zn li,盛酒器皿 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妍媸:yn ch,表示美和丑(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A每至是日正确凡是指示代词,这,这

    6、个,这样系词,是 B比至夜深并列,挨着及,等到比喻比较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3)选文第三段中对于“竟以歌喉相斗”的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段写作手法及其作用。(4)虎丘是苏州名胜,自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轼曾云“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请你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对苏轼这句话的理解。6(11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即震泽)及其邻近水域,为苏

    7、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一作太和公)。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鱼鲊”也是古吴的美味。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鲊”,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晋书张华传)。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鲊”更是开我国工艺造型菜之先河。如今苏州众多的鱼类菜肴中,无不可以找到古“炙鱼”、“鱼脍”、“鱼鲊”的影子。材料二:宋代以来,苏帮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南宋迁都之后,北方的甜味饮食对苏帮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很多小吃,如小笼包、汤包、馄

    8、饨均源自北宋首都开封,经过杭州然后传至苏州。苏州本来偏咸的口味一下子改成了偏甜的口味。苏帮菜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此外唐宋时期,特别是金元以来,伊斯兰教徒到江苏者日多,苏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响,烹饪更为丰富多彩。材料三:清代苏菜流行于全国,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苏州作为十大菜系之一,和今天闻名的川菜并列。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赐名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汁

    9、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材料四:苏州菜系中的特色小吃包括枣泥拉糕、小方糕、三鲜馄饨、酒酿圆子、豆腐花、船点、青团子、八宝饭等等。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名菜有松鼠鳜鱼、清溜河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三套鸭、苏式酱肉和酱鸭等。材料五:清溜河虾仁,南太湖淡水嫩河虾,配苏州特产碧螺春茶叶,清熘而成。此菜茶香清醇,虾仁鲜滑,令人回味无穷。松鼠鳜鱼,采用有太湖石斑之称的太湖鳜鱼加以精细刀功刻花而成。经油炸、淋汁后吱吱有声,形似松鼠,经道光皇帝御笔赐名而得,乃江南最为著名松鹤楼的佳

    10、肴上品。(以上材料摘自网络,有改动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及其它众多的水系,给苏州带来了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所以自古苏帮菜中,鱼是重要的原材料。B菜肴口味原来是南咸北甜,南宋迁都后,慢慢发生了变化。C乾隆帝南巡时,曾到松鹤楼做客,吃完之后非常满意,称赞其为天下第一食府。D苏帮菜包括各类特色小吃和名菜,是全国著名的菜系之一。(2)从上述几则材料列举的美食中任选一种,参照材料五对于清溜河虾仁和松鼠鳜鱼的描写,写一段介绍性文字。(3)阅读陆文夫美食家选段,回答问题。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

    11、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

    12、美食家中人物)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连串的切口:“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联系此选段及上述材料三,说说苏帮菜有什么特点?体现了苏州人怎样的生活态度?7(3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忆江南清沈朝初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1)这首词写的是产自苏州南荡(黄天荡)的另一苏州传统美食 。(2)说说这首词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挑动我们的味蕾?表现了该美食的什么特点?8(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小巷里的文化再说大石头巷“吴宅”枕边书“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

    13、丹楹百处楼。”这是唐代诗人李绅描写苏州小巷的诗。 苏州小巷雅致,清幽,静谧,有文化积淀,但内敛而深藏不露。徜徉在深巷小弄高高的粉墙下,对于旧墙门里面的精彩,行人每每一无所知,正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朋友薛亦然先生为小巷写过一本书,书名叫苏州小巷。他在书中说:“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这风貌也必然有一点能够体现其神髓的基点所在,比如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在苏州,这一基点所在就是小巷。不认识苏州小巷,就等于不认识苏州。” 苏州人有时会得意地说:“在苏州小巷里找出文物古迹不难,要找出不是文物古迹的东西来倒是很难。” 城中人民路西侧,有条小巷,叫“大石头巷”。巷虽不长,

    14、故事却多。“大石头巷”原名“平权坊”,为苏州“七堰八门六十坊”中最古街坊之一。 大石头巷内有中医针灸名家承澹安故居和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故居“吴宅”。 清乾隆年间,一位习幕经商的文人沈复,字三白,与芸娘新婚后,由“沧浪亭”爱莲居,乔迁至大石头巷。“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后来沈三白就在大石头巷写了一部“幽芳凄艳,读之心醉”的浮生六记。1935年林语堂将其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去。虽然沈三白不是唐伯虎、冯梦龙、金圣叹那样的才子,也没有“进士及第”而金榜题名,但他的一本浮生六记,却使人文荟萃的苏州更添了几分风雅。浮生六记得文人学者的青睐。不少红学家曾将浮

