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ID:105341       资源大小:6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1、拉萨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等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历史部分1.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A. 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 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C.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 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食有劳而禄有功”和“

    2、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规定,说明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以军功论赏的制度逐步确立。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得以确立,排除B项;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制逐步建立,排除D项。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

    3、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

    4、项错误。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

    5、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B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无法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故C选项错误。4.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说:“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由此可知,颜元A. 倡导西方教育方式B. 注重解决现实问题C.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D. 主张冲破封建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颜元

    6、抨击八股取士制度,认为八股取士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实际上反映颜元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颜元倡导西方教育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颜元对于孔孟之道的态度,排除C项;抨击八股取士,并非主张冲破封建束缚,排除D项。5.19世纪90年代中期,嘉定县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这种现象表明,当地A. 传统工艺日见式微B. 居民生活习尚渐变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可以看出,由于这些外来商品的使用,当

    7、地居民的生活习尚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工艺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D项中的“大量”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6.1917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1922年,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这主要得益于A. 英文字母的传入B. 科举制度的废除C. 白话文运动的发展D. 国民素质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从材料中的推广注音字母和“1922年,除语文课本中

    8、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这一变化与英文字母的传入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素质的变化,排除D项。【点睛】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白话文”与大众口语紧密关系,比文言文更容易更清楚地表达人们说话时的意思。白话文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7.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

    9、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A. 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C. 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D. 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意在强调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10、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毛泽东强调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材料内容没有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与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后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选项错误。8.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11、B. 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 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D.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B项。政府职能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C项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措施并非只是针对基层政府,排除D项。9.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A. 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

    12、 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 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D. 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复兴原因有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查士丁尼学说会纂原稿的发现、两大法学派的推动等,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研究和学习罗马法现象出现主要是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选项贴切;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在14-17世纪时期,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故C选项错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10.1

    13、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A.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 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 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 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通过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

    14、任”,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特点,这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涉及到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议会对政府的牵制作用,与立法权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体现国王加强了对上院控制的内容,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11.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 维护美元霸权B. 防止通货膨胀C. 提升外贸竞争力D. 缓和劳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恢复经济的发展

    15、,在金融领域采取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的方式,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促进对外出口,没有维护美元霸权,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在通过美元贬值方式增强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而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故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以上采取的措施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措施,不是保护劳工权力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2.下表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关于国际投资的统计数据。 199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状况时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额(单位:美元)310亿390亿510亿800亿占世界直接投资的

    16、比重15%24%32%41%据此可推断A. 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B. 跨国公司全球并购行为日趋活跃C. 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加快D. 世贸组织推动国际投资迅速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额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大为增长,说明发达国家的资本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场所,即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值得投资。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跨国公司,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排除C项;材料没有世贸组织的作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善。(一)必考题:共135分

    17、。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东部沿海浴江地区的工厂、学校、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迁移。这场大西迁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材料一 1933年,约30万件的故官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变从上海迁转南京。1937年8月,故宫文物車令分三路紧急西迁,經过期北、湖南、河南、陕西、广西等省,辗转万里,于1939年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并安善保存到抗战胜利。摘编自段勇国宝大迁徒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行

    18、程3500里,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间,西南联大关毕业了3882名学生,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摘编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材料三 2.平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机,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向四川搬迁的各种大型设备,军工物资、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惟有走长江。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乎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

    19、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摘编自晓真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大西迁以西南地区为目的地的理由,并归纳大西迁克服的主要困难。(3)根据上述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大西迁的历史意义【答案】(1)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2)理由:国民政府的指令;地处战略后方;地理环境有利,相对安全。困难: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战火

    20、逼近。(3)保留中华文脉和工业基础;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提供了保证;改善工业布局;促进西南地区发展;鼓舞士气;弘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大西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3年,约30万件的故官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又从上海迁转南京。1937年8月,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西迁”,并结合所学当时的抗战形势,从日本的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以及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等方面来回答。(2)抗战时期大西迁

    21、以西南地区为目的地的理由,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并结合所学从国民政府的指令、地处战略后方、相对安全等方面来回答。大西迁克服的主要困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3)抗战时期大西迁的历史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杭战时期中国的工业

    22、命脉”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新文化远动所举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也就指向了民族的救亡图存。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传统。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从以上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井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

    23、依据)。【答案】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人文主义具有不同特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民族的救亡图存,强调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这是由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就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爱国志上们积极寻求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则侧重于个人主义,重视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这是近代西方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近代西方新兴的资产阶级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他们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反对教学宦扬的禁欲苦行

    24、,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也就指向了民族的救亡图存”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人文主义具有不同特点,据此确定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传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西方人文主义的有关内容进行论证说明。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然后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

