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75108       资源大小:573.2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

    1、第五单元 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 ,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答案 A解析 题干中“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的变化体现出平等原则,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题干

    2、中并未涉及,排除。2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 ”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晚清徽派建筑在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 ,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营销手段,A 项排除;C 项表述是对材料的曲解,建筑风格变化,不等同于建筑风格消失,排除;D

    3、 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3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 )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答案 A解析 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近代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民族独立也并未实现,故 B 项错误;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并非浅显,故 C 项错误;中山装和西装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并非个性鲜明,故 D 项错

    4、误。41907 年 10 月 13 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的 1907 年的一场婚礼的过程,可知采用的是新式婚礼的形式,说明西方的婚俗对中国有影响,但不能以此说明传统婚俗已被废除,故A 项错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得出年轻

    5、人对西式婚俗的认同 ,故 B 项正确;1907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此次婚姻与政府有关联,故 D项错误。5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代特征的一组是(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B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C 中山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D 唐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答案 A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 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场景,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分别反映的是“文革”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场景,均不符合题

    6、意。6近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1921 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在民国推行的服制中,女性穿着的称谓里没有旗袍。当初女人也不穿满族人的长袍,就是想与男人一样平等。只是这种长袍的形式与旗人长袍的形式十分相近,久而久之媒体就把这种服装称为旗袍了。由此可见,近代旗袍( )A来源于民国政府的推行B是追求男女平等的象征C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产物D1921 年开始流行于全国答案 B解析 由“当初女人也不穿满族人的长袍,就是想与男人一样平等”可知 B项正确。由“民国推行的服制中没有旗袍”可知 A 项错误;由“1921 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可知 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 故排除。7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

    7、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材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答案 B解析 传统史学体现英雄史观,现行史学注重观察社会,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体现的是社会史观,故 B 项正确;A 项是从社会文明发展演进的角度去记录历史;C 项主要是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世界;D 项是从民主化、工业化的角度记录历史。8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 20 世纪 70、90 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答案 C解析 根

    8、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90 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从本质上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 项正确 。A.B.D 三项均属表面现象,排除。9上海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供求者尤多” ;上海县则植马铃薯, “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 ;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 。下列有关说法最准确的是( )A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B反映了当时中国百姓的饮食已经完全西化C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很多西餐厅D近代中国的农业开始按照西方标准进行生产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三地种植蔬菜的原因都与租界和西餐有关,故反映

    9、了西方饮食文化对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A 项正确;结合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实可知,中国广大农村没有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完全西化”与史实不符,B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上海地区,无法得出近代各通商口岸出现很多西餐厅,C 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出上海部分地区种植与西餐有关的农作物,不能反映出中国农业开始按西方标准进行生产,D 项错误。1020 世纪 20 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

    10、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 D项正确。11 右图是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的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 年刊登的劝导左行插画。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民国十三年后,成都修好马路后渐渐有了汽车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美女交管在街头指挥行人和车辆向左行驶C通过漫画美女交警宣传向左的交通规则D民国三十八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答案 C解析 民国十三年是 1924 年,与 1938 年报纸新闻无关,A 项错误;新新新闻刊登的插图主要反映美女交警的交通指挥,插

    11、图看不出人车拥挤,交通混乱,B 项错误,C 项正确; D 项不符合材料的内容 ,排除。1219 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 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 项正确。A.D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

    12、说法错误。13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 “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 。1877 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电报线在台湾的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得益于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故 B 项正确。14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看到,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而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13、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近代思想观念转变答案 D解析 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无关,A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B 项错误;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地主在看到轮船比传统的交通工具木船快捷后,要送自己的儿子去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这体现的是技术进步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15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 年18901899 年19001907 年禁缠足(篇) 3 1

    14、1 17兴女学(篇) 5 6 17介绍外国妇女(篇)2 19 22合计 10 36 56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禁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D 项正确。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创办的,A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B.C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6 “1912 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 ,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 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

