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资源ID:53607       资源大小:38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1、2019 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 2019.3一 、 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材料一“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界画发祥之时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或许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

    2、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 。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 ,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

    3、三维的中国画” ,其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 ,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气。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

    4、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巨大体量与四周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的常见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 “藏”与“露”的拿捏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 ,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

    5、而隐的含蓄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神秘感,表现出含蓄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更是运用这一造景手法的典范。除了上文提到的“ ”、 “ ”之外, “疏密有致” “动静皆宜” “虚实相生”等也作为传统山水画基本的绘画原则被古代造园家以各种形式广泛运用于造园实践中。(取材于牧戈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画作不属于界画的一项是(3 分) 2根据文章内容,为材料一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4 分)3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界画”脱胎于建筑设计图,最终发展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B具备深厚的绘画

    6、素养与文学素养是成为造园大师的重要前提条件。C “三维的中国画”指山水画具有意境深远、生动逼真的艺术特色。D 关山行旅图的绘画原则对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材料二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式审美意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作领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北京红砖美术馆是一座鲜见的内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整体设计汲取了中国造园艺术精髓,呈现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园林式布局。美术馆设计精妙之处很多,一是遵循景观要素的布局法则,恰当处理山石、水流、墙体、

    7、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山林、岛屿、山泉、沟壑等自然意象,演绎出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林、石、人共融的绝妙意境。二是运用大量光影要素,通过变换窗洞口的大小、形状、角度、深度等,利用光影关系弱化空间分界,构成了蕴含东方审美观的共融式古典园林空间。设计者还运用了框景、借景、障景、漏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行走其中,步移景异。如美术馆入口设计先收再放,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安徽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实现了徽州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与创新,是用现代建筑技艺与材料诠释江南园林文化、意境与空间的成功案例。整个博物馆参照古典造园法则设计立体化观景路径,池水、假山、瓦墙、水墙、古树、台阶、窗洞等相互掩

    8、映,共同构成悠远深邃的中国画式园林景观。博物馆屋顶营造了山的意象,金属式混凝土材料的青瓦屋面在雨天呈现深浅不一的色泽,远观如高矮不等的树木,赋予博物馆以山的细节和灵气。主入口庭院的视觉焦点,是一座由片状墙体排列而成的“假山” 。这座“片石”假山,表面配以水刷石材质,与池岸相融,山池一体,相得益彰。“假山”之后有粉墙,状如中国山水画之宣纸裱托;再后为“瓦墙” ,其形有如顶部“屋山”之延伸,层层叠叠,显近远不同之无尽深意。 “片山”想法源于清明上河图中特殊的山石绘法,山体形态则源于明代素园石谱中的“永州石” 。 “假山” 、 “屋山”和越过古镇片片屋顶而望得的真山,让人与这层叠深远的人工造景及自然

    9、山景相感应,得以“会心不远” ,达致生命的诗意寄托。“水墙”是博物馆设计的又一亮点。最初设计方案是用白灰掺墨方式做出如古徽州传统白石灰粉墙一般的斑驳沧桑的墙面肌理效果,但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设计者最终选择了水波纹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打造出“水墙” 。一道道“水墙” ,恰如中国山水画中将山景分层隔离的云雾水面,它们与池中的真水一起,映衬着“屋山”和片石“假山” ,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成为绩溪博物馆“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材于李晓丹等人的文章)4下列四个词语,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不可以用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 分)A千丝万缕(藕断丝连) B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10、)C和盘托出(一览无余) D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积香炉庭院的故事说明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古典诗词造景。B颐和园佛香阁是全园的主体和色彩重心,与北海白塔不同。C苏州留园石林小院与红砖美术馆入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D绩溪博物馆“假山” “屋山 ”与真山呼应,营造出深远意境。6下列有关红楼梦大观园景观的描写,意境与材料二画线句最贴近的一项是(3 分)A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B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精舍,

    11、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C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皆无,只见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D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7 “篱苑书屋”被誉为“全球最美图书馆 ”之一,其设计构思与两则材料内容有很多契合之处。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条概括书屋设计亮点及其中蕴含的设计理念,作为书屋宣传册的文案素材。 (6 分)【链接材料】“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

    12、方,是一座方形建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 4 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密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建筑内部唯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主要空间的呈现做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可以任意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书,找到一个舒服的座位静心阅读。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温和,读书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二 、 本大题共

