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81677       资源大小:50.3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永安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 “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

    2、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 “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 “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

    3、“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 “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

    4、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B.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

    5、要,纸媒则不然。C.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B.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C.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D.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 “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C.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D.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7、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 A 项, “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B 项, “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 项, “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8、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题中 A 项, “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开合之间朱以撒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

    9、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

    10、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 ,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

    11、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

    12、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光明日报2017)4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生动地刻画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5. 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6. 作者从“伞”中

    14、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答案】4. C 5. 文章写了自已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衬托出打伞者时荣耀,真实地体现了伞在当时“尊贵地位” 。文章写后来进城后有人收集一些斗笠订于墙上的事情,更是写出了伞的普及,伞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陪伴。 6. 在风雨中撑着伞奔跑,给人以风雨无阻的豪迈之感。伞给人以安全感,使人一身从容。伞跟社会上有能量的人相似,能给人以保护。伞时开时合之间,容易使人生出人生多变之感。【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5、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时青春活力”错误,选项的解说不当,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无对比之意,只是写出了伞的颜色与场合之间的某种关联,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 。有何用意” ,这是考查文中次要物象的作用,也是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意图。题干已经明确说明“伞”是描写对象,那么“斗笠”应

    16、为次要物象,故可以从次要物象的角度作答。考生可以找出文中所写的有关斗笠的事情,再看这些事情对“伞”的作用,文章第三段写了“我”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 “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 ,此处写斗笠的事情,衬托打伞者的荣耀,体现出伞在当时的地位之尊贵;第二处在第四段, “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 ,此处写斗笠钉于墙上成为一种记忆,说明伞已经普及,人们已经使用不到斗笠了。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17、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 ,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作者针对“伞”所发的感慨,如“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 “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

    18、,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 ,找到这些句子之后,再分点概括即可。【点睛】回答次要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分析的角度思考,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 ,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的什么感情) ,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凸显了深化了主旨) 。然后从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角度思考,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 ,明确手法(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从对文章结构具体的角度思考: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

    19、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钩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比如本题中,题干中的“斗笠”出自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考生应抓住这两段中有关“伞”的内容来分析“斗笠”的作用。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

    20、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 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 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

    21、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 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B. 久之/转中书舍

    22、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C.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D.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人二十岁称“弱冠” ,也叫“加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 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C.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 ,也称“致事”

    23、 “致政” “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 居士: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 ,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

    24、济天下” ;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0.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答案】7. B 8. A 9. D 10. (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或诗文) 。(2) (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 (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 (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中书舍人” ,职

    25、官名,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D 项。 “乱”是发生暴乱的意思,发生的地点是“河朔”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C 项。句意: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故选 B。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

    26、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 “弱冠”专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因此“古人二十岁”表述有误。古代女子满 15 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 15 周岁为“及笄” ,亦作“既笄” ,指已成年,到了结婚的年龄。故选 A。【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27、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误。结合第一段“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第二段“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内容分析可知,他“独善其身” ,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故选 D。【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况,

    28、吴人” (判断句) ;“恃”,依靠、凭借;“才” ,才华;“所推可” ,所字短语,推荐认可的人(或诗文) 。 (2)句首省略主语“白居易” ;“既” ,已经,之后;“既复用” (被动句) ,被重新任用后;“皆” ,全、都;“幼君” ,遇到年少君主(名词作动词) ;“仕情” ,做官的心情;“顿尔” ,突然;“索寞” ,消沉、颓丧。【点睛】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 读到

    29、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 ,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

    30、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

    31、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 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

    32、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 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昆明池 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 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 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注】秋兴八首:大历元年

    33、(766 年) ,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 8 首。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 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织女: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菰米: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汉时功” “武帝旌旗” ,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34、B. 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C. 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D. 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12.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并加以赏析。【答案】11. A 12. “虚”和“动” 。“虚”有“空对”之意, (写“虚对”或“搁置”等意都对)写出了昆明池中的织女(或“织机、织物” )空对夜月、辜负清秋月色的情景。“动”即“抖动”之意, (写

