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南的冬景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00143       资源大小:830.8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南的冬景 学案(含答案)

    1、文本17江南的冬景郁达夫核心素养目标1.思维: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2.审美:品味语言,赏析技巧。任务情境: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的写景散文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江南的冬景。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江南的冬景作者在描写江南冬景时,给我们描绘了五幅图画,请根据文本给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填在图中处。答案午后冬郊图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微任务活动一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1.文中有哪些段

    2、落描写了江南的冬景?并说说它给你留下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答: 答案2、3、5、6、7、8、9、10段描写了江南的冬景。它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优美、闲适、湿润、和煦。2.初步阅读这篇散文后,你感受到本文作者抒发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 答案“喜爱”(可爱、快活)、闲适、恬淡、迷人、“明朗”。3.从文中“蛰居异境”“气候异状”“特异的恩惠”的三个“异”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答: 答案文中三个“异”字,第一处在首段:“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第二处在第4段:“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第三处在第6段

    3、:“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首段之“异”。其实郁达夫这篇文章本就是写给“退守”而不是激励勇进的,“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才是他认为的“一年之中最有劲”的生活,反过来说,就是:剩余的日子是奔波在外的日子,是一年之中最没劲的日子。首段之“异”,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对蛰居的喜爱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第4段之“异”则表明了对闽粤间的冬的不认同。第6段之“异”。郁达夫把“寒郊的散步”看作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这个趣味真够“文人”的。杭城自古被称做人间天堂,是因为地处江南,衣食无忧,但郁达夫所爱的并非这个,而是与杭城特色没有一

    4、点关系的“散步”。文中多次出现“散步”,这是富有意味的。怎样散步?“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原来郁达夫是为自然的“生气”所吸引,为蕴含在这生气里的春天的希望所吸引。尽管理想破灭,这个诗意的文人,却并不意志消沉,也许此时他没法回答自己的取舍去留,却依然充满前行的希望。江南所能给予郁达夫的,是怀着希望的“散步”,这是“特异的恩惠”。4.第7段中,“添几个喧哗的酒客”是否破坏了“悠闲”的境界?“添一个夜读的书生”是不是更好?答: 答

    5、案(1)“喧哗的酒客”,正是一种反衬的手法,以闹衬静。在这幅“悠闲”、开阔的画面中,添上的几个酒客是画面的远景,故不觉其噪,反觉得其静。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2)“喧哗的酒客”自然比“夜读的书生”与“微雨寒村”的场景更为和谐。另外,作者笔下的悠闲境界,不只是指客观环境,更指人的心境:天暮微雨,农闲无事,行酒取乐,心无挂碍,正得“悠闲”之精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于喧哗中得到的“悠闲”,才是真“悠闲”。(3)郁达夫的散文虽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却也很重市井风情、人间烟火。如故都的秋一文中,桥头着青布单衣的都市闲人“天可真凉了”之日常话语,便得此中真趣。“喧哗的酒客”远比“夜读的

    6、书生”更生动,更有烟火气,更体现其于世俗中见不凡的品格。(4)郁达夫一生辗转漂泊,变故颇多。此文写于1935年12月,四十不惑的他经历过人生的风浪,更能欣赏平静家常的世俗生活。写此文之际,郁达夫正伴同他的知心爱人在西子湖畔修筑了他们的寓所风雨茅庐。落笔于“喧哗的酒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世俗生活的钟爱,也表现出作者的心境归于平静。而这,正合“悠闲”的情调。5.文章结尾写“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为什么不是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呢?答: 答案拿手杖在前,搁纸笔在后,可能当时是一只手拿起了手杖,另一只手还在写作。这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外出散步的急切心情,另一方

    7、面表现出作者当时“欲放下又难以立即放下”的写作状态。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急切的心情?客观原因是江南冬景美不胜收,主观上可能是作者更想获得心灵慰藉。微任务活动二品味语言,赏析技巧6.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全文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试品味这种手法的妙处。答: 答案(1)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物(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乌桕树、桕子和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联结,别有一番情趣。(2)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极富悠闲情

    8、趣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地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给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3)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景(虚写)。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质的描绘,而是避实就虚地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丰富。7.第8段写“江南雪景”,大量借用古人诗句,是否有堆砌之感?答: 答案(观点一)没有堆砌之感。理由如下:(1

    9、)文章写江南的冬景,“晴空山野图”用色明丽,如重彩浓墨之西方油画;“微雨寒村图”用色清淡,如朦胧氤氲之宋元山水。前文已让文章尽显“画意”,此段别出新意,另辟蹊径,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得多样,行文摇曳生姿。散文有“画意”,有“诗情”,堪称完美。(2)作者看似信手拈来的四句诗,实际上是精心选择的,诗句的顺序安排也颇用心:“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日暮;“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写入夜;“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深夜;“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清晨。短短几句连缀引用,将雪的将下未下、微雪纷飞、大雪弥漫、雪停初见四个场景宛如电影画面徐徐闪放,加上作者精到的点评,更是透着温馨晴朗的生命情感

    10、,故而没有任何堆砌之感。(3)善于引用古曲诗句,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郁达夫那一代的现代作家,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此段的引用,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虚实相生,文白杂糅,自有雅韵,不应以“堆砌”视之。(观点二)有堆砌之感。理由如下:(1)这四句引用的诗句,诚如作者所言“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如此搬用过来,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式的自谦,但依然有敷衍堆砌之感。这样的“雪景”,江南江北都有,并不能体现江南雪景的独特之美。对比同是江南文人张岱所写的湖心亭看雪,艺术效

