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资源ID:74993       资源大小:170.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1、枞阳三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统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

    2、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

    3、族文化的“根”与“魂” ,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 ,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 ,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

    4、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

    5、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国学表述不同,但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才是国学。B. 先秦诸子至宋明理学等思想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C. 从研究态度以及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

    6、用主义的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D. 国学研究为国学普及提供了内容,而国学普及又是对国学研究的成果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阐释国学概念,接着阐述对国学的正确认识,指明对待国学的态度,最后阐述国学使命。B. 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关涉着国学弘扬、复兴与发展,这体现了立论的宏观视野。C. 国学研究应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但作者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D. 文章从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阐述国学使命,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 传统文化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B.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受到损害,可通过弘扬国学并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等普及方式得到修复。C. 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教育受众把所学的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够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D. 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的有用的技巧以及方法并加以推广,这是一种有益的做法。【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8、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选项“但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才是国学”错,原文并没有否认其他学者的说法,文中具体表述为“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 B 选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错,原文有“,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的说法。C 选项“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 ”过于绝对,原文为“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故选

    9、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选项“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过于绝对,由原文第三段有“探寻是什么是更好的解决怎样做的前提”的说法,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 。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 ,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

    10、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选项“就能够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

    11、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山哨卡上的小草谢志强战士李春林已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第三个春天了。这个海拔 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 ,位在东经 73度 56分 55秒,建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李春林唯有靠记忆中的绿色来抵消哨卡无边的白。 “立春”过后就是“雨水” ,随后是“惊蛰” ,接着是“春分” ,他想象那记忆中的树和草正洇出绿意。 “清明” ,他在梦里去了爷爷的坟头,整个坟墓顿时绿了,似乎

    12、爷爷咳嗽了一声,醒了。第二天,他终于憋不住了,来到指导员杨亲锁面前,一肚子话,却噎着那样,张不出口。指导员说:“小李,有啥事?你说。 ”李春林像姑娘一样羞得脸泛红,说:“指导员,我想请个假。 ”指导员说:“请假?啥急事?”他说:“下山。 ”指导员说:“下山有啥事?”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他抹掉泪花,说:“指导员,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我上山有三年了,连一根草也没见过,快到谷雨了,我想下山看看发芽的小草。 ”指导员立刻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说:“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想呢,你稍等。 ”不一会,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唤。李春林应声出来,眼睛像阳光照耀着雪峰,又一

    13、次愣了,一脸傻样,嘴就裂出了笑。指导员抚抚马鬃,指着马背上的干粮和草料说:“你下山吧,代表我们去看看山下发芽的小草。 ”李春林接过缰绳,行了个标标准准的军礼跃身上马。马儿踏着雪奔去,一路白雪飞溅。太阳当空悬着,他渐渐闻到了草的气息,淡,却清新,不一会儿,一棵白杨树闯入了他的视野,他策马前去。到了树前,迫不及待地跳下马,然后,扑上去,紧紧搂住挺立的大白杨,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恰巧有赶着驴车的老人路过,近前来问:“解放军你遇到啥麻烦了?要我帮帮你吗?”李春林止住了哭,说自己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他终于接近了树,就像亲兄弟相逢。他说:“现在,我太高兴了。 ”老人还是疑惑,手在空中一划,说:

    14、“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李春林笑了,指指遥远的雪山,还竖起了三个指头说:“我在那上边当了三年兵,一点点绿色也没见过。 ”老人乐了,说:“哦,你就是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发芽的小草呢。 ”李春林牵着马,像久渴见到泉水一样,一会儿趴到路边的草丛中,把脸埋进去;一会儿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老人任凭马慢悠悠地走,驴还趁机在路旁叼一撮草,边嚼边走。习惯了高山雪原的马,时不时地打着响鼻,似乎一时享受不了绿州的气息。那天,太阳西斜的时候,他告别了老人,挎包里装了一包新鲜的土和一把陈年的草籽。(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15、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表现了李春林十分急切地想看山下发芽的小草。B. “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了李春林得偿夙愿,终于看了小草和树木,喜极而泣。C. 小说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饱含对边防战士的敬意。D. 小说虽只写了王春林和指导员两个军人,但以点带面,实际上赞颂了所有边防战士的高尚品格。5.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小说的主旨。【答案】4. C 5. 点明小说的发生地点哨卡的具体位置,突出了哨卡的荒凉、没有生机,增加了故事的真

