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7666       资源大小:50.5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 项,钩戟(j);C 项,鞭笞,(ch),金石可镂(lu);D 项,劲弩(jng) 度长絜大(du).故选 B。【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

    2、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潦倒       敲朴       青冢      群山万壑B. 须臾       饿莩       萧森      揭杆为旗C. 舟楫       庠序       藩篱      锲而不舍D.

    3、迁徒       孝悌       逡巡      因利乘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然后依据知识储备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 项,应为“敲扑”B 项,应为“揭竿为旗” ;D 项,应为“迁徙” 。故选 C。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B.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城:城市)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D. 顺风

    4、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快)【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B 项,城,城墙;C 项,爱:吝惜;D 项,疾:强。故选 A。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赢粮而景从B.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 常以身翼蔽沛公D. 七十者衣帛食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

    5、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A 项,景,通“影” ,名词做状语,像影子一样;B 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D 项,衣:名词作动词,穿。故选 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等。B. 杜甫,字子美,其诗作深刻反应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 ,杜甫亦被称为“诗圣” 。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在人性问题上,针对荀子的“性恶论”提出“性善论” 。D.

    6、 韩愈,字退之,韩氏郡望为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 ;因其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谥号“文” ,故后世又称“韩文公”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 项,每自称“昌黎韩愈”错,应为:每自称“郡望昌黎” 。故选 D。6.下列对老人与海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内容的简化使小说的节奏性极强,其中有明丽、恬静而雅致的景色描写,也有豪华而壮观的抒情段落。B

    7、. 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C. 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 。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D. 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老人与海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事件的识记情况。从选项来看,这是考查老人与海中的内容。B 项, “

    8、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有误,独白忠实地记录了老人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有孤独,更有坚毅和自豪;“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理解不当,作者对老人的感情是敬仰而非同情。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 1952 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虽然对它有不同的文学评价,但它在 20 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1953 年 5 月 4 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可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10、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盖,官盛则近谀。 ”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 对下列两组加点词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11、惑也A. (1)与(2)相同,(3)与(4)不同。B. (1)与(2)相同。(3)与(4)相同C. (1)与(2)不同,(3)与(4)不同。D. (1)与(2)不同。(3)与(4)相同。8.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小学而大遗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只是小学而已。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

    12、,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和讽刺。10. 文章第二段的对比论证:分别运用了哪三组对比?(1)用_和_对比;(2)用_和_对比;(3)用_和_对比;【答案】7. C    8. C    9. B    10.     (1). “古之圣人”    (2). “今之众人”    (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nbs

    13、p;  (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 “士大夫之族”【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第一句中“惑”的意思是:疑难问题;第二句中“惑”的意思是:糊涂;第三句中“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第四句中“所以”的意思是:是用来的。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文言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调动知识储备,进行作答。本题中,A 项,是倒装句里的宾语前置; B 项,是

    14、倒装句里的状语后置;C 项不是特殊句式;D 项,是判断句。故选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本题中,B 项, “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原文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并没有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而是说“不是我所说的传道解惑的老师” 。故选 B。【10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章中对比论证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掌握的对比论证方式,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很明显,第二段中涉及到三处对比,从原文“古之圣人

    15、,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可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可看出第一组对比;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可看出第二组对比;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可看出第三组对比。【点睛】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 (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

    16、)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 (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

    17、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 (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 (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就觉得羞耻, (以)官职高(的人为师) ,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 (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

    18、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真是令人奇怪啊!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工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域内外有花之所。浃辰 之间,看花五十余家

    19、,殆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以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贻笑作者,吾无辞焉。(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注】浃辰:十二日1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得观而后已   &nbs

    20、p;         已:停止B. 殆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C. 溺其美而动其中           动:动摇D. 贻笑作者                 贻:赠送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若余之寻花是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21、 至虎丘观花市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C. 以适一时之兴             以弱天下之民D. 吾无辞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B.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

    22、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C. 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D. 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1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B. 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件,如醉如痴。C. 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D. 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乙已,寻牡丹于

    23、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16. 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为文个性独具,曾作传砚斋记 。文章首段:“戌申春,余至嘉定。严舜工,洞庭山人,而寓居焉。台余于底斋中而请曰:我六世祖彰德守芥舟公,有一砚,传于子孙,今百年矣。念先世之遗泽,以传砚名其斋,请为之记。 ”下面内容节选自该文的尾段,请用斜线(/)断句。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临摹古帖挥洒诗书画以自娱勿使子弟磨墨吮毫作经义策论千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答案】11. D    12. C    13. A  

