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新社会现象、新社会群体和组织不断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问题。但无论是面对新社会现象还是网络虚构的社会现实,我们认为深入、真实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展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最初是人类学使用的概念,指的是早期的人类学家深入一些部落和初民社会进行的调查。由于语言和文化隔阂,人类学家一般要经过与研究对象较长时间的共同生活才能对其形成理解。田野调查在当前的社会学中一般是指实地调查,“田野”强调
2、的是去现场,并不限于狭义上的田野和农村,城市、工厂等都是社会学的“田野”。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中,田野调查的前身是“社区研究”。民国时期吴文藻提出了“社区研究”的思路。他认为,“社区”在中国最适合的研究单位不是城市街区而是村庄,除了研究村庄的物质状况,还要了解它的制度、传统、准则、价值、意见乃至民风礼俗、精神理想等。费孝通自20世纪80年代主持恢复重建社会学学科以来,大力提倡社区研究的方法。他通过回顾一生的田野调查,指出社会研究一个重要局限性在于只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政策和结构等“生态”层面。许多欠发达的地区在这些方面与发达地区并没有根本差别,要真正找到问题的本质,需要更深入一步,进
3、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领域。因此,田野调查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心态”而不是“生态”,或者说是从“生态”到“心态”。要研究这些“言外之意”,研究者只是在田野中进行访谈、观察和记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心态”,以把握和理解研究对象的“心态”。费孝通对研究对象“心态”的讨论较多,而对研究者的“心态”却涉及甚少。在笔者看来,研究者的“心态”应该具备两个方面,引用钱穆的话,可以叫作“温情与敬意”。“敬意”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是要把自己和研究对象放在平行、平等、贴近的位置,自己不是从空中高处进行鸟瞰,而是研究对象的同行者。当然,由于人类学
4、研究的是完全异己的文化,其外部观察的“心态”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对于越熟悉的田野,自己越容易变成局内人,越容易从研究对象的眼睛和心灵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是对研究对象最大的敬意。由此而言,对田野调查的对象越熟悉,就越容易进入“心态”的层面。事实上,在人与人相处中,正是保持敬意的态度才使我们的眼睛更加明亮,更加具有洞察力。“温情”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该保持一种共情的态度。这种共情态度的根源,在于对田野调查研究目的的认识。研究者如果只是出于科研发表或者社会管理的目的来进行研究,与被研究者的福祉不相干甚至相反,又怎么能够感其所感、心心相通?可能有人认为,温情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会影
5、响研究的科学性。如果我们认为田野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对研究对象的心态、底蕴有深刻的认识,那么最为客观的态度就是以其心为心、共其情为情。反之,将研究对象当作木石砖瓦来“客观”地研究,是主观唯心的态度,离科学只能更远。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无论是发生在身边还是远方,都能给我们带来对真实社会的感受和洞察,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据粗略估计,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超过70%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有三分之二的信息是通过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大众平台获得的。这些大众平台很多都会使用智能算法来推送信息,信息的生产者大多是普通用户,其中不乏以流量和关注度为目的的信息炒作者。在主要信息源包围
6、之下,人们常常被层层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表面上自由、开放、广阔的信息获取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狭隘、被操控甚至是被“定点投喂”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虚构现实却是以用户自由获取的方式呈现的。人们的自由、自主和开放感也变成了虚构现实的一部分。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主要靠网络来获得信息和认识,那么他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生活在虚构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热点事件、重要议题以及各种热搜,表面上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结果,而实际上很可能是操纵大众注意力的原因。人们在这个虚构社会中的意见和态度很容易变成泛滥的洪流,自己的心态又被这些洪流所裹挟,成为裹挟其他人的力量。要在洪流中岿然不动,关键是要让
7、自己扎根于真实社会之中。真实社会的大多数人并不在网上发声,而是一如既往地生产和生活。在网上一呼百应的“大V”或者四面出击的“键盘侠”,在真实社会中很多都是普通人,与在网上的形象和行为形成很大反差。他们在真实社会中不能摆脱社会关系的缠绕牵挂以及面对理想与现实时的纠结,这些构成真实社会的基本要素在网络上经常被掩盖或视而不见,人们在虚拟社会中更倾向于做一个旁观者或评论者。越来越多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是当前的一个发展取向,也有些人在探索网络的田野调查或田野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本质特点在于心灵的感通而非语言的交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知其意”。尽管网络田野调查能帮助我们迅速“见到”远方的研究对象,
8、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无疑极大拓展了田野调查的应用范围,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田野调查所独有的优势,这是网络田野调查的最大局限所在。当前社会的迅速数字化、智能化,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数字分析来代替社会现实。每个人的生活虽然是真实的,对他人、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却越来越数字化和虚拟化。在这个意义上,田野调查不仅是社会和政策研究的事,也是数字时代每一个人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摘编自周飞舟身临其境、心知其意: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野调查”一词最早来源于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田野”这一概念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嬗变。B.
