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102497       资源大小:33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1.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由此可见,商代A. 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B. 农产品大多进入流通领域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D. “众人”大多应属自耕农【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可以看出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单凭个人力量不利于农业生产,正确答案为C。材料看不出耕作方式为刀

    2、耕火种,A错误。商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更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B错误。商代是奴隶社会,“众人”多为奴隶而不是自耕农,D错误。2.周礼考工记载:“凡攻(从事)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陶工制坯)之工二。”。这反映了周朝官营手工业A. 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 产品单一,生产同质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分为“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六个过程而且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可见当时手工业生产已经呈现出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正确

    3、答案为C。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生产标准化,A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产品是否单一,生产同质化,B错误。不能体现产量庞大,D错误。【点睛】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3.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指出:“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东汉王充也提倡“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 强调集体耕作B.

    4、 注重精耕细作C. 侧重理论概括D. 急需国家投入【答案】B【解析】【详解】李悝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王充也提倡“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表明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所以正确答案为B。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体耕作,排除A。材料通过李悝和王充提倡精耕细作,而不是侧重理论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急需国家投入问题,排除D。4.南昌海昏侯汉墓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下列文物最有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 青铜衣镜B. 唐三彩陶器C. 粉彩瓷器D. 镶边棉衣【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南昌海昏侯汉墓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墓葬出图的文物应该是汉朝当时

    5、或者之前的物品。A青铜衣镜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B唐三彩出现在唐朝;C粉彩瓷器是清代物品;D宋代棉花种植得到推广以后出现镶边棉衣。所以联系材料得知只有A是汉朝之前的,正确答案为A。BCD物品都是汉朝以后的,不符合题意,均不选。【点睛】关于物品对应朝代的情境式试题经常考,关键是要掌握好选项内容分别出自哪个时期,加以排除,即可得出答案。5.元代学者胡三省认为,建康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的“草市”A. 根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建立B. 受到封建官府的行政规制C. 突破了城市商业管理限制D. 促进区域性商人集团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

    6、察之”说明南北朝时的草市由政府行政管理,故B项正确。草市是根据民间需要建立的,不是行政指令建立的,A错误。突破商业管理限制显然不合题意,C错误。区域性商人集团出现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南齐书中由“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6.耒耜经描述古代某农具:“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辕有越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曲辕犁。所以正确答案为C。A是耧车;B是二牛一人犁耕法,图示上的犁是直辕;D是车水工具翻车,所以排除ABD。【点睛】曲辕犁,是中国唐朝时期发明的犁,曲辕犁由11个用木头或金属制作的部件组成。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未作很大的改进。曲辕犁和以前的犁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转动的犁盘,便于掉头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7.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要求“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神宗时开始收取“侵街钱”,徽宗时征收“侵街房廊钱”,默许沿街居民摆摊设点。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中后期A. 城市生活风俗变迁B. 官府鼓励人民经商C. 城市经济功

    8、能增强D.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看出收取所谓“侵街钱”,就是默许沿街居民摆摊设点,可以看出有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所以正确答案为C。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鼓励意图,排除。从材料看不出经商方式不受限制。排除D。8.元史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此可知A. 文中的“交钞”是中国最早的纸币B. 元代纸币和铜钱已并行流通C. 纸币的发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元代滥发纸币引发通货紧缩【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

    9、料看出,元朝“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看出政府既铸造铜钱又印制纸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宋朝的交子,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从材料“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可知纸币发行引起了通货膨胀并不能说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错误。滥发纸币引发通货膨胀不是通货紧缩,排除D。9.明初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这表明A. 私营手工业的赋税沉重B. 官营棉纺工场掠夺原料C. 农户直接使用棉纱缴税D. 棉布逐渐取代麻布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棉花的种植,“织布人家罢缉麻

    10、”,加工成棉纱去销售,表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的地位,正确答案为D。材料显示征税但不能表示赋税沉重,排除A。材料无法显示官营棉纺工场掠夺原料,排除B。从“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可知道卖棉纱交税,C错误。10.清朝时期江苏巡抚的奏疏中写道:“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此奏疏A. 决定重点扶持私营手工业B. 已认识到苏南人地关系日趋和缓C. 肯定私营手工业社会效益D. 官吏大多对私营手工业态度开明【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信息“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

    11、也”可知该奏硫肯定了雇佣关系,肯定了私营手工业的社会效益,C项正确。材料肯定私营手工业但是没有体现对私营手工业重点扶持,排除A。已认识到苏南人地关系日趋和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该奏疏是江苏巡抚写的不能表明官吏大多对私营手工业态度开明,排除D。11.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B. 通商口岸附近农业逐渐破产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提到的是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叶

    12、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

    13、。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就需要考生明确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面临列强对我国的商品输出这一时代特征,然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2.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估计福建每年对进口棉织品的消费,应在200万匹以上,但是实际上通过海关在福州上岸的,只有几百匹。这一现象表现出A. 政府禁绝外国棉布进入福州市场B. 远洋交通不便导致棉布进口受限C. 工业革命提高英国棉布的竞争力D. 自然经济对经济侵略的顽强抵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外国商品输出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所以正确答案为D。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作为

