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资源ID:82367       资源大小:118.69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1、1XXXXXX 小学 2019 2020 学年上学期科学三年段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幸福的,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科学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逐

    2、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为 2019 年新版苏教版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部分,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基础上,中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空气

    3、概念的理解水平。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土壤是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物质的“状态” 、 “变化” 、 “溶解性”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识、价值的认识。2激发他们认识谁资源的好奇

    4、心和求知欲,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主要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他们密不可分。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有两个部分,一是介绍工程师的分类,二是通过制作手工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教学目标要求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3、能够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空气循环流动形成的。4、能够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5、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6、能描述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7

    5、、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8、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9、能够使用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10、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11、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13、能够描述与识别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类型。14、能够用实证的方法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杂志。知道水是重要资源,能举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15、乐于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和做法,提出节约用水建议。16、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

    6、统的组成及各器官作用。1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18、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19、能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0、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321、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22、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全册重难点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

    7、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发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关键: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

    8、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

    9、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4学过程;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周别 日期 教 学 内 容一 9.2-9.8 常规教学(2 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1 课时)二 9.9-9.15 空气占据空间吗(1 课时)空气有质量吗(2 课时)三 9.16-9.22 热空气和冷空气(2 课时)第一单元复习(1 课时)四 9.23-9.29 土壤的成分(2 课时)土壤的类型(1 课时)五 9.30-10.6 国庆六 10.7-10.13 土壤的类型(1

    10、 课时)肥沃的土壤(2 课时)七 10.14-10.20 保护土壤(2 课时)第二单元复习(1 课时)八 10.21-10.27 认识固体(2 课时)认识液体(1 课时)九 10.28-11.3 认识液体(1 课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2 课时)十 11.4-11.10 把盐放到水里(2 课时)第三单元复习(1 课时)十一 11.11-11.17 河流与湖泊(2 课时)地下水(1 课时)十二 11.18-11.24 地下水(1 课时)海洋(2 课时)十三 11.25-12.1 珍惜水资源(2 课时)第四单元复习(1 课时)十四 12.2-12.8 人的呼吸(2 课时)运动和呼吸(1 课时)十五

    11、12.9-12.15 运动和呼吸(1 课时)食物的旅行(2 课时)十六 12.16-12.22 食物与营养(2 课时)第五单元复习(1 课时)十七 12.23-12.29 像工程师那样(3 课时)十八 12.30-1.5 复习、期末考试(3 课时)教学进度安排5课 题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

    12、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教 学 过 程 旁 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你呀,总是这么调皮。植物说,有了你,我们才能茁壮成长;动物说,没有你,我们就会停止呼吸。6你呀,就是这么神奇。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

    13、?全班交流: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板书课题: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二、课前小研究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

    14、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教师引导: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1、空气占据空间吗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教师引导: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7实验方法

    15、: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实验注意点:(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2)倒水的速度要快。(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的结果:水不会漏下去。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

    16、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的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3

    17、.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8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教师引导: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4.实验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不会)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不会)气球吹得大吗?(学生答: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答: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

    18、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第 3 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四、空气能被压缩吗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19、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9意手的感觉。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3.交流实验的结果。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泡沫被挤压)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拉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0、。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教师总结: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教师相机出示: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

    21、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六、课后作业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10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板 书设 计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可以被压缩运用广泛课 题 2、空气有质量吗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

    22、气有质量的性质。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难点 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预习要求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预习第 2 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 学 过 程 旁 注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11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

    23、看有没有重量。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 2 课。4.板书课题:2.空气有质量吗二、活动一: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第二步: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第三步: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

    24、化实验注意点: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友情提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124.

