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数学竞赛卷(1)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数学竞赛卷(1)含答案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竞赛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已知、为非零有理数,下列说法:若、互为相反数,则;若,则;若,则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是( )ABCD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A2aB2bC2cD03已知整数、满足下列条件:,依次类推,则的值为( )ABCD4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的值为4,则输出的值为( )A28B90C-100D-705已知abc0,则式子:()A3B3或1C1或3D16如果和互补,且,则下列表示的余角的式子中:90;90;(+);()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直线相交于。
2、点,平分,射线将分成了角度数之比为的两个角,则的大小为( )ABC或D或8设有理数a、b、c满足,且,则的最小值是()ABCD9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满足a*b如5*32537,*121,若x*35,则有理数x的值为()A4B11C4或11D1或1110如图,甲乙两动点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顶点A,C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按顺时针方向环形,乙按逆时针方向环行,若乙的速度是甲的3倍,那么它们第一次相遇在AD边上,请问它们第2019次相遇在哪条边上?( ) AADBDCCBCDAB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已知,则的末尾数字是_12已知整数的绝对值均小于5,且满足。
3、则的值为_13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与我们规定例如: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_(2)当满足等式的x是正整数时,整数k的值是_14对于正数x规定,例如:,则f (2020)f (2019)f (2)f (1)_15线段,在直线上截取线段,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那么线段_16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高度处(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连通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如图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等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则注水_分钟后,甲与乙的水位高。
4、度之差是17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两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驶了_小时18如图,直线ABOC于点O,AOP40,三角形EOF其中一个顶点与点O重合,EOF100,OE平分AOP,现将三角形EOF以每秒6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三角形EOF,同时直线PQ也以每秒9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PQ,设运动时间为m秒(0m20),当直线PQ平分EOF时,则COP_三、解答题(共5题,第19,20,21题各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70分)19解答下列问题(1)先化简,再求值:x2-2(x2+y)-(。
5、-3x2+y),其中x=-5,y=2;(2)已知A=x3-2x2+4x+3,B=x2+2x-6,C=x3+2x-3,求A-(B+C)的值,其中x=-220已知:如图,在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点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满足|a+40|+(b20)20;(1)直接写出a、b的值;a ;b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m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m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点B和原点之间做匀速往返运动,当运动时间为7秒时,点P在点A和原点之间,恰好满足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求m的值;(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和点Q第一次相遇后,速度均变为原。
6、来的2倍,点P运动到点B后停止运动,点P停止运动后,点Q运动到原点也停止运动,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21如图1,长方形的边在数轴上,为原点,长方形的面积为15,边的长为3(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_;(2)将长方形沿数轴水平移动,移动后的长方形记为(点,移动后分别到达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长方形和长方形有重叠部分,记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当点表示的数为3时,求的值;当时,求点所表示的数;水平向左移动长方形,取线段的中点,在线段上取点,使,设,则当为何值时,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22已知: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BOC1:5将一等腰直。
7、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直角边ON在射线OB上,另一直角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直角边ON旋转后的对应边为ON,直角边OM旋转后的对应边为OM在此过程中,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求t的值;(2)如图2,在(1)问的条件下,若等腰直角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点O以每秒4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射线OC旋转后的对应射线为OC当射线OC落在射线O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射线OC和等腰直角三角板同时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OC/MN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诮说明理由;(3)如图3,在(1)。
8、问的条件下,若等腰直角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顺针方向旋转,射线OC旋转后的对应射线为OC当等腰直角三角板停止运动时,射线OC也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l秒后,MON的某一边恰好平分AOC,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竞赛卷(1)1已知、为非零有理数,下列说法:若、互为相反数,则;若,则;若,则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B【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根据差的绝对值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详解】解:、为非零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正确,故正确;若,则,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故错误;若,。