    11、果相去甚远。对比郁达夫前文的“晴空山野图”和“微雨寒村图”,也是大大不如的。(2)从写作角度看,整段频繁引用诗句的写法,多少有“掉书袋”之嫌,应慎重运用。尤其在高考作文中,这样的写法,很容易被判为“堆砌”,不能因为名家如此行文,便觉得笔法高妙,而盲目模仿。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几例,并分析各自的作用。答: 答案(1)第3段中,作者先写自己儿时对江南冬天的印象与中年时对秋天的喜爱,又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写出了江南冬景的那种“明朗的情调”。(2)第4段中,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的比较,作者借此将他所说的“江南”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3)第6段中,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

    12、的比较,这和第9段最后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总的来说,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可爱、明朗、温润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但是这篇文章却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被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该如何理解呢?答: 答案(观点一)在现实中饱受困顿挫折的作者想摆脱这一切,从而找个清静的去处,像庄子一样避世。(观点二)作者借外表的悠闲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虽然笔下写的是悠闲的生活方式、美丽的景色,内心却是苦闷的。

    13、(观点三)作者借写江南的冬景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从侧面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斥。助读材料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追为烈士。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2)名家评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

    14、,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胡愈之(郁达夫的名字)成为一切年轻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沈从文达夫无意作诗人,讲到他的文学成就,我认为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刘海粟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郭沫若斑白犹存稚子心,人间名利一尘轻;今朝痛觉诗人梦,血奠神州头作樽!关山笛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夏衍爱同小学校里,有时静寂得如深山古刹似的。达夫孤单地守在那里。他有老僧似的忍耐力,他并不因此而感到

    15、孤寂。他自然不是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领袖,但他总爱尽他能尽的一份责任。即此负责精神,已使热情的青年们对他有一种崭新的看法了。王任叔2.背景展示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的近三年里,他思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郁达夫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文学常识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

    16、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6月上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究文学的“全”和“美”。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1)涮羊肉(shun):把羊肉片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

    17、蘸佐料吃。(2)蛰居(zh):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3)丰腴(y):(身体)丰满;(土地)丰美肥沃;丰盛。(4)赭色(zh):红褐色。(5)濒临(bn):紧接;临近。(6)远阜(f):远处的土山。(7)槎桠(ch y):形容树枝歧出。(8)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9)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10)风和日暖:风很平静,阳光暖人。(11)杂七杂八:形容多而杂。一、早冬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赏析首联

    18、直写江南冬景,赞扬其美丽。颔联、颈联选择江南早冬典型景物,经霜后的小草依然翠绿,温暖的阳光晒干了大地;而老柘树依然枝繁叶茂,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冬天的江南依然生机勃勃。身处此景,诗人不由生出闲逸之情,不知不觉走入酒家。诗歌开篇点题,选景典型,语言质朴,感情流露流畅自然。二、江南无雪刘长春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脊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

    19、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地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

    20、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

    21、,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

    22、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赏析本文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三、江南的雪鲁涛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

    23、,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雪虽然下得

    24、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依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

    25、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

    26、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

    27、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赏析本文从听觉(声音)、视觉(颜色和形状)等多角度写江南的雪给人的感受。写下雪时的宁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充满着诗意。有时又运用拟人手法,写雪下得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写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般的美感。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

    28、写出了江南雪的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最后写到雪的融化给农人带来了丰收的憧憬。行文洋洋洒洒,如雪一般洒脱自如。这三篇诗文在“读江南”的情感、态度方面有何异同?答: 答案早冬主要描写了江南早冬依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赞美之情。江南无雪和江南的雪均着眼于江南的雪景,前者主要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在冬日无雪的遗憾、忧虑之情;后者着重描摹江南春雪细腻、缠绵的特点,写雪给人带来的宁静、悠闲,丰收的憧憬,生活的信念,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春雪的喜爱、赞美之情。你对江南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 答案(示例)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

    29、,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竹篙,穿行在青山绿水间,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素材点击怀着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郁达夫来到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间。孕育了万物的大自然,张开自己博大宽容的怀抱,接纳了这位身心疲惫的游子。美丽的江南自然景物,安详宁静的乡村,闲适淳朴的民俗民风,处处充满诗情画意,让他留恋,让他陶醉。白色恐怖的压抑,身心的疲惫,在江南的冬景中得到解脱。大自然造就了诗意人生,大自然陶冶了性灵,提升了生命的境界。运用角度精彩运用江南的冬景,有它特殊的情调

    30、,有它特殊的美。这种美是郁达夫用他的笔细细地为我们描绘出来的。你看,吱吱叫的鸟雀,曝背谈天的老人、小孩,能乱梅花之真的乌桕子,根边总带点绿意的赭色的草,在寒郊散步的人群等。它没有肃杀的严酷,却有春之将至的生气,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暖融融的冬意,“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一幅和谐优美而悠闲的微雨寒村图跃入眼帘。“虚实结合”法课文借鉴江南的冬景有着“明朗的情调”,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来写,选择典型事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和解说。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情趣鲜明,感情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文章第8段,作者对

    31、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写景的、意境十分优美的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将这个意境推至一个新的境界。运用点拨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景或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又要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景或事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景或正在发生的事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虚与实是相对的: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有则为实,无则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直接描写和具体叙述为实,议论抒情为虚。虚实相互补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时,要特别注意: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失去这个基础,虚写就会空

    32、洞失据。虚实相生,自然之理。古人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作文巧妙运用虚实之法,描绘景物,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使虚笔、实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实映虚,以虚衬实,虚实相间,文章自然摇曳生姿,蕴涵深厚。即时训练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就某种花为写作对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片段。答: 答案(示例)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从我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注意事项

    本文(江南的冬景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