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8892       资源大小:43.3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平冈中学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 共 73分)一、现代文阅读(22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零和”本是一个博弈学概念,是指在博弈过程中一方得到的正是对方失去的,得与失相加是零。这反映在思维上就是零和思维。零和思维看似有经济学模型的支持,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错误哲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博弈论关于零和的模型,只是对抗性博弈在绝对封闭状态下的一种理论情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2、,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 ,也是同样的意思。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历史是前进的,零和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事实上,人类社会正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人类社会实践正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零和思维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哲学判断基础上的。因为预设人性是恶的,就武断地认为所有人的人性都是恶的,在社会交往中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所以必须把所有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 “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性有恶的一面,但也可以举出更多人性为善的事实。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

    3、确选择。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一时之偏蔽恒常之正,把一种哲学假设当作客观事实和立论基石,这在理论上体现为无知,在实践中表现为偏执。如果零和思维大行其道,在社会交往中动辄如临大敌、邻人遗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世界也不会向前发展。但事实上,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因为人虽然免不了被人性中恶的一面诱惑一时,但抑恶扬善、抱团成群始终是“学以成人”的主旋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基调。零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零和思维之所以为了一棵树木而甘愿失掉一片森林,是因为形而上学思维看不到社会实践中的合作、变化、发展,无视开放进步的客观规律。对于秉持零和思维的人来说,只

    4、有眼前的、当下的利益才是真实可靠的,其他的都不存在、都不作数。这种形而上学思维容易导致两种倾向:一是悲观,对未来没有也不敢有信心,总担心已经得到的东西会失去;二是保守,对于发展变化怀有深深的恐惧,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事实上,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是在封闭状态中自生自灭,而是在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存在。虽然眼前的蛋糕就那么多,但放开眼界,外面还有更多的蛋糕;虽然当下的蛋糕就那么大,但长远来看,将来会做出更大的蛋糕。零和思维自我封闭、拒绝合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住自己的路,侵蚀自己发展的根基也损害人类的

    5、未来,最终害人害己。(摘录自 2018年 09月 06日人民日报的零和思维没有出路 )1. 下列四句话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C. 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 D.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2. 第二段画线语句“同样的意思”是指下列哪项?A. 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B. 人类社会生活中有舍有得是一种常态。C. 人类社会利益偏好、选择是多样的。D. 人类社会实践是不断进步、永无止境的。3. 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零和”概念在理论上荒谬,在实践中有害。B. 零和思维是无稽之谈,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可能存在。C. 人类社会

    6、及其实践过程不可能为零和思维提供绝对封闭条件。D. 要作出顺应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就应该转变“性恶”观点。【答案】1. D 2. A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要求分析四句话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一句。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解文中谈论了哪几种思维方式,这四句话又能体现出什么思维方式,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同与不同。全文围绕“零和思维”来分析。第二节分析博弈论关于零和的模型时,所例举的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这三句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

    7、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 ,也是同样的意思。这三句都体现了零和思维方式,D 项,从分析零和思维得与失的角度分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体现了“得”。故选 D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时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词不离句,段不离篇”的原则。A 项,第二段的观点在前面,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意是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后面所举三例即是证明。故选 A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8、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将“零和概念”与“零和思维”等量齐观,应是零和思维在在理论上荒谬,在实践中有害。B 项, “零和思维是无稽之谈”评价不当,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这种说法。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可能存在”理解有误,文中说说“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D 项, “要作出顺应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就应

    9、该转变“性恶”观点”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速之客梁晓声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 1

    10、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他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

    11、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

    12、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

    13、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

    14、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选自梁晓声文集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 “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

    15、情。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D. 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5. 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6.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

    16、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 (3)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 “他” “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 6. 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 “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17、。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 “关键性人物”不当, “

    18、我”只是作为引出事件的见证者,不是关键人物。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石油工人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表现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用感为了帮助父子团聚

    19、,油田的领导和工人一块出钱出力,表明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他” “老孟”常往家里写信,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就是为了满足小侯的家人的心愿,表明石油工人的善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题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对于“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这一情节,考生可答删去,顺应题干的角度“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分析。从情节的角度分析,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作交代,老孟的话很突兀,而下文“彼

    20、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 “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合情理;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没有这一情节,更能表现“他”的善良,有同情心。再者, “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这个群体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当然也可以选择保留。强调这一情节的震撼力、重要性。从情节上看,之前一直不说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这时说出,出乎读者意料。这一情节也能突出石油工人美好的群体形象。也更能表现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考生无论选择哪个观点,分析时,都要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的主旨等角度试着去分析。【点睛】分析探究不同观点和看法的题目,要注意以下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

    21、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二、古诗文阅读(48 分)(一)文言文

    22、阅读(本题共 6小题,3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 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

    23、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

    24、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有删节)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B.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C.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D.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弟” ,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

    25、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 “诸生” ,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贵人” ,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D. “崩” ,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族的死亡。诸侯死曰“薨” ;士死曰“卒” ;士大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9.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

    26、出声。B.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C. 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D.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10. 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夫晋,何厌之有?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不吾知其亦已兮。1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 公从之。B. 吾欲之南海。C. 夫晋,何