    15、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 ”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中国同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看问题的视角与结论一致 ,不符合题意;D 项应是从革命史观视角所得出的结论,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 年)、 白求恩大夫(1939 年 )、

    16、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 年) 。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 1949 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 )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答案 C解析 延安电影发展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但不等于说延安电影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故 A 项错误;延安电影主要是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 ,B 项错误;由“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 1949 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纪录电影学派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 C

    17、 项正确;自主研发的产物缺乏历史依据,D 项错误。181905 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各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A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B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C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D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答案 A解析 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 “能够

    18、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均排除。19下图为天津电报大楼的楼顶建筑,钟表指针的脱落和墙体的破损向众人说明曾经红火一时的电报事业离人们远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人们观念的更新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 A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到 2003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通讯工具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报事业日益离我们远去,故选 A 项。20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51 亿,互

    19、联网普及率为543% ,手机网民规模达 724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 2016 年底的 951%提升至 963%。腾讯 CEO 马化腾曾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 )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C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非常大D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极大答案 D解析 互联网代替不了传统的人际关系,排除 A 项;互联网不可能满足人们全部的个性需求,排除 B 项;材料显示不出人们价值观念受互联网的影响,排除C 项;根据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占比的提升以及马化腾所说的“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可以得出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

    20、强,故 D 项正确。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20 分,第 22 题 20 分,第 23 题 20 分,共 60 分)21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 ,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车服志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

    21、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材料三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二、图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5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9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6 分)答案 (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2 分)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22、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3 分)(2)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到法律确认。(4 分)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5 分)(3)基本趋势: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颜色单调到五彩缤纷。(3 分)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审美水平进一步提高。(3 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总结;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归纳总结;

    23、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原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22(2018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铁路的建设发展,关系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图是 1980 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开通 150 周年的首日封。纪念的是 1830 年史蒂芬孙修建的,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第一条铁路。首日封中描绘了“火箭号”动力机车、各等级车厢、运羊货车、平板货车、邮车,以及附近的田园风光。材料二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

    24、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刘铭传 1880 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材料三 中国铁路兴建情况表(摘编) 单位:公里时间 全国里程平均每年兴建里程19121927年13040482138919281931年14238862996019321937年2103614113288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材料一中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这条铁路修建的作用。(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4 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发展背景。(8分)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2

    25、 分) 作用: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6 分)(2)观点:认为修建铁路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巩固国防。(2 分)思想:洋务派“自强” “求富”的主张。(2 分)(3)趋势: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有一定的发展,19321937 年兴建里程增长较快。(2 分) 背景:政府的支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战争威胁日益紧迫。(6 分)解析 第(1)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纪念的是 1830 年史蒂芬孙修建的铁路”得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及各类车厢,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铁路之

    26、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 “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指导思想是洋务派“自强” “求富”的主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可看出“全国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不断增加,得出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有一定的发展,由“19321937 年”比“19281931 年”增幅大得出 19321937 年兴建里程增长较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右图)是 1833 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它采用中国纪年,引

    27、用儒家语录,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1833年 12 月该刊第 5 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材料二 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 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的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 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 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1)依据材料一

    28、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特点。(8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9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3 分)答案 (1)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4 分)特点: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以传播宗教内容、经济信息、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4 分)(2)新特点:民办;版式活泼;宣传改造中国传统的学说;报刊种类多;发行量大。(5 分)原因:辛亥革命后,国家的政治控制力相对减弱;1915 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救亡图存的形势仍然严峻;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更加觉醒。(4 分)(3)认识: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3 分)解析 第(1)问 , “背景”从中西两方面回答。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信息“采用中国纪年” “内容由组成” “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概括。第(2)问, “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从版式、内容、种类、发行量几方面概括,另外,根据材料也可得出中国报刊开始民办这一新特点。 “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第(3)问,认识到报刊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水平测试(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