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八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八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省八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山气日夕佳 佳木异行 词类活用法 周亚夫军细柳 不可名状 字典查阅法 你, 你的: 像, 如
2、, 好像:假如,如果;与,和;此,这个;至,至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 4 版)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2请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两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事。 3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本文与与朱元思书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本文“河悬激注”一句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一句都表现了水之温息。 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_的特点,从 “_”和 “_”可以读出。 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 与朱元思书寄托了_;但本文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 可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还 可以用
3、知人论世的方法作进用一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赋闲,在本文中就还隐藏着如陈子昂般的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生见沛公 司马迁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使者出谢曰: 沛公敬谢先生, 方以天下为事, 未暇见儒人也。 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
4、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节选) 【注】暴(p )露:栉风沐雨,在外奔波。洗:洒足也,指用水洗脚。侧注:古时帽子名,又叫高山冠。遽:匆忙,急。雪:擦净,揩干。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将兵助楚讨不义(2)沛公方洗(3)未暇见儒人(4)沛公遽雪足杖矛曰 5人像摄影主要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为创作任务。根据“郦生见沛公”的故事,完成下面的拍摄构想。 被摄者 原文 状貌 动作 神态 形象特点 郦生 镜头一 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 (1)_
5、(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回躬下身子,向使者作揖 (2)_ (4)_ 镜头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3)_ 怒目圆睁,生气愤怒。 二 酒徒也,非儒人也。 答) 6郦生的形象在沛公和使者的衬托下显得愈加鲜明。你认为谁对郦生形象的塑造作用更大?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A沛公 B使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南明山记 宋方鹏 甲申之岁,季春之晦,余来桔苍阅武于南郊之外。有山突兀,近在几格,问其名,曰南明也。即命驾而行,涉级而上,悬崖飞瀑茬茬有声。上者石梁,其纵数丈,其衡数尺。下有石潭,广可半亩,悠然有天光云影之趣。更上有寺,寺后有龛,志所谓“高阳洞”疑即此
6、也。自龛出,有孤亭焉,正倚石壁,壁刊“南明山”三字,是米元章所书,而葛仙翁“灵崇”二字,则模糊不可认矣。小坐而酌,既倦而归。 童子曰:“今日之游乐乎?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是行也,佢偻蒲伏,息喘吁吁,劳亦甚矣!” 余曰:“是非尔所知也,感吾生之无几,念此行之不再,故勉力强矫,实忘其劳。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_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 童子曰:“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 余黯然以对。姑记其语以自愧云。 【注释】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米元章: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葛仙
7、翁:即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庶:也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广可半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自龛出 自非亭午夜分 C有孤亭焉 且焉置土石 D上者石梁。 负势竞上 8原文_缺失一字,请从下列选项中挑选最符合语境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故 B遂 C盖 9文末写道“姑记其语以自愧云”,作者因何“自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对话,结合文章内容,从“自然”“历史”“人文”三个角度将小文的话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怒蛙说(节选) 南宋陈傅良 日有乌,月有蛙。蛙与乌相
8、遇,乌戏蛙曰:若,脔肉耳。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呀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其朔,日果无光。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 止斋先生文集 ) 【注释】乌: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脔(lu n) :切成块的肉。靳(j n) :嘲笑,侮辱。翳
9、(y ) :遮蔽。呀:张开。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啬人:乡人。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已矣,若无靳我( ) (2)曩吾怒,得毋惕乎( ) (3)徐以三足蹴之(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 13参考字典中的解释,说说“且”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义项:连词。而且,并且。连词。况且。连词。尚且。连词。即使,纵然。副词。暂且,姑且。 ( 古汉语常字字典 ) 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14下面这个句子的断句,甲乙同学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说明理由。 我认为_同学的更好。理由:_ 阅读短文
10、,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列子拒粟 子列子穷,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选自列子 说符 ,有删改) 【注释】郑子阳:郑国的丞相(一说是君主) 。 无乃:莫非、岂不是。 望:埋怨,责怪。拊:拍打。
11、 死:为而死。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居君之国而穷 ( ) (2)君无乃不好士乎 ( ) (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 (4)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 1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死 其 难 是 死 无 道 之 人 岂 义 哉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 18列子不受郑子阳之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短文阅读短文,完成探究。,完成探究。 【甲】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上至,又不