    15、生六记与红楼梦相提并论,认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催生了曹雪芹的红楼梦石头记。 由“大石头巷”中的一本浮生六记而衍生出一部不朽名著石头记,岂不是“大石头”的一段佳话?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苏州大宅)大厅中必有门楼,砖上雕刻人马戏文,玲珑剔透。”老苏州常常叹息道,苏州原来有两座半砖雕门楼最为壮观而精致:一座在山塘街浦家墙门,一座在砂皮巷,还有半座在东美巷。可惜都已灰飞烟灭了。“吴宅”(沈三白故居)内尚有清代砖雕门楼两座。尤以“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最为精美,被誉为苏州第一。现在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门楼的字碑刻有董其昌书“麐翔凤游”四字,砖雕则以宋代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诗为内容,细巧无

    16、比,精美绝伦景物丰富,层次分明;人物传神,栩栩如生。以“春、夏、秋、冬”四首诗的最后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瑶琴一曲来薰风”、“起弄明月霜天高”、“数点梅花天地心”分别作为一组砖雕的题目。整个砖雕犹如山水人物画长卷,又有明版书籍木刻插图的韵味。 时光流逝,小巷已是面目全非。现在大石头巷两边皆是没有什么特色的新公房,“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虽依然精美,吴宅(沈三白故居)却老态龙钟,并成了新版“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天地。 现在的城市发展有些急功近利,一面建造豪华现代的高楼大厦,一面又在复制各种各样的“假古董”用来媚俗(以小说中子虚乌有的寺庙、道观、园林最为常见)。而不少真正有文化积淀的明清建筑虽然

    17、列为“控保建筑”或“文保单位”,但大多是灰头土脸,且祝融窥视,白蚁侵袭真是岌岌可危,令人惋惜。 有识之士如能将大石头巷的“吴宅”修复成“沈三白故居”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既可重现浮生六记中令人心醉的缠绵哀婉的“浮生”,亦可展示苏州人崇文尚教,四时读书的传统风尚;既可将沧浪亭和大石头巷“吴宅”(沈三白故居)相互映衬,又可将浮生六记和石头记(红楼梦)有机相联如此,“吴宅”成了苏州又一张吴文化的风雅名片,岂不功德无量?(有删改)(1)苏州历来以小桥流水而闻名天下,河网密布、小巷纵横。请你再写出一句表现苏州该特点的诗句,不得与文中已出现者重复。(2)本文副标题为“再说大石头巷吴宅”,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说”

    18、了吴宅的哪些内容?(3)薛亦然先生认为“苏州,这一基点所在就是小巷。不认识苏州小巷,就等于不认识苏州。”请你说说加点的“这”具体指代的内容,并通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提到曹雪芹的石头记,请简要分析。(5)正如大石头巷,苏州的小街小巷小桥,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其名称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深意,表现了命名者的情趣,例如同德里、范庄前、吉庆街、乌鹊桥、宝带桥请你任选一处,或者另选一处,探究其名称的内涵。第三部分(40分)9(40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切都挺好;家乡风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繁花似锦,一切都挺好;家庭生活甜如蜜,岁月静好、尽享天伦

    19、,一切都挺好;个人成长起宏图,虽历经坎坷,终砥砺前行,一切都挺好请以“都挺好”为话题,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或暗示姓名、校名等。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24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中国四大名绣历史幽久,比如苏绣,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zhn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绣工

    20、不chu,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qin时日,掏冶性情。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jun 刻着苏城的繁华。(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日zhn臻 不chu辍消qin遣 jun刻镌(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幽改为悠掏改为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解答】答案:(1)臻;辍;遣;镌(2)“幽”改为“悠”;“掏”改为“陶”。【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

    21、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长歌行)(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分析】本

    22、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山山唯落晖(注意“晖”的写法)(2)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暮”的写法)(3)征蓬出汉塞王维(4)浅草才能没马蹄(5)老骥伏枥长歌行(注意“骥”“枥”的写法)(6)松柏有本性(7)清荣峻茂(8)沉鳞竞跃(注意“鳞”“竞”的写法)【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