9、则是正数,故正确;故正确的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A2aB2bC2cD0【答案】D【分析】根据数轴,分别判断a+c,a+b,b-c的正负,然后去掉绝对值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得,a+c0,a+b 0,b-c0,则=a+c+(-a-b)-(c-b)=a+c-a-b+b-c=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化简绝对值和整式的加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代数式的正负3已知整数、满足下列条件:,依次类推,则的值为( )ABCD【答案】C【分析】根据。
10、题目条件求出前几个数的值,知当n为奇数时,当n为偶数时,把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当n为奇数时,当n为偶数时,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归纳、想象、猜想,进行规律探索,解题关键是解答时要注意分类讨论4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的值为4,则输出的值为( )A28B90C-100D-70【答案】A【分析】把4代入操作程序中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输出的值【详解】解:把4代入得:(42-9)4=28,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已知abc0,则式子:()A3B3或1C1或3D1【答案】C【分析】根据实数的乘法法则,由abc0,得a、b、c均。
11、为正数或者两个为负数,另外一个为正数根据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绝对值解决此题【详解】abc0,a、b、c均为正数或者两个为负数,另外一个为正数当a、b、c均为正数时,|a|a,|b|b,|c|c当a、b、c中两个为负数,另外一个为正数时,可设a0,b0,c0,|a|a,|b|b,|c|c综上:或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法则,绝对值的定义,分类讨论是本题的难点,同时注意分类要不遗漏不重复6如果和互补,且,则下列表示的余角的式子中:90;90;(+);()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由和互补,可得,即:,再用不同的形式表示的余角【详解】解:和互补,于是有:的余角为。
12、:,故正确,的余角为:,故正确,的余角为:,故正确,而,而不一定是直角,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有,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意义,熟悉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和整体代入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射线将分成了角度数之比为的两个角,则的大小为( )ABC或D或【答案】C【分析】设DOE=x,BOD=2x或x,表示出其他角,根据平角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DOE=x,射线将分成了角度数之比为的两个角,当DOE:BOD=2:1时,BOD=x,=x,平分,=x,COD=180,x+x+90+ x=180,解得,x=45;COF=2AOC=45;当BOD: DOE =2:。
13、1时,BOD=2x,=2x,同理, =2x,2x+2x+90+ x=180,解得:x=18,COF=2AOC=7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运算、角的度量和角平分线,解题关键是根据角度比设未知数,表示出其他角,然后根据平角列方程,注意:分类讨论8设有理数a、b、c满足,且,则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可知,异号,再根据,以及,即可确定,在数轴上的位置,而表示到,三点的距离的和,根据数轴即可确定【详解】解:,a,c异号,又,又表示到,三点的距离的和,当在时距离最小,即最小,最小值是与之间的距离,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根据条件确定,之。
14、间的大小关系,把求式子的最值的问题转化为距离的问题,有一定难度9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满足a*b如5*32537,*121,若x*35,则有理数x的值为()A4B11C4或11D1或11【答案】A【分析】对x的取值分为两种情况,当x3和x3分类求解,得出符合题意得答案即可.【详解】当x3,则x*32x35,x4;当x3,则x*3x235,x11,但113,这与x3矛盾,所以此种情况舍去若x*35,则有理数x的值为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理解题目中运算规则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甲乙两动点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顶点A,C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按顺时针方。
15、向环形,乙按逆时针方向环行,若乙的速度是甲的3倍,那么它们第一次相遇在AD边上,请问它们第2019次相遇在哪条边上?( ) AADBDCCBCDAB【答案】C【分析】设出正方形的边长,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第二次相遇地点,第三次相遇地点,第四册相遇地点,找出规律,发现四次一循环即可解答【详解】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因为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时间相同,甲乙所行的路程比为,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平均分成2份,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2a,乙行的路程为,甲行的路程为,在AD边的中点相遇;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乙行的路程为,甲行的路程为,在CD边的中点。
16、相遇;第三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乙行的路程为,甲行的路程为,在BC边的中点相遇;第四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乙行的路程为,甲行的路程为,在AB边的中点相遇;第五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乙行的路程为,甲行的路程为,在AD边的中点相遇;四次一个循环,因为,所以它们第2019次相遇在边BC中点上故选择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行程中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难度较大,注意先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已知,则的末尾数字是_【答案】2【分析】根据题意,求得,即,求得、,观察末尾数字的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解得,、末尾数字为、末尾数。
17、字为、末尾数字为、末尾数字为、末尾数字为、由此可得末尾数字按照,四个数字依次循环,余1,末尾数字与相同,为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以及绝对值的性质,以及对数字规律的探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得的值,并找到规律12已知整数的绝对值均小于5,且满足则的值为_【答案】4【分析】先根据条件确认个位上的1一定为d4产生,得d=1或3,当d=1时,d4=1,当d=3时,d4=81,分别代入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1000a+100b2+10c3+d4=2021,整数a,b,c,d的绝对值均小于5,个位上的1一定为d4产生,(3)4=81,(1)4=1,d=1或3,当d=1时,d4=1,1000。
18、a+100b2+10c3=2020,100a+10b2+c3=202,个位上的2是由c3产生的,c3=2或-8(-44中没有立方的个位数是2的),c3=-8,c=-2,100a+10b2-8=202,100a+10b2=210,10a+b2=21,个位上的1是由b2产生的,(1)2=1,当b=1时,10a=20,a=2,abcd=,abcd=4;当d=3时,d4=81,1000a+100b2+10c3=2021-81=1940,100a+10b2+c3=194,同理43=64,c=4,100a+10b2+64=194,100a+10b2=130,10a+b2=13,不存在整数满足条件,故d3;。