9、吴文藻认为村庄是进行中国社区研究最适合的研究单位,并指出社区研究包含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C.费孝通认为要找出社会研究方面问题的本质,不仅要进行“生态”层面研究,还要进行“心态”层面研究。D.当下社会,各种热点事件、重要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大众的关注,而是智能算法的操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研究不仅要注重物质状况,也要注重制度等方面,在这一点上吴文藻和费孝通的观点是一致的。B.基于对田野调查目的的正确认识,在田野调查中保持“温情和敬意”的心态能使研究更科学。C.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用户看似能自由、开放地获取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一定能帮助他们了解一个完全真
10、实的社会。D.网络田野调查能够迅速“看到”远方的研究对象并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但与实地田野调查相比,也存在一定不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的一项是(3分)A.某车企向公众发放随机问卷调查,来了解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认知情况。B.一位人类学专业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观看大量纪录片,完成异文化研究毕业论文。C.学校历史社团的学生到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盐文化”课题。D.陈同学到站点访谈多位外卖小哥,完成了对外卖行业时间管理制度的考察研究。4.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4分)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
11、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真实地认识中国社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发生黑丝冯 至大历四年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经四个多月了。一天,儿子宗武又到渔市上摆药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一人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地想起许多问题。他一生饱经忧患,写了两千多首诗,而莽莽乾坤,自己却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多少亲朋故旧,见面时输心道故,甚至慷慨悲歌,可是一分手就各自东西,谁也照顾不了谁。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
12、渔夫,对他却这样体贴照顾,使他感到无限温暖。而自己过去对待穷苦的人是怎样呢?秋收时,地里多丢下一些谷穗,任凭村童拾取也不干涉,自以为这就是很能体贴穷人了。此外写了些替穷人说话、为穷人着想的诗歌,但是比起渔夫们对他的热心关怀,还是差得很多。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出自一片至诚,但是对于“寒士”们到底能有什么帮助呢?想来想去,总觉得自己爱人民的心远远赶不上渔夫们爱他的心那样朴素、真诚而又实际。他看见农民和渔民被租税压得活不下去时,想的只是“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可是渔夫们看见他活不下去时,却替他想出卖药的办法。请皇帝减征赋,只是一个空的愿望,而渔夫替他想的办法,却立见功效。他对于他那两句自以为
13、很得意的诗发生了疑问。正在这时,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这客人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上了船,和杜甫寒暄了几句,他说他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幕府里的从事。过去在巴州,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读到几卷传钞的杜甫的诗,感到不同凡响。他接着说起自己的过去。“我亲眼看着巴州一带的人世世代代无法摆脱的负担和痛苦,我不能容忍了,纠集了百十个健壮青年,隐伏在巴山里,仰仗我的弩弓,专门截杀吸血的商人和敲人骨髓的官吏。”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点笑容,好像要缓和一下由他的谈话所引起的紧张气氛。他笑着向杜甫说,“你的光禄坂行里有两句诗,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请你放心,你若是从我们巴
14、州的山下经过,我们的长弓是不会向你射击的,我们会对你表示热烈的欢迎。话刚脱口,苏涣就自觉失言,可是杜甫并不介意。苏涣立刻接着说,“你在梓州时期的诗盗贼本王臣,说得对。那些王公大人说起强盗来,罪大恶极,个个该杀,其实强盗哪一个不是善良的老百姓,租税徭役,逼得人们无路可走,不当强盗又怎么办?不过你老人家还是太忠厚了,总希望皇帝略有醒悟,能减税减租,来解除百姓苦难,你看,这能办得到吗?皇帝和他的大臣们,若是不向老百姓索取租税,还不是比穷人更没有法子活下去?不过我当时也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解除大家的苦难。实际上,我们起事不久,就因为人力孤单,遭到了失败。”他没有说他是怎样失败的
15、,杜甫也不想追问。杜甫近来常常考虑,到底怎么样才能真正解除百姓的苦难,想来想去,总是想不通,现在听到苏涣这一番话,像是闻所未闻,却也含有一些新的道理。这道理仿佛是在八表同昏的宇宙中透露的一线微光,在处处穷途的旅人面前伸出来的一条小路。但他一时回答不出话来。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他用沉重的语调读给杜甫听: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
16、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是你作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嫉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作,我连想都还很少想过呢。“杜甫尽管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
17、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发。杜甫和苏涣很快就成为亲密的朋友了。两人的政治态度有相当的距离,却不是没有渐渐接近趋于一致的可能。杜甫虽然没有放弃对皇帝的幻想,但是认为指责朝廷不合理的措施,爱护挣扎于生死之间的百姓,应该更为积极。他身体尽管衰弱,百病缠身,精神却更为健壮起来。从此杜甫终日生活在渔夫们中间,也经常和苏涣来往。过了元旦,又过了清明,两岸桃李盛开,杜甫两目昏花,也觉得花枝照眼,生趣盎然,白发里的黑丝仿佛又多了一些。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尽管贪官污吏横行,混乱局面没有止境,他内心里却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但是这年冬天,杜甫忽然百病俱发,不久便病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盐城市 2025 届高三 考前 指导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