    16、实性;为下文写李春林用记忆中的绿色抵消哨卡无边的白、向指导员请求下山看发芽的小草作铺垫;也为结尾写李春林用挎包装新鲜的土和陈年的草籽埋下伏笔。 6. 体现了边防战士生活的艰辛。李春林作为边防战士的代表,在海拔 3900 米终年白雪皑皑的“西陲第一哨”上,保卫着祖国的边陲,三年看不到一点绿意。体现了边防战士守卫国家的伟大和崇高。小说以李春林为代表刻画了一大批的边防战士,虽生活艰苦,但却无怨无悔,终年驻守边疆。体现了边防战士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虽然生活艰苦,终年看不到一棵树、一棵草,但边防战士仍然向往绿色,追求美好生活。体现了老百姓对边防战士的感激和敬意。小说以老人为代表,通过老人的话“你就是

    17、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发芽的小草呢”揭示了边防战士之所以能艰苦地守卫边关的动机和目的,体现了军民鱼水情。【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C“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分析错误,文章内容虽然有点波澜,但够不成情节曲折,悬念迭起。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先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

    18、点。再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 “斯姆哈纳边防哨所,海拔 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 ,位在东经 73度 56分 55秒,建在雪线以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渲染了荒凉的气氛。 ”为后文“我想下山看看发芽的小草。 ”做铺垫和为“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 ”埋下伏笔。【6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情节、人物形象和文中的重点句子,这是探究的基础 。 “解放军你遇到啥麻烦了?要我帮帮你吗?” “

    19、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体现军民一家。 “战士李春林已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第三个春天了”表现边防战士守卫国家,爱我中华。 “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唤。 ”体现了战友情深。【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期两天的 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2018年 12月 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G20 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以“为

    20、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为主题,主要讨论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 。宣言承认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各国增长欠缺均衡,下行风险犹存。宣言关注贸易问题,并重申运用所有政策工具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均衡和包容性增长,通过对话和行动增强信心、抵御风险。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在峰会闭幕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G20 领导人峰会机制启动 10年后,已成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共同空间” 。作为此次 G20领导人峰会的主席国,阿根廷的责任就是促使各方“达成共识”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通过协商达成协议。马克里同时强调贸易和

    21、开放的重要性,他还呼吁“每一个人都继续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摘编自G20 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呼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材料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积极参与 G20这一多边机制的政策协调,对控制金融恐慌和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平息后,G20 峰会更多着眼于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张,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在 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上,中国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理念。在 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提出“创新发展方式”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主张。在 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中国强调“加强宏观

    22、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 “推动改革创新” “落实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建议。2016 年,中国成功举办 G20杭州峰会。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有力推动 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被誉为 G20合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国对 G20合作的全力支持与贡献。2017 年的德国汉堡峰会延续落实了杭州峰会的诸多共识。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法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指出,正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突出作用,让 G20愈发成为一个更适合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平台。深化改革,大开放,全力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

    23、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促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2013 年至 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未来 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 24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支持多边主义、全力推进南南合作,在各方面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摘编自G20 峰会十年变迁中国印记愈发鲜明 )材料三:G20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因为 G20本身契合了全球发展的需求,并在全球治理中充分发挥了协调与平衡的作用。一方面,G20 涵盖了七国集团 G7)等传统工业强国

    24、和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因而 G20兼顾了不同国家及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G20 属于非正式的国际论坛,各国以非正式磋商的形式对全球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议题开展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对话,因而 G20能从更为普遍性的视角对全球治理进行讨论与协商,具有较为灵活的实效性。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世界逐步进入一个全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并对全球治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仍滞后于这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原有国际秩序也无法满足全球治理的巨大需求。这一失衡导致全球治理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不断扩大,全球社会由此面临着诸如增