    24、 14. C    15. (1)乙巳年,到江阴去寻找牡丹,因为没有人引导,结果毫无收获而返。 (2)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此厉害呢?    16.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 /临摹古帖 /挥洒诗书画以自娱 /勿使子弟磨墨吮毫 /作经义策论干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D 项, “贻” ,应是“遗留,留下”的意思。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

    25、虚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意义”指词的含义, “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 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B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 ,连词,表修饰。C 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D 项,第一个“焉” ,句末语气助词;第二个“焉” ,为什么。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明确: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

    26、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词,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本题中,A 项,“僻远之地无不至”应解释为“偏远之地没有不到达的” 。故选 A。【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文中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偷换概念 “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有误,不是作者说的,原文“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故选 C。【15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明确: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

    27、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句中重点词语有:“于” ,状语后置标志,到;“以” ,因为;“无” ,没有;“返” ,返回。句中重点词语有:“也” ,判断句式,是;“以”:认为;“为”:是;“子”:你;“好”:喜欢;“甚”:表达程度深;“好之甚”是“甚好之”的倒装。【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

    28、 /临摹古帖 /挥洒诗书画以自娱 /勿使子弟磨墨吮毫 /作经义策论 干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 。 “以此砚置之案头 ”为介宾短语,后边断开;“ 古帖 ”做“ 临摹 ”的宾语,后边断开;“ 以自娱 ”状语后置,后边断开;“ 磨墨吮毫 ”做“子弟”的谓语,后边断开;“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前边断开;“此”做句子主语,前边断开。【点睛】参考译文凡是做事专心致志、竭尽心思、日夜不息去干的,叫做“不遗余力” ,叫做“只觉时日不够” 。我寻访名花好像就是这样。回想辛丑年,我从昆山到太仓,到嘉定,到南翔,看过牡丹三十五处,还写下了文章记录当时的情况。乙巳年,到江阴去寻找牡丹,因为没

    29、有人引导,结果毫无收获而返。我早就听说洞庭山的牡丹品种很多,今年三月,就不以一百六十里路为远,渡过太湖的波涛,走了两天才到洞庭山。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有的地方初次不能进去,就二次三次地去,一定要看到牡丹花才成。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我平生没有见过的。白天就坐卧在花前,夜晚就醉饮于花下,像这样过了好几天。兴致尽了就乘船挂帆渡过太湖,到虎丘看花市才回来;再走遍昆山城内外所有有花的地方。有宾客说:“周濂溪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 ,恐怕不合适吧?”我说:“我确实贫穷没有几石米,可是我的性情慷慨,喜

    30、欢豪迈,没有穷人的寒酸气;我确实低贱是个布衣之人,可是我藐视社会放纵个性,不去侍奉王侯,没有下贱的软骨头。为什么与牡丹花不相宜呢?”宾客又说:“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此厉害呢?”我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能成为妖,何止是花呢?沉溺在它的美丽里面而动摇了你的内心,都能够使人丧命。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只是这些诗都是信口直说,来满足我一时的兴致,本来也没有特意追求多么工巧,如果作者被人讥笑,那我是无话可说的。四、古诗文默写17.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玉露凋伤枫树林,_。(2)画图省识春风面,_。(3

    31、)_,潦倒新停浊酒杯。(4)谨庠序之教,_。(5)故_,无以至千里。(6)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9)蹑足行伍之间,_。(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答案】    (1). 巫山巫峡气萧森    (2). 环珮空归夜月魂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申之以孝悌之义     (5). 不积跬步    (6). 良将劲弩

    32、守要害之处    (7). 弟子不必不如师    (8).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9). 而倔起阡陌之中    (10).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萧” “珮” “鬓”“悌” “跬” “弩” “隳” “倔” “知” ,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

    33、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 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 之。闻君有他心,拉杂 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螋当知之。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 知之!【注释】问遗:赠与。绍缭:

    34、缠绕,装饰。拉杂:堆集。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高:同“皓” ,东方发白。1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 “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B. “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C. “拉杂” “摧烧” “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激愤、决绝的态度。D. 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19.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两句借助饰物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B

    35、.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C.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繁钦定情诗 )D.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20. 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8. B    19. D    20. 有所思情感变化:由气愤到伤感到无奈。 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怀。【解析】【18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中,B 项, “

    36、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分析错误,应为期盼。故选 B。【19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明确题干要求“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两句借助饰物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调动储备,明确答案。本题中,A 项,借“余冠” 、 “余佩”饰物来抒情;B项,借“流纨素” 、 “明月珰”饰物来抒情;C 项,借“双金环”饰物来抒情,D 项,借“梨花”这一景物来抒情。故选 D。【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变化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氓所揭示出的内容进行把握,作答时注意审清题干,是“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