    25、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5.教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三、活动二: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2.活动材料: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3.活动过程: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利用打气筒

    26、,给皮球打气,先打 20 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 10 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4.全班交流:(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充气 20 下的皮球和充气 30 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说明什么?13(3)教师总结:充气 20 下的皮球和充气 30 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 30 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 20 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

    27、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四、活动三: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 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 220 毫升,4 盒多一点,就是一升。大家又知道 1.29 克是什么概念吗?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 6 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 1.29 克。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

    28、量究竟是多少。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五、课后作业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14板 书设 计2、空气有质量吗空气是有质量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课 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课时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

    29、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重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难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5教 学 过 程 旁 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

    30、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让纸蛇转动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实验方法: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 10 厘米处。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实验注意点: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 10 厘米为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

    31、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16(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 )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

    32、烧坏。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相机板书,热

    33、空气轻,会上升。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17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

    34、、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 (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 (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 )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 (注意,抽掉玻璃片以后,要让两个广口瓶口对口,不能让烟雾跑出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第四步:将冷瓶和热瓶上下颠倒一下,重复上面的步骤,引导学

    35、生再观察实验现象。18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里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教师边讲解边用示意图板书,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引导学生完善活动手册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的流动,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同时通过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板

    36、书设 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轻,会上升冷热空气流动有规律课 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课时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体会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白其中的原理。193.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释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4.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明白制造风的意义。教学重点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 风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教

    37、学 过 程 旁 注一、复习旧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谁来说一说,热空气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流动的?2.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规律。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1.教师引导:要想进一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我们就要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流动装置。2.出示课本上的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的图片及方法步骤。3.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需要的材料、方法、注意点。4.全班交流:材料: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垫片、打火机等。制作步骤:用美工刀给塑料瓶扣

    38、底,边缘修理平整。将去底的塑料瓶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的一侧用垫片垫起来,观察火焰的情况。去掉垫片,再观察火焰有什么变化。教师强调注意点: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注意短蜡烛点燃后不要靠近塑料瓶,不然会把塑料瓶烧得变形,影响实验的效果。这个实验可以多次进行,20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5.小组合作制作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并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装置制作情况及实验进展情况,相机指导。6.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小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三、探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一:出示暖气片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进一步

    39、明确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知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一个房间里面安装暖气片,你认为,把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还是高处,为什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加以总结:如果装暖气片,应该装在房间的低处,因为暖气片散发出来的是热空气,热空气向上升,不用多长时间,暖气就会循环到整个房间。如果把暖气片装在房间的高处,暖气只会停留在房间的上部。实际应用二:出示超市里冷藏柜图片,教师引导:在超市里面,有很多的冷藏柜,我们发现,这些冷藏柜很多都是不加盖子的。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呢?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弄明白冷藏柜散发出来的是冷空气,冷空气在下方,热空气在上方是,很少发生对

    40、流的。因此,冷藏柜不加盖子,也不用担心冷藏柜里的冷气会跑掉。其他运用:除了暖气片和超市里的冷藏柜,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理,教师加以引导并肯定。出示一些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如热气球飞行、孔明灯、油烟机的安装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空气流动的规律。四、研究风的形成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大家都盼望刮一点风,驱散炎热的空气。大家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其实,风也是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下面21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风的形成。出示课本中大自然的风的形成示意图,学生仔细看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示意

    41、图,试着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相机指导。出示风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风形成的原因。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教师总结:风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就是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风的形成。五、制造风既然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空气的流动来制造风,你

    42、们能想出办法来制造风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用扇子扇、用电吹风吹、用嘴吹、挤压塑料袋、电风扇吹、空调吹等等。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风形成的原因,那么当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风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来制造风。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冷空气热空气流动的原理,同时明白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了解冷热空气运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广泛的应用。板 书设 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风的形成,制造风22课 题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

    43、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教 学 过 程 旁 注一、导入新课出示小诗:土壤是伟大的妈妈,他的怀抱很大很大!瞧!嫩草发芽了。看!小树扎根了。这

    44、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亿万个生命,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23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板书课题: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 1 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

    45、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提出观察要求

    4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24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四、研究土壤的成分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

    47、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方法一:用手握一握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方法二:用水泡一泡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

    48、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25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板 书设 计4、土壤的成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课 题 5.土壤的类型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

    49、的植物。教学重点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预习要求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教 学 过 程 旁 注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有沙子、水、空气、黏土等等。在我们江苏平原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壤,那么这些土壤都一样吗?今26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的第 2 课土壤的类型。板书课题:5.土壤的类型二、活动研究活动一:放大镜观察土壤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土壤的类型,我们先用放大镜来看一看组成土壤的颗粒。出示材料:放大镜、小棒、土壤样本。活动要求: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看看土壤的颗粒是否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按照颗粒的大小,来分一分类。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分类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出示课本中有关


    注意事项

    本文(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