    25、长乏力、发展失衡、共识赤字等发展困境,近期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是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G20 峰会尤其需要发出支持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明确信号,并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转型与升级。(摘编自G20:全球治理转型与升级的再出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为期两天,主题是“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 ,议题包括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气候变化等。B. 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 ,宣言正视全球经济下行的现实,关注贸易问题,呼吁共同抵御风险。C. 阿根廷总

    26、统马克里认为,启动十年的 G2领导人峰会机制已成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共同空间” ,阿根廷有责任在第十三次峰会上促使各方达成共识。D. G20峰会不局限于关注经济与贸易问题,它着眼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致力于培育合作互利与协调共治的精神,为全球治理体系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积极参与 G20多边机制的政策协调对控制金融恐慌和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平息后,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B. 中国举办的 G20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推动 G20转型,成为 G20合作史上

    27、的里程碑。杭州峰会的许多共识后来依然得到落实。C. 中国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惠及他国和人民的举措有很多,例如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D. G20契合全球发展的需求,兼顾不同国家及地域间的利益平衡,以灵活的方式开展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对话,充分发挥协调与平衡的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的成功转型与升级。9. 当前全球治理存在哪些困难?中国参与 G20会对此有哪些帮助?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7. B 8. D 9. 困难:全球治理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不断扩大,全球社会由此面临着诸如增长乏力、发展失衡、共识赤字等发展困境。帮助:提出正确

    28、的理念和主张,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全力支持 G20 合作;坚持扩大开放、支持多边主义、全力推进南南合作,在各方面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选项 B“全球经济下行的现实”错,原文为“下行风险犹存” 。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

    29、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D 选项“推动全球治理的成功转型与升级”错,由材料三中“G20 峰会尤其需要发出支持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明确信号,并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转型与升级。 ”可知,还没有成功转型与升级,变未然为已然。故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材料三第二自然段中“这一失衡导致全球治理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不断扩大,全球社会

    30、由此面临着诸如增长乏力、发展失衡、共识赤字等发展困境”此句可得出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的困难。材料二中“G20 峰会更多着眼于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张,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 ”“深化改革,大开放,全力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促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支持多边主义、全力推进南南合作,在各方面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的这些内容可以得出中国参与 G20会对此的帮助。【点睛】对文

    31、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板为府中兵参军。誉为广州刺史,以铁虎为兴宁令。誉迁湘州,又为临蒸令。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

    32、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铁虎,僧辩命烹之,铁虎呼曰:“侯景未灭,奈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及侯景西上,铁虎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邑三百户。又从僧辩克定京邑,降谢答仁,平陆纳于湘州。承圣二年,以前后战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仍为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如故。高祖诛僧辩,铁虎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又攻历阳,袭齐寇步营,并皆克捷。嗣徽平,绍泰二年,迁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寻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萧勃,恒为前军。文育又命

    33、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败绩,铁虎与文育、侯安都并为琳所擒。琳引见诸将,与之语,唯铁虎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虎见害,时年四十九。高祖闻之,下诏曰:“天地之宝,所贵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北讨南征,竭忠尽力。推锋江夏,致陷凶徒,神气弥雄,肆言无挠。岂直温序见害,方其理须,庞德临危,犹能瞋目。忠贞如此,恻怆兼深,可赠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户,并给鼓吹一部,侯如故。 ”子瑜嗣。(选自陈书周铁虎传 )10.

    3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B.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C.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D.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烹文中指古代一种酷刑,是将犯人投入装有沸水、热油的大镬、大鼎中煮或炸以处死的刑罚。B. 封是

    35、指在我国古代,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者称号等等给予亲属或者臣僚的一种赏赐。C. 诏是指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西周,终于清朝。有即位诏、表诏、密诏、口诏等。D. 侍中是我国古代的职官名,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和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铁虎勇气可嘉,胆量过人。他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在梁朝时,他就渡江来到南方,为梁朝河东王萧誉效力,以勇气、胆量而闻名天下。B. 周铁虎能征善战,功绩卓著。侯景西上时,他随王僧辮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战都有功后又随之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頠。C. 周铁虎刚正磊落,不