    23、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2分)名著阅读。 作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翻译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这个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海员的新闻记者,拥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斯诺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参与。他不仅仅准确记录了历史,还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对上述材料中加点部分的理解。【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出“准确记录历史”与“预测未来趋势”的具体表现。【解答】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是一部纪实性文学

    24、作品,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所以说它“准确记录了历史”。正因为如此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在书中预言最终在中国起到决定性领导力量的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说“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准确地记录了历史”,表现在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准确预

    25、测了未来的趋势”表现在作者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4(4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介绍了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的具体安排。10月1日,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

    26、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10月1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办首都国庆联欢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联欢并观看文艺演出和焰火表演。(1)如果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有一个机会可以向发言人提一个问题,你会提什么?(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本则新闻写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在 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庆系列活动的安排。考查了拓展能力,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1)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注意内容围绕国庆70周年活动来提,回答者是发言人王晓晖

    27、。如可提本次国庆活动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或创新之处。(2)回答这道题一是注意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二是答案要能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导语概括作答。导语即“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介绍了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的具体安排”,可据此按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回答。答案:(1)王部长您好,这次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与以前的活动相比,创新的有哪些呢?(2)示例: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在 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庆系列活动的安排。【点评】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

    28、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第二部分(36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

    29、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节选自明袁宏道虎丘记)注释:樽罍:zn li,盛酒器皿 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妍媸:yn ch,表示美和丑(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A每至是日正确凡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系词,是B比至夜深并列,挨着及,等到比喻比较(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3)选文第三段中对

    30、于“竟以歌喉相斗”的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段写作手法及其作用。(4)虎丘是苏州名胜,自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轼曾云“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请你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对苏轼这句话的理解。【分析】译文: 虎丘离苏州城大约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

    31、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

    32、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 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句意:每到这一天。是:这。故选:B句意:等到夜深。比:等到。故选:(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结合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词语有:纷错如织,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尤,格外。句意: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

    33、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重点词语有:屏息,屏住声息。若,像、如。云际,云端。句意: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选文第三段中对于“竟以歌喉相斗”的描写非常细腻这一声态情景是流动、变化的,即由繁闹到幽静。“声若聚蚊,不可辨识“,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嘈杂的声浪,莫之能辨,是中秋虎丘热烈情景的生动、具体的写照,但不是作者审美的最终目标,他所欣赏的是“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可见,作者审美上所追求的是清幽而又明

    34、亮的声态。而这一声态又是产生于“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的幽静而又雅丽的环境之中。声、色、境以明丽的格调和交融的整一形式出现,才是作者审美意趣的真正寄托者。他从这里获得了审美感受,确定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他为之神驰和击节的不是钟鼓齐鸣的交响乐,而是轻悠亮彻的小夜曲。艺术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观照,作者的审美趣味在选择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主导作用,由此又产生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评价:“听者魂销“,“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一大段作为全文描述重心,不是在横长的空间感上取胜,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上使意境导向深入,并以鲜明的层次加以显示。值得细加玩索的是,这一大段声态描述的时间、人数

    35、、主体审美趣味是密切融合而又同步推进的。布席之初唱者千百,未几数十人,已而三四辈,比至一夫。从不可辨识至音若细发,却响彻云际,境界每一移位,则主体审美情思便深入一层,如螺丝钻木,又如开沟掘井,直至审美的核心地带,发露最主要的审美情趣为止,即“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里时域的按步换形,带来审美趣味的登堂入室。 声态描述至此已是情尽意满,作者才突然抽出笔来,写到虎丘的自然山水景象,“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这一飞来之笔似与上文意脉不相关涉,大有突兀而起之势。(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本文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盛况。最精彩的是有关唱歌的场面。从开

    36、始“唱者千百“到最后“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若有所失,但更有所得、充满了艺术美的境界里。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开始,拉开了这幅全景图的描述画面。“衣冠士女,下迨踚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这里的“衣冠士女,下迨踚屋“把“倾城阖户“具体化了,作者特别点出“踚屋“,把下层市民也包括进去。在盛大的郊游行列中已有广大的市民参加,这反映了明代的特点,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就有类似的情景描绘。答案:(1)A;B。(2)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

    37、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3)层层烘托;夸张借代;点面结合。(4)景美,情美,文美。【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若脱笼之鹄(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6(11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即震泽)及其邻近水域,为苏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一作太和公)。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