19、综上,abcd=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计算和绝对值的意义,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确定d=1或3是本题的关键13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与我们规定例如: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_(2)当满足等式的x是正整数时,整数k的值是_【答案】 【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求出整数k的值即可【详解】解:(1)(3,2)(2,3)332(2)945;故答案为:5;(2)(2x1,3)(xk,k)52k,k(2x1)3(xk)52k,2kxk3x3k52k,(2k3)x5,x,x是正整数,2k31或。
20、5,k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新定义,有理数的计算,能正确利用新定义列等式是本题的关键14对于正数x规定,例如:,则f (2020)f (2019)f (2)f (1)_【答案】2019.5【分析】由已知可求,则可求【详解】解:,故答案为:2019.5【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值求值,根据所给条件,探索出是解题的关键15线段,在直线上截取线段,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那么线段_【答案】1或2【分析】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分别作出图形,求出答案,即可得到DE的长度.【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又为线段的中点,为。
21、线段的中点,;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与同理,可求,;线段DE的长度为:1或2;故答案为:1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解题.16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高度处(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连通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如图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等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则注水_分钟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答案】,【分析】由题意得注水1分钟,丙的水位上升,设开始注入t分钟的水量后,甲。
22、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为2cm,则可分: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甲的水位不变时,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甲的水位上升时,然后分类求解即可【详解】解: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且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注水1分钟,丙的水位上升,设开始注入t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为2cm,则可分: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甲的水位不变时,则有:,解得:;,此时丙容器已向乙容器溢水,分钟,cm,即经过分钟丙容器的水达到管子底部,乙的水位上升cm,解得:;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甲的水位上升时,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的时间为:分钟。
23、,解得:;综上所述:开始注入,分钟的水量后,甲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2c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7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两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驶了_小时【答案】或【分析】分甲、乙两人相遇前,相距9千米和甲、乙两人相遇后,相距9千米两种情况,再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1)当甲、乙两人相遇前,相距9千米时,设乙行驶了小时,则,解得(小时);(2)当甲、乙两人相遇后,相距9千米时,设乙行驶了小时,则,解得(小时。
24、);综上,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驶了或小时,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8如图,直线ABOC于点O,AOP40,三角形EOF其中一个顶点与点O重合,EOF100,OE平分AOP,现将三角形EOF以每秒6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三角形EOF,同时直线PQ也以每秒9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PQ,设运动时间为m秒(0m20),当直线PQ平分EOF时,则COP_【答案】或【分析】由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平分时,当平分时作出图形,分别画出对应图,对比开始时刻的角度,通过角度的加减计算即可【详解】平分,以每秒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旋转,以每。
25、秒的速度点O顺时针旋转,如图1中,当平分时,解得,如图2,当平分时,解得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通过旋转的速度和时间可得旋转的角度,对比旋转之前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5题,第19,20,21题各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70分)19解答下列问题(1)先化简,再求值:x2-2(x2+y)-(-3x2+y),其中x=-5,y=2;(2)已知A=x3-2x2+4x+3,B=x2+2x-6,C=x3+2x-3,求A-(B+C)的值,其中x=-2【答案】(1)2x2-y,48;(2)-3x2+12,0【分析】(1)先根据整式的加减计。
26、算法则化简,然后代值计算即可;(2)先根据整式的加减计算法则求出,然后代值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时,原式;(2),当时,原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计算法则20已知:如图,在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点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满足|a+40|+(b20)20;(1)直接写出a、b的值;a ;b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m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m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点B和原点之间做匀速往返运动,当运动时间为7秒时,点P在点A和原点之间,恰好满足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求m的。
