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各题型答题技巧 讲义
《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各题型答题技巧 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各题型答题技巧 讲义(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各题型答题技巧 讲义一、搞定历史选择题的十大方法1.材料优先:题目(材料)到最后经常出现“此”“这”词语,这就要求遇上材料(题目)和教材内容不一致时,必须材料优先,按材料来选择正确答案。例如: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据此说明( B )A.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B.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C.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D.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2.时间一定要符合: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及限定词,正确的答案其时间必须符合题目,即使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未标明,但是也是隐藏了时间的。例如: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
2、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A.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抓住材料主旨(中心内容):正确答案必须和题目的主旨相吻合,和题目主旨不符合的绝对不是正确答案,即使材料本身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错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材料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例如: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
3、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C )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4.抓住问题本质:题目中如果问“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等,一定要找本质答案,不要看现象。例如: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这说明汉朝廷 ( A)A.注重维护中央集权(本质)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现象)C.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现象,也不是体现外贸)
4、5.题目和答案的因果关系、本质与现象关系必须清楚。例如:问的是原因,就必须排除影响或者意义答案;问的是影响就必须排除原因的答案。此外一定要切记,问事件原因的答案的时间一定要在题目事件之前,问影响的,答案中时间一定要在题目的时间之后。例如: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C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在巴黎公社后,不可能是巴黎公社影响)6.从出题者感情色
5、彩判断,也就是题目中的态度判断:如果题目对某历史事件是批评的,那答案一定是贬义的;如果题目对某历史事件是赞扬的、肯定的,那答案一定是褒扬的。例如: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罗斯曾提出了“温室效应”,这说明工业革命( D )A.带来了生产方式变革B.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C.产生了新的学科流派D.破坏了生存环境7.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由于史料的缺失、年代的久远等,当代人无法完整的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全貌,所以很多历史事件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选项中出现下列几种用词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除非教材里有明确说明。(1)观点太绝对的一般不是正确答案。如
6、果题目里出现诸如“完全”“决定”“必须”“彻底”“左右”“一定是”“普遍、普及” “根本” “广泛”“阻断了”“扫除了,扫清了”“实现了”“确保”之类绝对化的词语,除非教材有特别说明,一般错误。例如: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2)选项中存在明确的时间界限的词语如“开始、结束”(除非教材有明确说明)或者表示某历史事件完成意思的“了”,也就是
7、指“了”表示完结、结束意思的词语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助词另当别论。例如: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B.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C项就是维护了错误)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3) 选项中如果出现比较的词语,如不断增加、不断减少、主要、主导、中心、焦点、关键等,那么题目里必须也要有比较的内容,不然无法得出比较结论,例如:以下是唐朝十道的贡赋丝布织物表,由此分析,可知( A )注:绢、绵、絁、襺、细属于丝织品;
8、麻、纻属于麻织品;葛、蕉的纤维也可作纺织原料。A.北方依然是主要的丝织生产地 B. 南方的纺织品种不断增多C.北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数量更多 D. 南方的麻纺技术更胜一筹解析:B、C、D都是比较内容,但是题目里没有比较信息,所以错误。8.答案里出现类似“符合。现实需要”“适应.的需要”的词语的一般是正确答案,但是省略号内容必须时间上符合或者内容上和材料相关。例如: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C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文
9、化政策又例如: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9.题目原因一般从根本原因去找:科技-经济-阶级-制度。例如:南宋临安城里相扑运动异常火爆,一些正式相扑比赛之前,往往安排几名女相扑手对打暖场,甚至男女混扑场景也可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D ) A.民间推
10、崇尚武精神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男女平等思想出现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10.排除法:有时候我们如果没有把握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但是有把握确定其他是错误答案,就是排除法。例如: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勿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C )A.商品经济发展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A、B、D三个选项本身就错误)二、材料题答题技巧题型1 “背景、原因”类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
11、况下发生,它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因阐述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必要性,条件阐述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可行性。一、解题技巧1、答案的组织原则是:由远及近,由彼及此。 (1)先读材料,确立该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时代大背景,从国内、国际角度联系相关史实。(2)联系该事件最近的重大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思想等)(3)人为因素,如人民群众的推动、历史个人因素等。(4)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时间范围将答案补充完善。1、 答案三种模式(1) 阶段特征+重大事件的影响+人为因素+材料信息(2)阶段特征+必要性(旧事物存在问题迫使发生的因素)+可能性(促成事件发生的条件)(3)相关主体或对象(AB
12、两个或多个关系主体或对象)。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从中国、英国两方面分析原因。3、答题术语:.的+动词。如“统治者的重视”、“庶族地主的崛起”“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型2 异同比较类一、解题技巧1、 明确比较对象。A与B的比较,要明确A与B分别是什么?2、 确定比较角度(1) 相同类:已有角度,按角度表述即可;没有角度,可从背景、性质、目的、内容、特点、影响等角度表述(2) 不同类:已有角度,A.;B.没有角度,可从背景、性质、目的、内容、特点、影响等角度比较 如:背景:A.;B. 目的:A.;B.3、 整理答案,相同点用“都”,不同点用“前者,后者”二、注意事项:1、 比大不比小,反映事
13、物的某一属性;2、要逐点写比较,不能笼统的A一边,B一边。三、特殊题型 与A相比,B的不同之处?-只需答B的情况题型3 特点、特征类一、解题技巧特点=背景(传统因素+目的+外来因素)+过程(时间+范围+主导+内容+方式+变化+程度)+影响(地位+积极+消极)(一)背景1、传统因素:所谓的“传统因素”是指材料中的某种制度(现象)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传统)之上,或者和传统相比有什么不同。此类题目材料往往出现“与过去相比”、“鉴于”等字样。常见答案:建立在.之上;改变了.例1:(2020全国3卷41)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
14、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2、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维护统治或者现实需要等。常见答案:为了,适应、服务于等。例2:(2020全国2卷4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
15、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 据海河志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答案】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3、外来因素:借鉴外来经验。比如近代中国新出现的现象、新建立的制度(政策)一定程度上都借鉴了外国经验。常见答案:参考了.;借鉴了.例3: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 依据
16、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 【答案】特点:参考西方法律编纂。(二)过程1、 时间:学生要关注材料中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题目常见的线索是具体年代(也可以说隐形时间,比如某某会议)、朝代、“出现在.之后”、从古到今、历史悠久、逐渐、最终等字眼。常见答案:渐进性;阶段性;起源早;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例4:(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
17、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答案】逐步推行,渐进改革;2、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覆盖面广、范围广;涉及领域广、多领域。常见答案“从.到.(涉及到变化)”;“涉及领域广(少)”;“影响范围大(小)”;主要分布在.例5:(2018,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
18、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豆栽培特点。【答案】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3、主导: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人或者事物,是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等。如果是政府主导,进一步从材料寻找线索,从政府的具体政策、制度和立法方面分析。常见答案:政府重视;政策肯定(优惠);设置专门机构;法律保障;民间组织;各阶层广泛参与等例6:(2017海南卷24节选)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
19、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答案】特点:政府从限制到予以肯定。例7:(2017北京卷节选)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1904年,法国
20、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14分)【答案】(2)特点: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4、内容: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东西或意义,如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等。常见答案:灵活性;将.与.相结合;内容广泛、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注重.;系统性;条理性等例8:(2019全国III卷44节选)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
21、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答案】注重维护皇帝权威;5、方式: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常见答案:和平或暴力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各题型答题技巧 讲义 2025 年高 历史 考前 冲刺 复习 题型 答题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