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教案

    • 资源ID:10442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教案

    1、 废墟的召唤3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梳理作品的引文脉络。(2)学习课文运用拟人手法。(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在描写中运用动静对比、色彩对比,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吸纳其中描写精当的语句。2 能力目标:能说出“废墟的召唤”中“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3 情感目标: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2.过程与方法(1)本篇的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本文在构思上有着明显的主题先行的痕迹,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3.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

    2、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重点与难点1.重点:领会作者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的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2.难点:本文在语言上表现出的较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1、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嗫嚅 ne r 迤逦 y l 甲胄 zhu2.解释词语甲胄:盔甲。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迤逦:曲折连绵。2、导入作者简介: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宗璞。曾任文艺报 世界文学等刊物的编辑。现列入 1986 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作品有红豆 、 桃园女儿嫁窝

    3、谷 、弦上的梦 (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三生石 (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丁香结 ,童话蜗居 、 我是谁 、 总鳍鱼的故事 (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长篇小说南渡记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对园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第二部分(第 4-10 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重的历史, “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第 11-20 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到转向全社会的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第四部分(第 21-22 段):篇末点

    4、题,表明全文主旨。4、课文学习(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作品开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品的开篇使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古之幽思,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一句“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含蓄地表达出圆明园废墟与时代进程相去甚远。具体写废墟,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 ,并用三十年前作者心中的

    5、念头和三十年后“它还停在那里”的现实,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远赢观的断石柱” “依然寂寞地站着” ,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依然陈列着兵器甲冑” ,作者用几个连词“还是依然依然依然还是” ,把废墟几十年中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的痕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描写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共鸣是呀,太需要变革了!(2)阅读第二部分,说说作者笔下的景物有哪些暗示?在整个作品中,读者看不出丝毫作者个人身世的感慨,而完全表现的是对祖国的深沉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深远的写作意旨,以及作品中的那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得作者笔下的景物,具有诗一般的暗示和形象的

    6、张力。作者描写路边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 ,他似乎很想驮着那已经躺倒在土坡旁的石碑“尽自己的责任” 。形容风在小树林中呼啸,“仿佛从废墟上想起来了留留的声音” 。这些描写都有很深的寄托,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召唤人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3) 、阅读第三部分,说说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起了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西山落日的景象:远处, “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 , “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浅处如梦” ;近处,“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 “岸边

    7、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这简直就像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冷清。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真可谓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高深的境界。1.废墟的召唤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废墟”召唤的是什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废墟召唤的是一种积极改革,弃旧迎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2.面对废墟,作

    8、者感慨万千,文思如潮。文中既有满含悲怆的叙述,也有寓意深刻的议论,还有对比鲜明的景色描写。仔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涵了作者对变革的渴望。 (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 视线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9、(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待兴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与赞美。作者用 “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4)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着一切爱国之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靠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3.课文结尾处的议论告诉我们什么?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

    10、要忘记现实的召唤。特别是作者借那位年轻人之口说出的“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的议论,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4)小结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变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文中看不出作者对个人身世的感慨,而洋溢其中的是对祖国的沉淀关切。 “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 , “我却无愧于这小得多的概念” ,作者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淋漓纸上。 “废墟需要一个你呀”作者在向全社会发出召唤,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课后作业:1.上网查找关于中国著名的废墟的资料进行了解。2.完成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中本课的相关题目。板书设计废墟 (悲凉凄冷) 号召人们(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改造这凝固的历史(有变革才有生命力)教学反思:本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进行变革。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观看了圆明园废墟的照片,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然后又列举了“南京大屠杀”等中国人的备受屈辱的历史片段,使他们萌发了爱国热情,了解了“改造历史”的重要性,使他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接收了一次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


    注意事项

    本文(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教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