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102514       资源大小:22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题,共计56分)1.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 农业技术进步D. 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体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故A、D选项不选;土地问

    2、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因此B选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中心南移2. 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A.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 “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A主张“工商皆本”;C反映了商业的发展,D反对抑商;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意思是只有重视农

    3、业,抑制商业,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安居乐业。故选B。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B. 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 私田数量急剧增加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的大意是:耕种集体所有的土地,耕者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耕种私田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私田的出现,人们在耕种私田和公田时,出现不同的表现,特别是耕种私田时,积极性大为增加,这反映了封建生产方式比集体耕作进步,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故答案

    4、为D项。A项,材料没有提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排除;B项,春秋时期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材料没有反映土地私有制被承认,排除;C项,私田数量急剧增加只是表面现象,与设问中“实质问题”不符,排除。4.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A. 地主B. 资本家C. 商帮D. 官僚【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富室之称雄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发展较快,实力较强,故“富室”是指商帮,故C选项正确;地主仍然属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不可能“富室之称雄者”,故A选项错误;当时还没有资本家形成,故B选项错误;官僚也不属于工商业发展的阶层,

    5、故D选项错误。故选C。5.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后三幅图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第一和第四幅图,排除;四幅图片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不符合第一幅图,排除。6.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B. 卖袜店商人

    6、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C. 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卖袜店”与“合郡男女”关系看,已构成雇佣关系,商人支配生产,“合郡男女”成为雇佣劳动者,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这种生产关系比较微弱,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7.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历代政府都禁

    7、止棉花的私营C. 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答案】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说明材料体现的即是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带有顽固性特征,导致棉纺织业中没有出现雇佣关系,故D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观念问题,是经济模式影响,故A错误;B中“历代政府禁止”没有历史依据;外来棉纺织业是鸦片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8.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

    8、】【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9.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9、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情况。从材料“转卖四方”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发展”;从“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可知“农业结构发生变化”。10.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是A. 促进各地文明交融B. 体现敢于冒险精神C. 体现社会转型要求D. 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欧洲正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材料中“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

    10、时代的烙印”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故答案为C项。AB项,促进各地文明交融、体现敢于冒险精神的表述符合新航路开辟,但与“旧时代的烙印”不符,排除;D项,新航路开辟时的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封建王室,新航路开辟只是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应该是工业革命后,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

    11、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A.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C. 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D. 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股份公司的兴起,商业活动方式的改变,故A正确。材料与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无关,故B排除。公司的出现不是导致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原因,

    12、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12.“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论。”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可知,葡萄牙扩张的方向是在非洲西岸和东岸,以及亚洲的一些地方,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在美洲,因此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西班牙。故答案为B项,A项排除。CD

    13、项,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国家,荷兰的殖民扩张主要在17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在18世纪,都与材料中“第一个”不符,排除。1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B.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分别在16、17、18世纪先后控制黑奴贸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三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葡

    14、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先后控制奴隶贸易是殖民争夺的结果,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排除;D项,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先后控制奴隶贸易不是同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

    15、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4.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出口,A错误;清朝属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C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19世纪中期,D错误。点睛: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成为一个整

    16、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5.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A.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B. 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C.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英国积极殖民扩张,注重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英国却成为了资本主义霸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只是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和英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世纪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选项D不符合

    17、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6.西方社会史中说:“19世纪晚期,整个欧洲有一次残酷体育的大衰落,例如斗牛和斗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的比赛,其中赛跑和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这段描述说明A. 现代奥运会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B. 传统体育运动随工业革命而衰落C.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现代体育兴起D.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文明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欧洲”“体育”由“残酷体育”的“斗牛和斗鸡”等项目变为“赛跑和足球”项目,体育项目的变化反映出文明的进步,结合材料中时

    18、间“19世纪晚期”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发生与工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现代奥运会是1894年成立,1896年举办了首届奥运会,但是材料主旨不是论述现代奥运会出现的时间,而是运动项目发生变化所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传统体育运动随工业革命而衰落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信息,排除。1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

    19、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

    20、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

    21、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18.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A. “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B. “一个基于议会

    22、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C. “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D. “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旨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角度入手,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从社会角度分析,B项从政治角度分析,两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19.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23、A.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较大幅度削减关税D. 注重经济立法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项,较大幅度削减关税体现了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材料“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反映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A选项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故A项错误。B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符合自由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D项,经济立法活动也体现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2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等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