    14、开放通商口岸对外国开放,与A不符,错误。工业革命也是一场交通革命,汽船可以实现远洋运输,排除B。C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点睛】自然经济的生产单位单一化与对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小,导致以雇佣劳力为基础、从事资本积累发展的商品经济与以倾销本国商品为主的殖民经济缺乏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使得中国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具有天生的抵抗力。这也是鸦片战争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各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惊人利润的主要原因1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B

    15、.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矛盾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企业民用工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最终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最后失败;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错误,小农经济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4.据统计,1901年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

    16、46家,资本达8.8348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1911年间厂矿和资本的增加正是由于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带来的,所以正确答案为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1927-1936年提出的,时间上不符。B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发生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基本脉络是19世纪六七十

    17、年代产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抗战期间遭到挫折;解放战争期间逐步萎缩;建国后经过三大改造过渡为公有制。15.从1885年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3.8%。这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 当时经济结构发生变动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 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知道田赋税收下降,厘金和关税上升,说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不能

    18、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题干中提到1885年至1892年,中国田赋税收比例下降,贸易税收和关税收入上升,据此可知中国自然经済正在解体,商品进口增加,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6.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 洋务运动兴起B. 实业救国思潮C. 工人阶级诞生D. 局部抗战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可知,中国正在抵制洋

    19、货,提倡国货运动,是受到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与题目时间不符,A错误。工人阶级诞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C错误。局部抗战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統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更是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17.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

    20、。这表明当时中国A.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B.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严重失衡C.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日益加剧D. 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新式产业只占784”说明当时传统经济仍占优势,故D项正确。1920年,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严重失衡,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国新式产业在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低,无法反映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故C项错误。18.中国关税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的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

    21、率的实施A. 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 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D. 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关税值百抽五”到“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关税来保护民族工业,故正确答案为B。杜绝外国经济侵略在当时是不现实的,排除A。中国当时没有真正独立仍然受到列强控制,C错误。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从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19.据统计,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表明A. 日本侵华阻碍

    22、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 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C.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工厂一般都在东南沿海地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时间是抗战期间,为了躲避战争,四川、湖南、陕西在内地新建3168家工厂,所以客观上促进了工业布局的调整,正确答案为D。材料中无法看出日本侵华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工业布局有了调整但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排除B。材料中无法显示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故排除C。20.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738.891.91903

    23、15.085.0192028.571.5194752.847.2由此可见,近代中国A. 产业结构协调合理B. 已经实现了工业化C. 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D. 居民消费水平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数据我们能够看出,随着时间发展,中国进口商品由原来的以消费资料为主到以生产资料为主,这说明中国自身能够生产一定的商品,体现工业程度的加深,所以答案为C。材料中只是给出了进口商品信息,没有涉及到各个产业,无法显示产业结构合理,排除A。实现工业化是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消费资料进口减少不能说明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排除D。21.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

    24、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史地综合题。本题实际上是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此相关。【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五”计划)。22.“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

    25、性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的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选A;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体制探索大跃进运动2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成分比例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

    26、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开展B. 人民公社广泛建立C.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在增加,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比重在下降,由此得知,公有制主导地位逐渐确立,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故A正确。人民公社建立于195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B错误。材料只是显示经济成分分变化,不能充分说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材料

    27、只是体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改造完成,D错误。24.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左倾错误彻底肃清C.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 政治改革全面启动【答案】C【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決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才正式确,故排除A。左倾错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肃清,故排除B; 中国没有实行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故排除D。2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农村响起,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8、是A. 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B. 改变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C. 实行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 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的改革,是从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突破的,包产到户打破了集体经济的平均主义,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巨大提高,故C项正确。实现统一经营是农业走向集体化的表现,不符合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方向,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改变土地的经营使用,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改革取得一定成就后才出现的,D错误。26.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社会状况的是A. 食堂巧

    29、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C.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 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答案】B【解析】【详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符合题干时间80年代,故B项正确。“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涉及的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況,故A错误。“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27

    30、.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B. 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时间是1979年12月,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打破思想禁锢,因此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故正确答案为D。全方位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A。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是在1992年十四大后。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排除C。28.1984年春天

    31、,福建省55位厂长和经理敢为天下先,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轰动全国。厂长和经理们“呼吁”的背景是A.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 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C.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厂长,经理们“呼吁”的关键信息是“松绑”,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计划经济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给企业“松绑”,正确答案为C。A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题干材料讲的企业不会阻碍农业的发展,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

    32、2008年,与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权。因此,改革开放之后,企业要求国家扩大其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29.1990年,邓小平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此后把上海搞起来的一个重要决策是A. 把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B. 开发开放浦东C. 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开辟经济开放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90年和材料内容“上海是我们的

    33、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应当是1990年开发浦东,故B项正确。把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不符和史实,排除A。C项是1984年,D是1985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30.据下图判断,该城市应为A. 福州B. 杭州C. 上海D. 厦门【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可知到要把满足三个条件的城市选出来。“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五口通商口岸;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2017年第九届金砖国家峰会举办地是在中国厦门举行。所以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是厦门,正确答案为D。ABC排除