    37、”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的变化过程。从题干来看,比较的点是“情感变化” 。先看本诗,“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了女主人公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后,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愤然砸毁信物,表达了愤激、决绝的态度。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 “妃呼豨” ,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再看氓 ,第四章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第六节“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

    38、情慢慢转入平静。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当初的“旦旦” “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最终释怀。【点睛】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细雨探花瑶不管

    39、雨里的山路多湿滑,不管不断有人说“你别把冯先生扯倒” ,老后还是紧抓着我的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顶,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瑶乡。这个瑶乡有个可以入诗的名字:花瑶。花瑶,得名于这个古老的瑶族分支对衣装美的崇尚。然而,隆回县政府为花瑶正式定名却是上世纪末的事。这和老后不无关系。老后是人们对他的昵称。他本名叫刘启后。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 ,不用“志愿者”这个词儿,是因为志愿多是一时一事,殉道则要付出终生。为了不让被声光化电包围着的现代社会忘掉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的部落,二十多年来,他从几百里以外的长沙奔波到这里,来来回回已经二百多次,有八九个

    40、春节是在瑶寨里度过的,家里存折的钱早叫他折腾光了。也许世人并不知道老后何许人,居住在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瑶人却都识得这个背着相机、又矮又壮、满头花发的汉族汉子,而且没人把他当做外乡人。花瑶人还知他们的“鸣哇山歌”和“桃花刺绣”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后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瑶民歌和桃花图案浪上了大用场!记得前年,老后跑到天津来找我,提着沉甸甸一书包照片。当时他从包里掏出照片的感觉极是奇异,好像忽然一团团火热而美丽的精灵往外窜。原来照片上全是花瑶。那种闪烁在山野与田间的红黄相间火辣辣的圆帽与缤纷而抢眼的衣衫,还有种种奇风异俗,都是在别的地方绝见不到的。我还注意到一种神秘的“女儿

    41、箱”的照片。女儿箱是花瑶妇女收藏自己当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则是花瑶女子做姑娘时精心绣制的,针针倾注对爱情灿烂的向往,件件华美无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瞧。看来,老后早已是花瑶人真正的知己了。老后问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我笑道:“其实我比你心还急呢。你来了多少次,我可是头一次来呵。 ”这时,音乐声与歌声随着霏霏细雨,忽然从天而降。抬头望去,面前屏降似的山坡上,参天的古树下,站满了头戴火红和金黄相间的圆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瑶女子。那种异样又神奇的感觉,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这里下凡了。跟着是山歌、拦门酒,又硬又香的腊肉,混在一大片笑脸中间,热烘烘冲了上来。一时,完全忘了洒在头上脸上

    42、的细雨。而此刻老后已经不在前边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后边推我,他不替我挡酒挡肉,反倒帮着那些花瑶女子拿酒灌我。好像他是瑶家人。在村口,一个头缠花格布头布的老人倚树而立,这棵树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树干雄劲挺直,树冠如巨伞,树皮经雨一浇,黑亮似钢。站在树前的老人显然是在迎候我们。他在抽烟,可是雨水已经淋湿了央在他唇缝间的半棵烟卷,烟头熄了火。我忙掏出一支烟敬他。老后对我说:“这老爷子是老村长。大炼钢铁时,上边要到这儿来伐古树。老村长就召集全寨山民,每棵树前站一个人。老村长喊道:要砍树就先砍我!这样,成百上千年的古树便被保了下来。 ”古树往往是和古村或古庙一起成长的。它是这些古村寨年龄尊贵的象

    43、征。如今这些拔地百尺的大树,益发葱笼和雄劲,好似守护着瑶乡,而这位屹立在树前的老村长不正是这些古树和古寨的守护神吗?我忙掏出打火机,给老人点燃。老人用手挡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笑着对他说:“您是我和老后的“师傅呀!”他似乎听不大懂我的话。老后用当地的话说给他听。他笑了,接受我的“点烟” 。待入村中,渐渐天晚,该吃瑶家饭了。花瑶姑娘又来唱着歌劝酒劝吃了。她们的歌真是太好听了。听了这么好听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会喝。千百年来,这些欢乐的歌就是酒的精魂。再看屋里屋外的花瑶姑娘们,全在开心地笑,没人不笑。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这便是民俗的本质。老后更是这欢乐的激情的参与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