27、值;(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和点Q第一次相遇后,速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点P运动到点B后停止运动,点P停止运动后,点Q运动到原点也停止运动,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答案】(1)40,20;(2)5;(3)【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偶次方的性质即可求解;(2)对P、Q两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根据题意列出点P到原点的距离以及点Q到原点距离的代数式,即可求解;(3)对P、Q两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根据题意列出P、Q两点间的距离的代数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a+40|+(b20)20,|a+40|0,(b20)20,a40,b20,故答案为:40,20;(2。
28、)7秒末P点还未到达O点,由题意得,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407m,407m0,m,动点Q第一次从点B出发还未折返,当运动时间为7秒时,此时点Q到原点距离是2027m2014m(0m),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407m(2014m),m无解,此情况舍去,动点Q第一次从O点折返还未到达B点,运动时间为7秒时,此时点Q到原点距离是14m20,2014m40,m,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407m(14m20),m(不符题意,舍去),动点Q第二次从点B出发还未折返,运动时间为7秒时,此时点Q到原点距离是6014m,4014m60,m,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
29、407m(6014m),m无解,此情况舍去,动点Q第二次从O点折返还未到达B点,运动时间为7秒时,此时点Q到原点距离是14m60,6014m80,m,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点Q到原点距离的一半,407m(14m60),m5,综上所述,m的值为5,(3)m5,由题意得,当运动时间为7秒时,P点所表示的数为5,Q点所表示的数为10,假设从P、Q两点开始运动经t秒相遇,动点Q第二次从O点折返还未到达B点,Q点运动速度大于P点,P、Q两点不可能相遇,动点Q第三次从点B出发还未折返,由题意得,P点所表示的数为5t40,Q点所表示的数为10010t,若P、Q两点相遇,则5t4010010t,解得t,点P和点Q。
30、第一次相遇后,速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点P运动到点B后停止运动,点P停止运动后,点Q运动到原点也停止运动,假设再经t0秒P、Q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P、Q两点间的距离第一次为5个单位长度时(Q点还未折返),由题意得10t0+20t05,t0,P、Q两点间的距离第一次为5个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为t1,P、Q两点间的距离第二次为5个单位长度时(Q点从O点折返,Q在P点左边),由题意得10t0+(20t0)5,t0(不符题意,舍去),P、Q两点间的距离第三次为5个单位长度时(Q点从O点折返,Q在P点左边),由题意得10t0+20t05,t0(不符题意舍去),P、Q两点间的距离第四次为5个单位长度时(。
31、Q点从O点折返,Q在P点右边),由题意得20t010t05,t0(不符题意,舍去),综上所述,t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难度较大21如图1,长方形的边在数轴上,为原点,长方形的面积为15,边的长为3(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_;(2)将长方形沿数轴水平移动,移动后的长方形记为(点,移动后分别到达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长方形和长方形有重叠部分,记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当点表示的数为3时,求的值;当时,求点所表示的数;水平向左移动长方形,取线段的中点,在线段上取点,使,设,则当为何值时,点,所表示的。
32、数互为相反数【答案】(1)5;(2)9,;8或2;【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及OA的长即可得到结果;(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果;根据向左和向右平移两种情况求出线段OA的长度,进而可求出A点表示的数;用x表示点D、点E对应数字,根据D,E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解【详解】解:(1)OC3,OA5,即点A表示的数是5,故答案为:5(2)如图所示:;当长方形OABC向右移动时,如图,此时点所表示的数为8;当长方形OABC向左移动时,如图,此时点所表示的数为2综上所述,点所表示的数为8或2;如图所示,要使D、E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只能把长方形向左移动,且使OD=O。
33、E,D为AA中点, 解得:,所以当时,点D、E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点睛】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列出方程,注意要分类讨论,不要漏解22已知: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BOC1:5将一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直角边ON在射线OB上,另一直角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直角边ON旋转后的对应边为ON,直角边OM旋转后的对应边为OM在此过程中,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求t的值;(2)如图2,在(1)问的条件下,若等腰直角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
34、,射线OC也绕点O以每秒4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射线OC旋转后的对应射线为OC当射线OC落在射线O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射线OC和等腰直角三角板同时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OC/MN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诮说明理由;(3)如图3,在(1)问的条件下,若等腰直角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顺针方向旋转,射线OC旋转后的对应射线为OC当等腰直角三角板停止运动时,射线OC也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l秒后,MON的某一边恰好平分AOC,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答案】(1)55;(2)15或;(3)t=30或或或【分析】(1)当OM恰好平分B。
35、OC时,OM需要旋转90BOC165,进而求解;(2)第一种情况:当OCMN时,COMOM N45,进而求解;第二种情况:当OCMN时,COMOM N45,进而求解;(3)分四种情况:当ON平分AOC,且ON在直线AB上方时,当ON平分AOC,且ON在直线AB下方时,当OM平分AOC,且OM在直线AB上方时,当OM平分AOC,且OM在直线AB下时,分别画出图形,即可求解【详解】解:(1)设AOCx,则BOC5x,x5x180,AOC30,则BOC150当OM恰好平分BOC时,OM需要旋转90BOC165,165355,所以,t55;(2)第一种情况:当OCMN时,CONONM45,此时t(15。
36、045)(34)15,第二种情况:当OCMN时,COMOM N45,此时t(24045)(34);(3)分四种情况:当ON平分AOC,且ON在直线AB上方时,则2AONAOC,即2(1803t)(305t),解得:t30,当ON平分AOC,且ON在直线AB下方时,则2AONAOC,即2(3t-180)(360-30-5t),解得:t,当OM平分AOC,且OM在直线AB上方时,则2AOMAOC,即2(270-3t)(5t+30-360),解得:t,当OM平分AOC,且OM在直线AB下时,则2AOMAOC,即2(3t-270)(720-30-5t),解得:t综上所述:MON的某一边恰好平分AOC, t=30或或或【点睛】本题是角的计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图形旋转时角的变化等,分类画出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试卷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