    24、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金融中心的转移D. 中国市场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标志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所以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21.在1

    25、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A. 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 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C. 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 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反映了15、16世纪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开始联系成一个紧密的整体,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资本主义取得对世界的统治。这说明16世纪以前中西方缺乏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故D正确;技术条件、政府政策都不

    26、属于主要原因,故AB排除;16世纪以前中西方已经存在文明交流,例如丝绸之路,故C排除。22.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 电力与蒸汽B. 蒸汽与煤炭C. 电力与钢铁D. 煤炭与钢铁【答案】C【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 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答案为C项。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排除A、B、D项。23.司汤达小说中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 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 主观臆断,

    27、有待考证C. 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 小说家言,皆不可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壮大,很多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的统治。材料的意思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进一步消灭了等级观念,“贵族头衔”“成为无用之物”。因此材料是符合史实的。故答案为A项,C项排除。B项,综上分析可知,司汤达的描述符合史实,不是主观臆断,排除;D项,小说家的言论也有可信的,“皆不可信”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24.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

    28、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19世纪90年代D. 20世纪30年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晚清”“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可知,材料主张鼓励保护民间开办工厂使用机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A、B两项所述的年代是民间机器企业产生起步的时代,政府对民间企业更多的是抑制而不是鼓励,排除;D项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了,排除。【点睛】“晚清”“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是关键信息。25.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

    29、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重工业类数量轻工业类数量黑色冶金(钢铁)工业15纺织工业53有色金属工业31食品工业34电力工业113医药工业4煤矿工业194造纸工业10石油工业13其他轻工业7其他重工业建筑材料工业21机械工业157木材工业6化学工业36A.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 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 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错误;材料未凸显发展军事工业,故B错误;材料涉及范围较广,并非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故C错误。据材料数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以国家重大战

    30、略为导向,故D正确。26.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A. 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B. 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C. 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 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解析】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属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阐述,故A项正确;苏联的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地方没有积极性,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大跃进运

    31、动,故D项错误。27.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是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A. 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 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C. 取消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D. 彻底改变了农业集体所有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

    32、而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故选B;材料无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排除A;材料“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可见并未取消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坚持农业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排除D。28.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选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3、但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A选项错误;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故B选项错误;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29题21分,30题23分,共计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杨宁一现代化理论材料二  估量整个

    34、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织业与螺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类型及理由。(2)结合史实分析现代化”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哪些“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

    35、的原因?【答案】(1)类型:“传导型”国家。理由: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逐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起步打下基础。(2)转变: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出现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影响:经济方面,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工业演变,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例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促进中国工业化;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民主制度演变,如维新变法主张发展君主立宪制;文化方面,由传统夷夏文化观变为向西方学习,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3)原因:国家不独立;战争和内乱不断;农村萧条。【解析】(1)中国现代化的类型,不是原

    36、发型,而是传导型。这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迫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刺激了中国民族之路与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起步奠定了基础,所以中国现代化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变化主要有: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主资本主义经济诞生,还有洋务经济的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的存在.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我国社会出现了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也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在政治上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思想上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2)从材料二中,可以知道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昙花一现的原因

    37、,主要是国家主权不完整,长期的战争和内乱,近代中国农业的萧条。3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

    38、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

    39、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答案】(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异军的作用: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企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4)中国工业化进程:

    40、“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而且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

    41、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从材料时间“1958年”可知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从材料中推断出两支突起的“异军”是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回答二者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即可。(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

    42、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总路线、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若干个阶段,再加以概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解题的一般性原则:要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意,把握材料整体要求。正确解题分四步: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

    43、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第二步,读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基本要素有个初步了解,对材料出处、按语、说明等情况绝不能遗漏,以便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对与设问有关的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必要时对有关材料进行重点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确定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基本史实、基本观点。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一般来说,许多材料高于教材,但其承载的信息总是显性或隐性的地表现出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这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第四步,提炼答案。材料解析题答案有个基本原则,即论从材料中出。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后得出的,有些题目还需结合所学知识或个人的认识去解答,这类题目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材料提供的中心课题,结合时政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与材料中心话题相联系的结论。在作答时,考生还需注意概念正确,史论结合。另外:对图表型材料解析题,要对材料中图表数据进行分析,要分析图表数据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空间、性质,根据涉及的时间、国家和地区和性质,折射教材内容,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18 -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