    34、。31.维新变法时,康有为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被指责成“妖言惑众”。但1912年以后,还留着辫子则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表明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法令形式要求剪辫,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故C项正确;辫子只是社会上是否进行革命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服饰演变,不是思想变化,故B项错误;此时封建陋习并没有失去存在的土壤,故D项错误。32.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

    35、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A.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 崇仰媚外的民众心理C. 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D.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模式,“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说明天津孟氏家庙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故A项正确;材料中建筑并不是崇洋媚外思想体现,故B项错误;C中普遍说法绝对;材料体现出中西式建筑结合,不是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故项错误。33.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 洋装普遍取

    36、代传统服饰【答案】B【解析】题目材料只能说明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没有材料印证“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材料“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表明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4.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此处评论的是A. 电话B. 电影C. 电视D. 广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联系实际情况可知道应为电影或电视,电影诞生于1895年底,所以正确答案为B。电视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排除C

    37、。电话和广播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影像,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D。35.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了A.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 舒适体闲意识强烈C. 人民生活大大提高D. 审美情趣高度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的服饰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深刻,当时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因此服饰样式单一,色彩单调,故答案A。20世纪50-60年代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B明显不符合时代背景,排除B。人民生活提高要到改革开放以后,与材料时间不一致,排除C。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8、社会进步,审美情趣会有不同取向,不会高度一致,D不正确。36.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A. 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B. 食品结构合理调整C. 生活必需品供给充分D.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上“有效期1961年7月至12月”可知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才实行票证供应猪肉的,故正确答案为D。图片与勤俭节约无关,排除A。但从猪肉票供应无法得出食品结构合理,B错误。1961年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C明显错误。37.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这表明近代报纸A. 改变阅读方式B. 促进信息传播C. 宣传维新改良D. 丰富

    39、娱乐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促进信息传播速度,故答案为B。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故A项排除;材料看不出维新改良的信息,排除C。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报纸的新闻传播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D。3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A.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B. 物质文化的落后性C. 社会生活的先进性D. 学习西方的渐进性【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可知:松油片和电灯,独轮车和飞机,标枪和机关枪都是存在当时的社会中

    40、。材料强调的是落后的物品和先进物品同时存在的,体现出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不能因为使用历史悠久或者比较原始的物品就说物质文化落后,比如你说独轮车表示物质文化落后,但是也有先进的飞机,同样社会生活的先进性也不能体现,所以排除B、C。材料没有显示学习西方的渐进性,排除D。39.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当时上海A. 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B. 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 奢侈风气最为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

    41、从材料“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出现对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A,排除。单从汽车一种交通工具不能显示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奢侈风气盛行,D错误。40.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说明我国A.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 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C. 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D. 中国经济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新科技背景下的产物,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提

    42、升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故答案为B。当今国际经济秩序仍然不合理,A错误。材料内容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排除C;材料内容无法体现D内容,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5分,共计40分)41.古代经济政策史料浩如烟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政论文集里的古代经济政策”贤良文学曰:“(汉武帝实行)盐、铁、酒榷(官营),与民争利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摘编自桓宽盐铁论材料二 “皇家祖训里的古代经济政策”明初,与朱元璋其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入海为盗,“诱岛倭入掠”。因而,朱

    43、元璋一方面以“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由,定日本等国为“不征之国”,另一方面“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防止沿海居民里通外夷。摘编自皇明祖训(1)根据材料一,概括“贤良文学”们对汉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辩证分析这一认识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影响。【答案】(1)认识:反对盐铁官营(盐铁官营激发民众趋利之心),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作用:重视农业,有助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阻碍了工商业正常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抑制。(2)原因:敌对势力在沿海活动威胁明朝统治;防止倭寇侵扰;统治者的“天朝上国”意识,轻视海外贸

    44、易;自然经济条件下缺乏经济交流需求。影响:这种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一定国土防卫作用;妨碍海外市场扩大,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历史潮流。【解析】【详解】(1)认识:从材料“汉武帝实行)盐、铁、酒榷(官营),与民争利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得出因为盐铁官营激发百姓离开土地前去经商,反对官营,坚持重农抑商。作用:从材料“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得出重视农业,巩固经济基础,但是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受到抑制。(2)原因:根据材料中“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可分析出“敌对势力在沿海活动威胁明朝统治“”;“诱岛倭入掠”得出倭寇侵抗。再

    45、结合所学明代经济情况以及统治者本身的视野可分析出背景还有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妄自尊大等。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从“海禁”政策的消极方面考虑,虽然保卫了国土,但是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回答即可。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

    46、型材料二 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2015年5月深圳前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借助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优势与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6月,自贸区累计注册企业超10万家,注册资本金达4.9万亿元。摘编自深圳前海自贸区创新探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迅速崛起的因素,指出深圳对我国改革开放所起到的作用。【答案】(1)发展:由传统手工业市镇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2)因素:率先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成立自贸区。作用:深圳成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