    25、阐述,阐述过程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武后、中宗、韦后以来,官吏的正常铨选官员选阻塞,内外科封官充斥,“政出多门,温官充溢”。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五月,玄宗下令免去全部员外官、试官、检校官,除非有战功,或特诏录用外,吏、兵二部不得任用。撤销、合并闲散司、监、署十余所。开元四年,玄宗降诏日:“选京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内外官员互相交流,将任地方官作为简选京官的一项条件,鼓励官员外任,有利于吏治

    26、风习的转化。玄宗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明确规定:“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核。”考评的结果作为官更升降奖惩的依据。在中央发挥御史台监督百官的作用,在地方各道设采访使督察地方。开元二十一年,玄宗下令把监察区十道扩充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成为地方常设机构,代表朝延“以六条检非法”,纠察该地违法官吏。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吏治改革的影响【答案】(1)原因:唐朝前期,政府机构臃肿,官僚机构庞大,选官混乱。主要措施:停止以前提拔官员的举措

    27、:选拔有才能的人任地方官和京官,并形成制度:任人唯贤:精简官僚机构:健全监察机构,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2)影响:改革强化了皇权;澄清了吏治,裁汰了冗官冗员,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开元盛世”的局面形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原因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1)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官吏的正常铨选阻塞,内外斜封官充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玄宗下令免去全部员外官、试官、检校官”“内外官员互相交流,将任地方官作为简选京官的一项条件

    28、,鼓励官员外任,有利于吏治风习的转化”“考评的结果作为官吏升降奖惩的依据”“在中央发挥御史台监督百官的作用,在地方各道设采访使督察地方”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简述唐玄宗吏治改革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强化皇权、澄清吏治、裁汰冗官冗员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开元盛世”的局面形成等方面来回答。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38-1939年,苏联两次挫败了日本在中苏、中蒙边界挑起的军事挑衅。与此同时,苏联对日采取中立机和的修好政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防范德国可能的进攻之上,日本挑衅失败后,军部内都“南进”的主张占上风。在此前后,日德之间展开结盟

    29、谈判,但在围绕主攻对象是苏联还是英法的问题上分歧巨大。1939年8月,德国背着日本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大国无暇顾及远东。1940年7月,日本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材料二 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为了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和获得苏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罗斯福牺牲中国的主权来满足苏联的要求。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站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日双方签订中立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30、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调整对日政策的依据,井简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影响【答案】(1)苏联:保证远东地区安全;避免两线作战。日本:军事挑衅的失败;日德矛盾;南进方针的确定。(2)依据:维护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战后远东的政治格局;损害了中国主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二战中的苏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苏日双方签订中立条约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苏联两次挫败了日本在中苏、中蒙边界挑起的军事挑衅”“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防范德国可能的进攻之上”和“日本挑衅失败后,军部内部南进的主张占上风”等信息,分

    31、别从苏联和日本方面来分析签订中立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调整对日政策的依据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变化。苏联对日宣战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并结合所学从对日本、苏联、战后远东政治格局和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1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李约瑟(1900-1995年)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1942年,英国政府派李约瑟等科学家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到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以振奋中国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精神。在华期间,李约瑟推动了“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建立,并任馆长,1943至1945年间,中英

    32、科学合作馆为中国科学家购买了大量急需的实验仪器和药品,送来了近8000册书籍、200种英美的科学工程和医学杂志的缩微胶卷;同时将中国科学家的138篇科学论文介绍给国际科学界,这些论文几乎涵盖了各个科学领域。李约瑟还在英国、美国,苏联等地的杂志上撰文,介绍中国当时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极力促成英国学者来华研究,李约瑟从20世纪50年代起历时45年编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共七卷三十四册。此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摘编自肖朗李约瑟与近代中英文化教育交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李约瑟到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约瑟对中国科

    33、技发展的贡献。【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困难重重。(2)激发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热情;改善了中国的科学研究条件;总结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加强了中西科技文化交流。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李约瑟到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时期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联系;1942年,英国政府派李约瑟等科学家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时期,中国国内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后);由于长期的战争破坏及原本中国科技发展基础薄弱,当时的中国急需李约瑟等这样的人来中国以促进中国科技的发展。第(2)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送来了近8000册书籍、200种英美的科学工程和医学杂志的缩微胶卷”“同时将中国科学家的138篇科学论文介绍给国际科学界,这些论文几乎涵盖了各个科学领域”等信息可知,李约瑟到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改善了中国的科学研究条件,同时激发了中国科学家们的研究热情,从而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并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加强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等角度分析回答。13第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