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15079       资源大小:13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

    2、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2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 鞍前马后 B.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3“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三省分权,相互制衡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3、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权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

    4、度保障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 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D. 大学士是没有名义的宰相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D.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7“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秦代B. 汉代C. 宋代D. 唐代8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

    5、维护社会的安定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 区分血缘的远近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9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仅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论者意在说明( )A. 皇权加强了B. 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 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D. 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10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

    6、主要的选官制度C. 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11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A. 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 B. 盐铁官营C. 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D. 工商立国12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B. C. D. 1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 )A. 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

    7、增多C. 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D. 青铜艺术的平民化1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5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 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162014年4月25日,在洪湖发现一明代古墓,

    8、在该古墓中最有可能发现的殉葬品是( )A. 工艺精湛的青铜鼎B. 精美华丽的丝绸C. 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D. 图案丰富的彩瓷17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是( )A. 明朝前期 B. 明朝中叶以后 C. 清朝前期 D. 清朝中后期18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 B. C. D. 19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

    9、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20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2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铁犁牛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的推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 B. C. D. 22下图是汉代画像拓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再现了西汉农家生产场景B.

    10、已出现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C. 一牛挽犁取代了二牛抬杠D. 出现了便于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2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 重农抑商政策B. 资本主义萌芽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君主专制制度2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王道和民主政治B.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C. 仁政和道德教育D. 实行人治和法治25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们是( )A.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B. 贵贱有序、有教无类C. 兼相爱、交相利 D. 无为而治、齐物我26“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7李贽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以上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12、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D. 反对封建纲常名教28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29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 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 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 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 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

    13、法3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批判君主专制 B. 反对经世致用 C. 提倡重农抑商 D. 主张学习西方31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 反对土地私有制B. 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 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D. 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3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 郡

    14、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3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34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 三国志B. 三国演义C. 三国D. 三国英杰传35西汉海昏候墓

    15、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 )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

    16、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材料二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在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

    17、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材料三 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总之它

    18、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37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李白估客乐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

    19、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简述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答 案1C【解析】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实行“中朝”制度,“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他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

    20、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于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权力受到削弱。故汉武帝的做法主要目的不是打破特权垄断、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故,也不是纠正察举制弊端。所以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2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属于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借助皇帝的权威,属于狐假虎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宦官专权不是宦官鞍前马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宦官专权也不是为虎作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宦官专权并不是爱屋及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

    21、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宦官专权的核心含义宦官们打着皇帝的旗号,借助皇帝的权威。3D【解析】材料中的“阁臣不得与闻”等信息说明阁臣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说明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宰相此时已经不存在,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唐朝的中央制度,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时期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ABC三项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排除。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5A【解析】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

    22、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6A【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开始时的“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到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由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来选拔官吏,科举制到清末沿用了一千多年。故A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排除。7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地方行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国并存制度,这是在汉初时期实行的,正确的是B项,CDA项排除。8A【解析】联系史实可

    23、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指的是不按照“先王之法”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即宗法制,故此题应选A项。 9C【解析】试题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B答案说法错误,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D答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10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的确具有一定的公平性,还非常严格,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而非世卿世禄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隋唐时期而非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不是始于唐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D【解析】“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ABC都是封建政府对商业进行限制的表现,不符合题意;“工商立国”体现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材料言论相冲突,故选D。【名师点睛】首先应总结出材料的主要思想观点是重农抑商,其次明确题目要求选出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相冲突的选项,因此工商立国体现工

    25、商皆本的思想,与材料言论相冲突,符合题意。注意审题是关键,容易粗心忽略“相冲突”错选ABC。12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B正确;A属于铁制农具,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属于农用动力革命,排除;C项只有铁犁,没有牛牵引,体现不出人们利用畜力,无法反映农用动力革命;D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使用人力,不属农用动力革命,排除D。【名师点睛】本题容易误选C项,同学们一看到铁犁就联系到铁犁牛耕,但是图中没有牛牵引铁犁,体现不出人们利用畜力,无法反映农用动力革命,故排除C。13A【解析】作为礼器的青铜器多转为实用,这说明礼制的破坏,即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故A

    26、项正确;此时的生产力发展指的是铁器的使用,这和青铜器无关,故B项错误;青铜铸造技术的突破和青铜器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此时的青铜器主要是贵族使用,故D项错误。14A【解析】一只汉代漆杯,竟然“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并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效率低下,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故D项错误。15D【解析】材料中“亩产5石”、“亩产高达10石”、 “一亩二十斛”等数据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两宋之际,故A项错误;B项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材料无关