    44、肉。唱歌的声音山响:姑娘们用筷子给他夹的一块块肉都像桃儿那么大,他从不拒绝;一时他酒兴高涨,就差跳到桌上去了。然而,真正的高潮还是在饭后。天黑下来,小雨住了。在古树下边那块空地实际是山间一块高高的平台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这便是花瑶对来客表达热情的古老的仪式了。亲耳听到了他们来自远古的鸣哇山歌了,亲眼瞧见他们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 “桃花裙”和“米酒甜”了,还有那天籁般的八音锣鼓。只有在这大山空阔的深谷里,在回荡着竹林气息的湿漉漉的山里,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领略到他们文化真正的“原生态” 。其他都是一种商业表演和文化做秀。人们在秋收后跳起庆丰收的舞蹈时,心中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和驱邪的愿望

    45、是舞蹈的灵魂;如把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台上,原发的舞蹈灵魂没了,一切的动作和表情都不过是做“丰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今天有两拨人也是第一次来到花瑶的塞子里。他们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带草根的“文化人” 。一拨人是几个来演“七江炭花舞”的老人。他们不过把吊在竹杆端头的一个铁篮子里装满火炭,便舞得火龙翻飞,漫天神奇。这种来自渔猎文明的舞蹈,天下罕见,也只有在隆回才能见到。还有一拨人,多穿绛红衣袍,神情各异,气度不凡。他们是梅山教的巫师,都是老后结交的好友。几天前老后用手机发了短信,说我要来。他们平日人在各地,此时一聚,竟有五十余人。诸师公没有施法,演示那种神灵显现而匪夷莫思的巫术,只表演一

    46、些武术和硬软气功,就已显出个个身手不凡,称得上民间的奇人或异人。花瑶的篝火晚会在深夜中结束。在我的兴高采烈中,老后却说:“最遗憾的是您还没看到花瑶的婚俗,见识他们打泥巴 ,用泥巴把媒公从头到脚打成泥人。那种风俗太刺激了,别的任何地方也没有。 ”我笑道:“我没看见什么,你夸什么。 ”老后说:“我是想叫你看呀。 ”我说:“我当然知道。你还想让天下的人都来见识见识花瑶!”这话叫周围的人大笑。笑声中自然有对老后的赞美。如果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取材于冯骥才同名散文)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在开篇用“花团锦簇”形容瑶乡,一方面因

    47、为瑶乡服饰色彩绚丽,另一方面因为它的风俗奇异。B. 文中“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瑶舞蹈的轻盈和美丽。C. 文中对“七江炭花舞”的描写,既表现了花瑶乡舞者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远古时期渔猎文明的神奇。D.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实写了花瑶的各种民俗文化,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瑶特色。E. 作者认为保护并发展民俗文化不应做旁观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感慨,引发读者对文化遗产现状的思考。22. 文中写老村长带领全寨山民保护古树一事有何作用?23. 文中作者对老后有不同的称呼,如“殉道者” 、 “知己” 、 “瑶家人”等,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老后是怎样的人?

    48、24. 作者亲临花瑶,领略了那里的原生态。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花瑶文化的“原生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21. CD    22. 古树是古村寨的象征,村长和山民对古树的保护体现了对古村寨的热爱和珍视,由于他们的保护,原生态的花瑶文化才得以保存到现在,为后文作者能见到古村寨风貌及民俗文化做铺垫。    23. 从“殉道者”的称呼中可见老后热爱花瑶文化,为保护它折腾光了存折,牺牲了事业,并将付诸终生;从“知己”的称呼可见花瑶人将秘不示人的东西展示给老后,确实把他当做知己;从“瑶家人”的称呼可以感受到老后全身心融入花瑶,帮花瑶女子为外来客劝酒,也把自己当成

    49、了瑶家人。    24. 花瑶有原生的参天大树、湿漉漉的竹林、空旷的大山深谷,体现出自然的原始生态;花瑶姑娘美丽、热情,民间艺人身手不凡,体现出淳朴、真实的民风;独具特色的衣饰,独有的山歌、舞蹈和八音锣鼓,热情待客的风俗,没有商业气息;所有人都积极参与,没有旁观者。【解析】【21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立足考查“理解和赏析”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 “花瑶乡舞者的高超技

    50、艺”错, 根据文中句子:今天有两拨人也是第一次来到花瑶的寨子里。他们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带草根的“文化人” 。可知,他们不是“花瑶乡舞者” ;D 项 “实写了花瑶的各种民俗文化”概括不全面,还写了“花瑶的人” 。故选 CD。【22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本题中,从内容上看,村长和山民对古树的保护体现了对古村寨的热爱和珍视,因为古树是古村寨的象征,由于他们的保护,原生态的花瑶文化才得以保存到现在;从结构上看,为后文作者能见到古村寨风貌及民俗文化做铺垫。【23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题目指出了答题角度,从人物的称呼。答题的关键就是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些称呼来称呼老后,找出对应的内容分析即可。本题中,相关内容为文章的第三段和第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