    27、厌之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答案】7. C 8. D 9. C 10. A 11. D 12. (1)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不喊痛罢了。 ”(2)赵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3)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我想等待我的客人同他一起走。现

    28、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动词“曰”的主语是“邓皇后” ,不应该断开,排除 A项、D 项。 “外舍”是“久在内省”的主语, “不知足”应该在一起,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B项。句意: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受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讥刺。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

    29、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 “诸侯死曰庶人死曰死 ”错误。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士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错误。“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

    30、,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故选 C。【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 项,反问句;B 项,“有何厌” ,宾语前置句;C 项, “吾与谁归” ,宾语前置句;D 项, “吾知” ,宾语前置句。故选 A。【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代词,这个建议;B 项,动词,到;C项,提宾标

    31、志;D 项,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左右见者” ,身旁看到的人;“怪” ,意动,认为奇怪;“而” ,连词,表承接;“之” ,代词,指邓皇后;“哀怜” ,怜爱;“故” ,连词,所以;“之” ,代词指疼痛。 (2) “以” ,介词,把;“鄙” ,当作边境;“远” ,远方的国家;“其” ,代词,指这件事;“焉用” ,怎么能用;“以” ,连词,来;“陪” ,增加;“焉

    32、用亡郑以陪邻” (反问句) 。 (3) “仆” ,我,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所以” ,的原因;“与俱” ,与(之)俱(省略句) ;“迟” ,意动,认为迟;“之” ,代词,指走晚这件事;“辞” ,告辞。【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

    33、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年老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不喊痛罢了。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 论语 。每当诸位兄长诵读经书,她总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红来为将来做衣裳做服饰之用,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

    34、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拗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被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时年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中规中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受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讥刺。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为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克制

    35、,常人难以相比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

    36、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遭受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又丰收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 为子推。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家。【注】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介子推,春秋时期人,有操守,拒绝为朝廷做官,隐居山中。朝廷焚山强逼,介子推抱木受焚而死,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不能生火点灯) 。明朝

    37、:圣明的朝廷。五侯,诗中笼统指贵近宠臣。(1)两首诗从诗歌体裁上都属于_(答案为 4个字) ,两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是_(答案为 1个字) 。(2)请仿照韩诗第一句的赏析文字,对孟诗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示例:韩诗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 ,富于美感。处处“飞花” ,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 ,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答案】 (1)七言绝句 花(2)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

    38、生情,颇为自然。【解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体裁辨析的能力。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绝句、词、曲等。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首诗为七言绝句。结合“二月江南花满枝” “春城无处不飞花”分析,共同的意象是“花” 。点睛:诗歌体裁,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等。(2)试

    3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注意结合例句赏析仿写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 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 ,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

    40、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 “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_。 ”(3)曹操观沧海中, “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意志和他的赤诚之心的诗句是:_,_。(5)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_,_。 ”(6)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虽九死其犹未悔。_,终不察夫民心。 ”【答案】 (1). 不见复关 (2). 泣涕涟涟 (3). 烟笼寒水月笼沙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5). 水何澹澹 (6). 山岛竦峙

    41、(7). 人生自古谁无死 (8). 留取丹心照汗青 (9). 伏清白以死直兮 (10). 固前圣之所厚 (11). 亦余心之所善兮 (12). 怨灵修之浩荡兮【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涕”“笼” “澹” “峙”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

    42、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 共 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中国救援队上下一心,夙兴夜寐,克服困难,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救死扶伤,赢得好评。B.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C. 我疲累于灰暗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

    43、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D.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信誓旦旦地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作出保证,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C.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D.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诚恳16.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 ”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

    44、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金樽斟酒月满轮 手举金樽带月吞 圆月跌入金樽内 一轮圆月照金樽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这是一道七言绝句,根据绝句的特点,绝句的一、二、四句可以押韵,押“un”韵,因此排在第三句上,由此句为突破点,通过前后语境的照应,联系李白将三杯酒一饭而尽,应是句在结尾,为首句。就可以排出正确的顺序,故选C。17.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

    45、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 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A. 薪火相传 理论 铭刻B. 薪火相传 理念 镌刻C. 衣钵相传 理念 镌刻D. 衣钵相传 理论 铭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

    46、,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 ,语句强调的是“尊师重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基因” ,所以用“薪火相传”恰当。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理念,理性概念,根据语境“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语句强调的是“教育的理性概念” ,所以用“理念”恰当。铭刻,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或者指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根据语境“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 ,语句强

    47、调的是“把教育公平可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所以用“镌刻”更形象生动的说出“孔子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故选 B。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河南农民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巨额现金,将 19 件从自家院里挖出的珍贵文物悉数交给故宫博物院,填补了博物院藏品的空白。B. 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所导致的。C. 广东不仅 GDP等经济指标飘红,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224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 8.9%。D. 在北京大学 2017 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

    48、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自家院里挖出的 19件珍贵文物” 。B 项,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原因是”或“由共同所导致的” 。C 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左右”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B“原因是”或“由共同所导致的”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19.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3 分)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