    27、,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错误。16C【解析】工艺精湛的青铜鼎是商周时期盛行的手工业品,与明朝相隔年代久远,故排除A;精美华丽的丝绸在明代是有可能被陪葬于古墓中的,但很有可能已经因年代久远而自然损毁,故排除B;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出现于元朝,所以明代有可能存在于古墓,而且只要古墓不被人为破坏就会保存完好,故选C;彩瓷产生于清朝,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17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明朝前朝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清朝前期和清朝中后期均属于明朝中叶之后,排除CD。1

    28、8C【解析】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故错误;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都符合史实,故正确,故选C。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种植不断扩大,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工业,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而不是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故A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20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洋商

    29、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等给中国带来后患,该官员建议实行海禁政策。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21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人民耕田的数目和产量发生了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都是变化的原因,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铁力牛耕2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上有一牛一人,不再是二牛抬杠,即一牛挽犁取代了二牛抬杠,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右边的翻车是东汉的,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未体现个体经营方

    30、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曲辕犁到唐朝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3C【解析】“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是小农经济的模式,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重农抑商措施。24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而美德来自于知识,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即利用道德教育来扩充人的善性;故C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苏格拉底主张实行道德教育,与孟子主张实行王道和苏格拉底主张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

    31、。孟子没有提出加强君主专制的主张,排除B。苏格拉底也没有主张法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5A【解析】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主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故A项正确;B属于学习方面主张;C是墨家思想;是道家思想主张。26A【解析】材料中的“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是在主张强有力的君主的出现,A项主张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道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属于道家学派,排除BCD。27D【解析】根据题干中李贽“称赞武则天”,反映了其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称赞司

    32、马相如与卓文君”反映了其反对分封建的父母媒妁婚姻;“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反映了其反对封建的君臣观念;这些都是他反对封建纲常名教的体现,D项正确。倡导经世致用是顾炎武提出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是黄宗羲的观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8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主张绝对服从天子,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没有体现对君主暴政的制约,故B项错误;“争霸战争”不符合西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题干中孟子的思想主张对君主有制约作用,而董仲舒的主张则没有,由此可看出他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故C项正确。29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两翼思想指民本主义和专制主义;孟

    33、子的民贵君轻体现的是民本主义思想,“以法治国”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故C项正确。“清净无为天下正”体现的是无为而治,无法体现民本主义思想,排除A。“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体现的是以礼治国,与专制主义不相符,排除B。“反者道之动”是一种运动变化形式,与民本主义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潮,其主要表现有: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故排除BCD、选A。31B【解析】材料“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说明董仲舒主张抑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董

    34、仲舒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主张限制土地兼并,并不是反对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C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董仲舒主张的实质是要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D项错误。32C【解析】郡县制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这属于历史解释,不是史识,故A排除;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这属于史论,故B排除;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这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属于史识,故C正确;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属于这属于历史解释,不是史识,故D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史实”“史论”“史识”的概念含义,学生

    35、应该紧扣史识的必要条件:科学的史观,分析大量的史实,科学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郡县制的结论出发,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3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3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常识掌握的情况。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最高,三国志是史书,史料价值高;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有演绎的成分;电视剧三国的影碟是影视作品,

    36、有加工的成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是游戏,不是第一手资料。考点:史学常识一手史料史料价值35A【解析】材料中二者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有较大差别,不能相互印证,还需进一步考证,说明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故A项正确,B项错误;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对孔子身高的记载,也属于后世人的描述,不属于原始材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记的记载就存在谬误,故D项错误。36本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

    37、的驱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可以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三个方面阐述回答。37(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险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

    38、;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寨。(3)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1)“海客乘天风”说明唐朝时期海上贸易发达,将船远行役、一去无踪迹说明唐朝时期商业贸易及其的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离家乡。夜雨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非常良好,其实在唐朝时期的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不像材料中所说的那么好。毕竟唐朝时对商业的管理仍然很严格。(2)耕种山田三四亩和西江贾客

    39、珠百斛,苗疏税多不得食和船中养犬长食肉通过对比就不难发现,一是赋税负担沉重。二是贫富分化加剧。而从“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不难发现当时出现了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而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则可以总结出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农民的日益贫困和商人的奢侈生活,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也就显而易见了。(3)“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看出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因为草市是在农村,农村出现草市也就说明商业发展深入农村。而从“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则可以看出商人虽然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却得不到任何保障,富商往往成为劫杀的对象。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的经济政策当然是重农抑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和宋朝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注意事项

    本文(【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