    36、屈不挠。被王僧辩活捉,他的大义凛然得到王僧辩的赏识;后被王琳擒获因言词不惧不挠,其他人被饶恕,只他被害。D. 周铁虎深受赞赏,泽及子孙。去世后,高祖对他赞誉有加,特别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州刺史,侯位照旧等;儿子周瑜继承其爵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2)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徐嗣徽勾结齐寇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了他们的水军,缴获了全部盔甲兵器和船只。(2)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

    37、该加等。【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元帝”做“遣”的主语,所以元帝前断句,排除选项BC。 “战”是“抗击”的意思,做的是“拒”的宾语,不能做“大捷”的主语,所以排除选项 D,得出正确选项 A。故选 A。句子翻译: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

    38、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选项“诏是指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西周”错,作为“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 , “诏”始于秦始皇。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选项 B

    39、“后又随之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错,由原文“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 ”可知是作为周文育的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頠。故选 B。【13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1)引:勾结。破:打败。尽:全部。 (2)捐:舍弃。追:追念。信:的确。【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

    40、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译文:周铁虎,不

    41、知是什么地方人氏,梁朝时渡江来到南方。口音粗重宏亮,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有勇气胆量大闻名,萧誉上奏表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任命周铁虎为兴宁县令。萧誉调任湘州刺史,又任命他为临蒸县令。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到王僧辩讨伐萧誉时,在战阵上活捉了周铁虎,王僧辩下令在沸水鼎中烹杀他,周铁虎大声呼叫说:“侯景还没有消灭,怎么就杀掉壮士。 ”王僧辩赏识他的豪言壮语,就宽恕了他,把他原先的部属还给他。当侯景向西进犯,周铁虎随从王僧辩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

    42、仙,每次战斗都有功。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爵,食邑三百户。周铁虎又随从王僧辩攻克了京都,降服了谢答仁,在湘州平定了陆纳。承圣二年(553) ,因为先后的战功,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随后担任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仍旧。高祖诛杀了王僧辩,周铁虎率领部下降顺,因而官复原职。徐嗣徽勾结齐寇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了他们的水军,缴获了全部盔甲兵器和船只。又进攻历阳,袭击齐寇步兵军营,全都获胜,平定徐嗣徽后,绍秦二年,周铁虎升任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不久随着周文育在南江拒战萧勃,常常做先锋。周文育又派遣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

    43、的先头部队欧阳頠。又随从周文育西征王琳,在沌口被打败,周铁虎与周文育、侯安都一起被王琳抓获。王琳接见他们,与他们谈话,只有周铁虎言词气概不屈不挠,所以王琳全部饶恕了周文育那些人,惟独周铁虎一人被害,年仅四十九岁。陈高祖得知后,下诏书说:“天地间的宝物,最为珍贵的是生命,形神兼备的人,最为重要的是生命。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该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周铁虎,器量朴实稳重,风格刚武雄健,北讨南征,尽忠尽力。在江夏冲锋时,被凶敌所获,但神情气概越发雄武,纵声而言,不惧不挠。被害之日岂只胜过梳理胡须从容赴死

    44、的温序,还胜过怒目圆睁慷慨就刑的庞德。如此忠诚坚定,令人倍加悲伤,应该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赠赐食邑一千户,并且赏给鼓吹乐一部,候位照旧。 ”他的儿子周瑜继承对他的追封赠赏。(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759 年(乾元二年)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尽” “迥” “开”的渺远辽阔之景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

    45、高。B. 颔联“山衔好月来”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这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C. 颈联写在楼上休息、喝酒有如在云间、在天上一样,用自己恍若神仙的感受衬托岳阳楼的高耸。D. 本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角度形容岳阳楼之高,自然浑成。15. “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案】14. D 15. “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 雁引愁心去”用了拟人手法, “引”将大雁写得有人情味,有意帮助作者带走了愁心。“愁心去”与诗人遇赦后愉悦痛快的心情相吻合。“雁引愁心去”与下句“山衔好月来”对仗工稳,情感一致。【

    46、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选项 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错,这首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再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 ,看哪种语言更符合实际。还可以从表达思想情感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

    47、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点睛】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有所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 逍遥游中,庄子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 ”(2)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

    48、“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一句突出了周瑜的自信和才略;“_”一句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答案】 (1).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 分)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谈笑间 (4).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至极邪” “樯橹”等。【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

    49、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 ,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