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取决/诀别 差遣/参差不齐B. 涓涓/镌刻 挑逗/挑拨离间C. 宿营/星宿 阴晦/诲人不倦D. 悄然/悄悄 防御/随心所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ju/ju,chi/c; B.jun/jun,tio/tio; C.s/xi,hu/hu; D.qio/qio,y/y;故选 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消耗 箫索 不攻自破 妇儒皆知B. 嬉闹 粗旷 如雷灌耳 油然而生C. 豢养 和蔼
2、一气呵成 惊慌失措D. 尊循 狡黠 歇斯底里 大相胫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箫索萧索,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B.粗旷粗犷,如雷灌耳如雷贯耳; D.尊循遵循,大相胫庭大相径庭; 故选 C。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说到底恰恰反映了一些人言不及义的傲慢和虚伪。第 1 页/共 19 页B. 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寻找情感上的共鸣。C. “创意市集”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参与者体会身处一群人当中的间不容发。D. 今年忙于工作没有回家过年的他,在视频中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身躯,深感自
3、惭形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不能形容傲慢,不符语境;B. 附庸风雅:是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这里说走进诗词不是为了装点门面, 正确,符合语境;C. 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不能形容人和人之间离得非常近,望 文生义;D. 自惭形秽: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这里要表达的是自己对父母感到惭愧,不符语境;故选 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4、水平,更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B. 为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C. “粤剧进校园”活动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D.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的雪山大地,感触很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B.主语残缺,在“为残疾人”前加“国家”; C.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D.语序不当,将“讨论”和“阅读”调换位置; 故选 A。5. 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应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
5、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 1000 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第 2 页/共 19 页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1)上面是思彤同学搜集并讲述的一则“自强不息
6、人物”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2)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不息的人生,相信同学们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会有所感悟。那么你从中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你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 100 字。写作提示:观点要明确: 论证要有条理。【答案】(1)示例: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的江梦南克服重重困难学发音、学唇语,坚持学习, 成为清华的博士,改写人生。(2)示例:青少年自强不息,就要有坚定的信仰、勇于创造、不懈追求、不居安思危的品质。信仰是自强不息的重要支撑。无论面对什么挑战和困境,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坚定的信仰,我们就能克服所有困难,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勇于创造是自强不息的重要
7、标志。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尝试,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超越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果。不懈追求是自强不息的精髓。只有我们在不停地追求进步、追求更高的目标时,我们才能日益强大。【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江梦南,结合“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等内容,提炼组合为一句话即可,如: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的江梦南克服重重困难学发音、学唇语,坚持学习,成为清华的博士,改写人生。【小问 2 详解】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要仔细读题干要求,围绕“自强不息”来确定自己的
8、观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如: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强不息精神。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理由,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要注意语句连贯,还要注意字数要求。示例:“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取得成功。青少年要做到自强不息,离不开坚定的意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散漫和懒惰,那么我们就要战胜自己,每天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任务完成不了就不去玩耍。“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不断的挑战胜自己,做到自强不息,才会实现我们的理第 3 页/共 19 页想
9、,人生才会更加精彩。6. 古诗文默写。(六题中只选四题作答)(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咸阳城东楼)大雪三日,。(张岱湖心亭看雪),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 古诗词中对月亮的描写很多,小何同学对此作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诗句批注出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月寄托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 。以月表达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 。以月诉说悲苦之情李商隐无题【答案】. 晨起动征铎. 肯将衰朽惜残年. 停杯投箸不能食. 蒹葭杨柳似汀洲.
10、 湖中人鸟声俱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铎、衰、箸、蒹葭、汀洲、俱、翼、婵娟、鬓、吟”。二、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 46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己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第 4 页/共 19 页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11、情,得无异 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
12、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钱公辅义田记,有删减)【注释】常稔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缣(jin):双丝的细绢。斛(h):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所入、所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收入的”“聚居的”,都是名词性词组。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
13、意义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日星隐曜/是日更定矣B. 而或长烟一空/日食人日一升C. 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 去国怀乡/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第 5 页/共 19 页9.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就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简明概括出了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只是“古仁人”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C. 乙文中范仲淹对义田的收入作了规划和分配,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好地帮助族人。D. 两篇选文表达方式不同,甲文融记叙
14、、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乙文则以记叙为主。10. 从选文看,范仲淹不会有“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也不在意钱财,那么他内心最在乎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答案】7. D8.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9. B10. 【甲】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表达自己“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乙】文中,范仲淹赡养族人,关爱贫者,都体现了他扶危济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日:太阳/时间,日子; B.一:全/数量词;
15、C.临:对着或迎着/靠近; D.国:都是“国都”的意思; 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1) 尝:曾经;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2) 择:选择;疏:疏远;咸:都。【9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辨析。B.有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表达了“古仁人”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也是勉励自己和朋友的话语。故选 B。【10 题详解】第 6 页/共 19 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6、和分析。范仲淹在【甲】文中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他强调,一个仁人志士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精神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乙】文中范仲淹赡养族人,关爱贫者,都体现了他扶危济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他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这种行为不仅解决了族人的生计问题,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因此,范仲淹在【甲】文和【乙】文中都展现出了强烈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以及扶危济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
17、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
18、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 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 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
19、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第 7 页/共 19 页乙文: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
20、,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21、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诗歌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2) 从情、理两方面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示例: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可知这两个词语应是“凄凉地”“弃置身”。“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表达了作者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小问 2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干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 。思想感情方面: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身经危难,仍保持第 8 页/共 19 页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两句诗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陀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襟怀。哲理方面:作者借用自然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广州市 南沙 2023 2024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