    38、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鱼鲊”也是古吴的美味。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鲊”,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晋书张华传)。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鲊”更是开我国工艺造型菜之先河。如今苏州众多的鱼类菜肴中,无不可以找到古“炙鱼”、“鱼脍”、“鱼鲊”的影子。材料二:宋代以来,苏帮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南宋迁都之后,北方的甜味饮食对苏帮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很多小吃,如小笼包、汤包、馄饨均源自北宋首都开封,经过杭州然后传至苏州。苏州本来偏咸的口味一下子改成了偏甜的口味。苏帮菜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此外唐宋时期,特别

    39、是金元以来,伊斯兰教徒到江苏者日多,苏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响,烹饪更为丰富多彩。材料三:清代苏菜流行于全国,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苏州作为十大菜系之一,和今天闻名的川菜并列。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赐名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汁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材料四:苏州菜系中的特色小吃包括枣泥拉糕、小方糕、三

    40、鲜馄饨、酒酿圆子、豆腐花、船点、青团子、八宝饭等等。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名菜有松鼠鳜鱼、清溜河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三套鸭、苏式酱肉和酱鸭等。材料五:清溜河虾仁,南太湖淡水嫩河虾,配苏州特产碧螺春茶叶,清熘而成。此菜茶香清醇,虾仁鲜滑,令人回味无穷。松鼠鳜鱼,采用有太湖石斑之称的太湖鳜鱼加以精细刀功刻花而成。经油炸、淋汁后吱吱有声,形似松鼠,经道光皇帝御笔赐名而得,乃江南最为著名松鹤楼的佳肴上品。(以上材料摘自网络,有改动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太湖及其它众多的水系,给苏州带来了丰富的美食资源

    41、尤其是鱼资源,所以自古苏帮菜中,鱼是重要的原材料。B菜肴口味原来是南咸北甜,南宋迁都后,慢慢发生了变化。C乾隆帝南巡时,曾到松鹤楼做客,吃完之后非常满意,称赞其为天下第一食府。D苏帮菜包括各类特色小吃和名菜,是全国著名的菜系之一。(2)从上述几则材料列举的美食中任选一种,参照材料五对于清溜河虾仁和松鼠鳜鱼的描写,写一段介绍性文字。(3)阅读陆文夫美食家选段,回答问题。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

    42、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美食家中人物)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连串的切口:“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联系此

    43、选段及上述材料三,说说苏帮菜有什么特点?体现了苏州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分析】本题为以苏帮菜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掌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掌握。ABD正确。C有误,由材料三“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的语句可知,此项表述错误。故选:C。(2)此题可任选一种美食,仿照材料五的描写进行介绍。如:蜜汁火方主要由金华火腿做成,甜咸味,其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令人深有回味。(3)根据材料三中“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

    44、、汁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链接材料中“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等内容可知,苏帮菜丰富多样,制作精细。这体现了苏州人富有生活情趣、善于享受生活的特点。答案:(1)C(2)示例:蜜汁火方主要由金华火腿做成,甜咸味,其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令人深有回味。(3)由选段中对面条多种做法的介绍和材料三菜品之丰富可见,苏帮菜丰富多样,制作精细。这体现了苏州人富有生活情趣

    45、、善于享受生活的特点。【点评】解答对材料内容掌握的习题,可将选项内容与材料中原文进行对照,以方便判断其正误。7(3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忆江南清沈朝初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1)这首词写的是产自苏州南荡(黄天荡)的另一苏州传统美食苏州鸡头米。(2)说说这首词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挑动我们的味蕾?表现了该美食的什么特点?【分析】这是清沈朝初写的一首忆江南词,写了苏州著名的“南荡鸡头米”,写出了苏州鸡头米的莹润、柔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州鸡头米的喜爱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词中的“葑水种鸡头”,说的就是苏州著名的“南荡鸡头米”。所谓“南荡”,即苏州东南葑门外之“黄天荡”。惟此处生长的“鸡头米”,方可称之为“南荡鸡头米”。剥开后,可见褐色硬壳圆珠,再剥开圆珠,那就是一粒粒雪白如玉的芡实。也就是“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这是对鸡头米的描写。其实整首词都是在描述苏州鸡头米。(2)本题考查的是对感官角度的把握及诗歌的理解。从“莹润”一词可看出这里运用了视觉描写,从“柔香”一词可看出运用了嗅觉描写,从“细剥”一词可看出运用了触觉描写。结合“莹润每疑珠十斛“可看出鸡头米的莹润,从“柔香偏爱乳盈瓯“可看出鸡米头的柔香的特点,从“细剥小庭幽”可看出鸡米头的细的特点。答案:(1)苏州鸡头米(2)调动了视觉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