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资源ID:100627       资源大小:9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此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

    2、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

    3、学的重大课题。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目前,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这个医学变革所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

    4、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摘编自田海平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是指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B.镜像人、数字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直面一种伦理挑战。C.数字化时代下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就是让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D.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特质,展现在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等方面。答案C解析A项,“自带设备”难题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B项,“直面”

    5、伦理挑战的是“数据失信或失真”;D项,忽略了前提条件“在大数据时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医学道德形态建构所凸显的伦理道德难题,引起人们的思考。B.文章列举了医疗行业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C.文章在论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时,说理严密,逻辑清晰,有层次,有理论性。D.在总结中心之后,文章最后又补充强调了背景,即大数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答案A解析首先应该是“大数据时代”的医学道德形态;其次,文章论述的是“医学道德形态重构”,不是“建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时代健康革命技术上的首

    6、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B.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在缩小,而价值鸿沟越来越突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C.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中,就一定要缩小价值鸿沟。D.个人要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要求。答案B解析不能直接推出反比例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三棵树李德霞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

    7、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娘说:“上大学不要钱?”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裕,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娘说:“你不上学了?”丫头说:“你甭管。

    8、我自有办法。”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哗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德叔笑了,笑

    9、得满眼都是泪。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转眼,丫头

    10、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回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树?”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

    11、。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节选自小说月刊)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

    12、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答案B解析A项“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与下文嫂子给丫头2 000块钱、丫头拒绝的情节形成对比,突出丫头的形象;C项“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不准确,为了突出丫头不计前嫌的形象;D项“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推断错误,不卖是因为“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5.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以“三棵树”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

    13、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三棵树”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以“三棵树”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棵树”是丫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6.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丫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不断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

    14、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对贫穷和苦难,丫头没有悲观绝望,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强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最终带着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丫头由一个农村小姑娘走进城里读高中,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当上了副市长,一路走来,她没有忘记三棵树、忘记乡亲、忘记娘的恩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生奔波为诗词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

    15、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就要有自己的“家”了。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整整四十年的情感。13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3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 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

    16、喜”1978年暮春,叶嘉莹向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200

    17、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

    18、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我本是一个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她还曾为此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多

    19、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反而更忙了。”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做到,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老人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现已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倡

    20、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交代了“家”对于叶先生的多重含义家庭与精神家园。B.叶先生早年在国外教授古典诗词,后申请回国从事诗教工作。C.她回到中国,把古典诗词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她提倡让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唱游课,来推广中国古典诗词。D.最后一段通过引用丰富了传主形象,通过对叶先生多难经历的叙述,展现她坚强执着的性格。答案D解析展现的是叶先生担当传承大任,也没有“对叶先生多难经历的叙述”。

    2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叶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她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B.第一次回国授课时,叶先生的手因粉笔过敏而开裂,她依然贴着胶布继续授课,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对回国工作机会的无比珍惜。C.文章第六段中,叶先生对以往的患难生活只是“淡淡”地述说,艰苦环境中仍然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这充分表现出她热爱生活、极富柔情的一面。D.叶嘉莹先生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古诗词中无限的涵

    22、义和意境。答案B解析A项祖国行表达了叶嘉莹第一次回到故乡北京的喜悦心情,而非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C项结合第六段内容,叶嘉莹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仍然完成大量著作,表现叶先生勤奋、执着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乐观的性格特点。选项“极富柔情的一面”理解错误。D项原文“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不能理解古诗词深意的障碍除了语言还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选项中“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的理解是片面的。9.叶嘉莹为什么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以及获得了哪 些人生启示。(6分)答:_答案文中叶嘉莹认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而她所

    23、做的不是为了她个人。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是为了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启示: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典诗词;担当传承大任(谈及责任即可);淡泊名利,境界超然;坚持理想,不懈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

    24、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

    25、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

    26、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C.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答案D解析以对话“曰”及虚词“之”“乎”“耳”等标志进行断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27、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答案C解析C项“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

    28、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答案B解析B项“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译文:_(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

    29、,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译文:_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

    30、”只有他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

    31、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

    32、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用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做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看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

    33、”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用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4、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答案C解析C项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

    35、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危”,高也。15.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6分)答:_答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太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36、,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_,_”。(2)氓中“_,_”,表现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答案(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

    37、新空间。强调互动和分享的社交媒体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户行为,大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_。不过,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让很多人沉迷其中_。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知识含量低、质量_,这些零星、不完整的信息很难带给阅读者深层次、精神上的交流和体验,其所能够达到的阅读深度和阅读质量有限。_,我们就无法建立起有深度的、科学的知识体系,甚至也会削弱和限制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社交媒体的碎片化阅读不能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根本和全部,必须引导他们跳出碎片化的限制,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自己的阅

    38、读和思考,通过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来追求高质量的阅读。唯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并通过实践来提升阅读的品格,大学生们才能真正获得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乐在其中不能自已参差不齐旷日持久B.乐此不疲不能自拔参差不齐长此以往C.乐此不疲不能自已良莠不齐旷日持久D.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良莠不齐长此以往答案B解析“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参差不齐”形容水

    39、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长此以往”老这样下去(多含有变得更坏的意思)。“旷日持久”荒废时日,长期拖延。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我们深度阅读的大量时间也被挤占了B.它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也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C.它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D.它在满足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答案D解析从上文的“双刃剑”,语段是强调社交媒体带来的弊端,所以,补写的句子应着重

    40、表现社交媒体的不利之处,以便与后面的“让很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相贯通,由此可排除B项。A项使用了被动句,破坏了以“社交媒体”为陈述对象的结构,削弱了语气。D项比C项语气更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B.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C.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D.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

    41、期,具有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答案C解析画横线存在两种语病,一是前一句中并列短语顺序不当,应先说“价值观”,再说“人生观”,最后说“世界观”;后一句前后搭配不当,出现了二对一的毛病,“养成的阅读行为习惯”有优劣高下之分,而后面说的只是对“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20.下面一则启事,全文有五处毛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5分)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凡我市二十一至三十五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人女人均可报名。贵公司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愿者请

    42、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经考试后即可录用。试用期三个月。答:_答案“应征”改为“招聘”;“男人女人”改为“男女青年”“贵公司”改为“我公司”;“考试”后加“合格”;增加“报名时间某月某日”。21.下面是某种门禁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该工作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答:_答案门禁控制器首先要采集人脸图像进行识别,未识别须请求再测;若人脸识别通过,可进入指纹信息采集;若指纹识别未通过,也须请求再测。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都通过,则验证通过,打开门禁。解析抓住陈述对象“人脸图像采集”,答出具体流程,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四、写作(60分)

    4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作家张晓风在只因为年轻啊中说了自己大学教书时的一件事,开学时,她要大一的学生形容一下自己,这些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一个一个尽其所能地把自己描述了一番。让张晓风觉得惊讶的是,他们自我表述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说“我从前爱参加各种活动,好玩,不太用功,从现在起,我想要好好读点书”,另一类说“我从前就只知道读书,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参加些活动”。奇怪的是,两者都有轻微的追悔和遗憾。对于以上学生的认识,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


    注意事项

    本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