    35、“摆动” “晃动” “波动”等意都对)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让静的事物有了动态感。两个字一静一动(或以动写静) ,描绘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也暗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 “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

    36、物产丰饶的景象”错误。 “汉时功” “武帝族旗”不是写汉武帝时期,而是借指唐朝曾经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故选 A。【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要指出该字,然后解释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结合颔联内容分析, “虚” ,有“空对”之意, “虚夜月” ,空对着一天明月。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是静景。 “动” ,有“抖动”之意,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写出了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的鳞片似乎

    37、在秋风中抖动的画面,让静物有了动态感。忆及长安的昆明池,一静一动,描绘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情。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也暗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点睛】 “炼字”题解答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 。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外,还应带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入句) 。即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达意) ,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即点出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38、成下列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3. 这首诗歌从体裁上看属于_诗,从题材上看属于_诗。14.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首句“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 。你认为诗歌首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3. (1). 七言律诗(答近体诗或今体诗或格律诗也可) (2). 咏史怀古诗 14. 起势不凡。诗人身处夔州高处,东望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荆门,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用字不凡。首句着一“赴”字,以动写静,渲染了群山的走向和动势,突出了荆

    39、门群山环绕的雄奇之景;引发想象。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引发读者想象,突出了窈窕红颜王昭君的卓尔不凡。【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体裁及题材类别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体裁主要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 、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 、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等。题材主要有: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行旅诗和闺怨诗、送别诗等。结合诗句内容“村” “昏” “魂” “论”等分析,属于七言律诗。诗

    40、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属于咏史怀古诗。【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认为诗歌首句妙在何处” ,需要理解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起势不凡。诗的发端

    41、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这里则用一个“赴”字,以动写静,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引发想象,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引发读者想象,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不平凡。【点睛】此类题思考方向: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

    42、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然后回归原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本题,主要考查赏析首联内容。古诗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2) 秋兴八首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_,_。(3) 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4) 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发出“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5)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阐述兴办教育,使百姓懂礼仪、明人伦的句子是:_,_。(6) 劝学中说,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

    43、检查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7)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8)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 ,_。【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寒衣处处催刀尺 (4). 白帝城高急暮砧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6). 铁骑突出刀枪鸣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 谨庠序之教 (10). 申之以孝悌之义 (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 天下云集响应 (14). 赢粮而景从 (15). 位卑则足羞 (16

    44、).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 “暮” “常” “谨” “博” “知” “景” “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基础知识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回转 坐长叹:坐下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使快弹数曲:快速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河内凶:荒年 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数罟不入洿池:密、细

    45、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坐:徒、空;快:畅快;思:悲伤、哀愁;暂:忽然、一下子。故选 C。【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46、。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7.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明年秋 曲罢悯然 今漂沦憔悴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曲终收拨当心画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曲罢悯然释义为忧愁;烦闷。今漂沦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恬然自安:指安然,不在意的样子。明年秋:今意“下一年” ,是今年的下一年,相当于英语里的将来时。

    47、古意“第二年” ,是已经过去的某一年的下一年,相当于英语里的过去时。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的突出指的是骑兵将要冲锋或开始冲锋的过程。今意是指与众不同的优势。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意就是整理的意思,今意是整治整改。因为长句:古意是于是替他写,今意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暮去朝来颜色故:古意是指容颜,今意是指色彩。 曲终收拨当心画:古意琴弦中心,今意是小心的意思。18.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48、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宾语是“之”(代词),在谓语“有”前面,宾语前置句;A 项,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宾语前置句;B 项, “利” “强”分别修饰“爪牙” “筋骨” ,定语后置句;C 项,判断句;D 项, “于道路” ,状语后置句。故选 A。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B.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C. 填然鼓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是何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