12、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 【乙】 张释之,堵阳人也。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
13、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注释】上:指汉文帝。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治问:询问、审问。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 19 【通字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固不败伤我乎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 固: (
14、1)_ 民安所措其手足 查阅字典法:放置,安放。施行。废弃,放弃。同“错”。读 z ,挤压,夹。 措: (2)_(填序号) 廷尉当是也 成语推断法:点头称是 是: (3)_ 20 【析心理】小毅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甲)称善者久之。 (乙)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21 【提观点】文中画线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小毅认为这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 (甲)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22 【评人物】小毅想在文中人物里选出一名“求是之星”
15、,你认为谁最合适?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
16、,有火燎数十把, 大盗百余人, 过张公岭, 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 谢灵运开山临獬, 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绣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注释】武:半步。嘄(ji o) :呼减。苍头:奴仆。火燎:火炬。靿(wng)刀:插在靴简里的短刀。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23下列各组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多助之至 B是日 实是欲界之仙都 C奔而上 负势竞上 D及知为灵运 至霸上及棘门军 24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括号中分别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余接声应,( )奔
17、而上,( )扶掖下之。 备选项:A我 B奴仆和山僧 25苏轼和张岱两人各自回忆上述赏月之事,分别会露出怎样的表情?请选择并阐释理由。 表情:A偷笑 B流泪 C 憨笑 D其他 26张岱可以称为苏轼笔下的“闲人”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张岱,晚明散文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相关任务。 【甲】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
18、笋饷春耕。 【注】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本诗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至新城途中所作。絮帽:棉帽。铜钲(zhng) :古代铜制乐器,在行军时敲打。西崦(yn) :这里泛指山。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答李端叔书(节选)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
19、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瘦,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注】本文是苏轼谪居
20、黄州时所作。制策:指封建社会中一种临时特设的专科考试。譊譊(n o)譊:争辩,谈论,这里指写文章,在文中争辩。坐此:因此。 【链接材料】 : 1071 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再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1079 年,因“乌台诗案”所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94 年,又被贬惠州、儋州。 27 【得法 释词】 请运用表中提供的方法,理解词义。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又举制策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_ 成语关联法 纷然诵说古今 (2)_ 的样子 查阅字典法 皆故我 原因;存心;意外的事情;过去的,原来的;姓氏。 (3)_(填序
21、号) 28 【关联 运用】 请结合上面活动二中写景技巧的知识,分析【甲】诗颈联写景的巧妙之处。 29 【深读 悟情】 (1)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 请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乙文中人“_”一词与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中“喜”字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30 【联读 知人】请结合上述三则诗文,联系链接材料及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从苏轼身上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炮。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22、往迟之门,或之曰:往之女家,必致必我,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三章 ) 【乙】 颜回不仕 孔子谓颜回曰: 回来家贫居年胡不仕乎?颜回对曰: 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住。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 3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3、(限三处) 。 回 来 家 贫 居 卑 胡 不 仕 乎? 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3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请分别选取一句分析它们的作用。 34结合文章分析,乙文中的颜回是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
24、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乙】 书上元夜游 宋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 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有生:生物。少焉:一会儿。方轨:两车并行。过:拜访。民夷:指汉族和少数民族。沽:卖酒的人。过:苏轼小儿子。 35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需解释
25、的词 方法 例句或字典义项 释义 茫然不知所济 联系成语 济河焚舟(成语) 济:_ 信笔书此纸 查阅字典 义项:A诚实,讲信用;B凭证,凭据; C信使,使者;D的确,实在;E.随意。 信:_ 盖自笑也 勾连课文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 盖:_ 3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 2 处) 少 焉 水 涸 蚁 即 径 去 见 其 类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几不复与子相见。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38 【甲】 【乙】两文都写到了“笑”,请分析“笑”的内涵。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浙江省 年级 语文期末 专题 复习 试卷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