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16820       资源大小:382.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含答案)

    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掌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历程,分析其特点。2.概述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其发展趋势。一、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1)内容: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2)职权及运行程序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3)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

    2、制(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演变:宋元(1)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长官为元代宰相,统辖六部。判断正误(1)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解析二府三司制是中央官制,而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故无法体现。(2)唐朝的中书省等同于元朝的中书省。()答案解析唐代的中书省是一个决策机构,而元朝的中书省是

    3、最高的行政机关,说法错误。深化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反映的政治发展趋势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二、选官制度的演变1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2战国:实行军功授爵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3西汉: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1)内容:察举制是让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2)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任人唯亲。4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1)形成:隋文帝时分设

    4、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形成。(2)完善:唐代,统一分科,定期考试,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人重视。(3)发展:北宋,更为重视,导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4)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深化理解(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官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公正、客观。(2)对科举制影响的认识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

    5、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确立:秦汉时期秦朝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为监察郡国长官专门设立刺史。(2)顶峰:明清时期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设有按察使司。思维点拨(1)监察制度的必要性:这是由于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君主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百官进行控制。(2)监察制度的作用: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防范官员胡作非为、贪赃枉法。2谏议制度(1)原因: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表现隋

    6、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时期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3评价(1)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易错提醒谏议的纠偏作用只发生在开明皇帝身上。换言之,皇帝的意愿决定着谏议的命运。谏议制度与民主无涉,它是一种有别于官僚政治的“士治”,就是说,它是文人学子中的精英以其道德操守所发挥的影响。归纳总结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具有相对独

    7、立性。两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知识结构1列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名称的演变(1)秦朝:三公九卿(2)西汉:中朝、尚书台(3)隋唐:三省六部(4)宋朝:二府三司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在划线的地方填上相应内容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

    8、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应用三省六部制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权。”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宋史职官志应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提示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掌管军事。科举制度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历代一大批善

    9、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等,如唐代的王维、韩愈、刘禹锡、颜真卿、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朱熹、包拯、寇准,明代的张居正、汤显祖、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林则徐、翁同龠、蔡元培等文化名人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他们饱读书籍,领略丰富的文化,传承治国之道,为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应用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

    10、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D项正确;A项“最优秀”的说法过于绝对;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才学,排除B项;C项“排除”说法过于绝对。1(2017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朝议制 D内部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选B。2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11、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选B项或C项的原因是没有准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在汉代中外朝制度下,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而在三省六部制下,相权分散,但三省长官各司其职,这样既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A项表述最全面;B、C两项表述不够全面;D项说法错误。3宋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12、()A中书门下 B兵部 C三司 D枢密院答案D解析北宋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后,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演,规定文武分治,枢密院只管军事,且脱离实际指挥兵权的具体事务,故D项正确。4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谈道:“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了()A科举制 B察举制C征召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选官不是根据才能而是根据推举人的评定,这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消除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

    13、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解析在科举制下,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均可以成为进士,可见唐代科举制兼顾了社会多个阶层;由士族子弟占据了71%,而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仅占29%可知,唐代科举制尚不完善,D项正确。A、B、C三项显然不符合该统计图,均可以排除。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

    14、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解析第(1)问,根据“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矛盾的内容与趋势。第(2)问,联系教材可知西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注意事项

    本文(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