    13、6 小题,共 2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1】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寻夫战国已前,其言皆可讽咏,非但笔削所致,良由体质素美。何以核诸?“山木” “辅车” ,时俗之谚也;“原田是谋” ,舆人 【2】 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 ,犹能温润若此,况乎束带立朝之士哉!则知时人出言,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

    14、人,示其稽古。用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乱。唯王、宋著书 【3】 ,叙元、高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母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著孝德传 ,张著隋后略 。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若选言可以效古而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 ”汉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单固谓杨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 ”乐广叹卫玠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时侮嫚之词

    15、,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而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何止得其糟粕而已。(取材于唐刘知幾史通言语 )注释:【1】枢机,中心,关键。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语出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2 】舆人:

    16、众人。 【3 】唯王、宋著书:王邵著齐志 ,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 ,二书分别记录南北朝时期元氏西魏和高氏北齐史事。8 下 列 对 句 中 加 点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A. 非但笔削所致 笔削:修改润色B. 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梗概:基本特色C. 抗词正笔 抗:匹敌D. 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 尤:指责9 根 据 文 意 ,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词 不 能 被 其 后 括 号 内 词 语 替 换 的 一 项 是 ( 3 分 )A 是以寻理则事简而 (故)意深 B 何 以 核 诸( 之 乎 )C 用 (因)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 D 若选言可以效古而 (

    17、则)书 10 下 列 对 文 中 语 句 的 理 解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A 考文则词艰而义释 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B 斯 皆 刍 词 鄙 句 这 些 都 是 草 野 低 贱 之 人 的 吟 咏C 方 言 世 语 , 由 此 毕 彰 地 方 口 语 、 世 俗 言 谈 , 由 此 得 以 充 分 彰 显D 必 播 以 唇 吻 , 传 诸 讽 诵 一 定 可 以 流 传 于 口 头 , 用 来 讽 谏 规 劝11 将 下 面 的 句 子 译 为 现 代 汉 语 。 ( 4 分 )其 难 类 者 , 则 忽 而 不 取 , 料 其 所 弃 , 可 胜 纪 哉

    18、?12 根 据 文 意 用 自 己 的 话 填 空 。 ( 4 分 )本文主要讨论编撰史书所使用的语言问题,包括古语与今语、雅语与俗语等。作者反对 ,而导致史书失真、失实;他主张编撰史书应当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3 题。 (6 分)13 结 合 下 面 论 语 选 文 中 孔 子 的 话 语 ( 可 选 其 中 一 则 或 多 则 ), 谈 谈 你 对 语 言 “文 ”“质 ”及 其 关系 的 认 识 。子 夏 问 曰 : “巧 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 素 以 为 绚 兮 。 何 谓 也 ? ”子 曰 : “绘 事 后 素 。 ” 宰 予 昼 寢 。 子 曰 : “朽 木

    19、不 可 雕 也 , 粪 土 之 墙 不 可 杇 也 ; 于 予 与 何 诛 ? ”子 曰 : “始 吾 于 人 也 ,听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 今 吾 于 人 也 , 听 其 言 而 观 其 行 。 于 予 与 改 是 。”子 曰 : “质 胜 文 则 野 , 文 胜 质 则 史 。 文 质 彬 彬 , 然 后 君 子 。”子 曰 : “饭 疏 食 饮 水 , 曲 肱 而 枕 之 , 乐 亦 在 中 矣 。 不 义 而 富 且 贵 , 于 我 如 浮 云 。”三 、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7 题。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20、。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 【2】 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释:【1】淳熙五年(1178 年) ,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 【2】若为:怎样。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 “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

    21、之音,寓有一番寄托。 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15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 )16 这首词抒发情感起

    22、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 (6 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 分)杨炎正记游抒情,王安石则因游山产生理性思考:“_,可以无悔矣,_?此余之所得也!”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浪漫诗人李白甚至在梦中登高观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 ,_ 。 ”这首词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为感怀伤景之作,但辛词叙事抒情更为含蓄丰厚。辛词云:“_ ,_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你邀请好友周末外出踏青,好友担心影响复习不愿前往,需要你写一段话加以劝说。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微风和煦,春意渐浓;草长莺飞,春光惹人。学业虽重,也要秉承张弛之道

    23、,注意劳逸结合。我们不妨暂别课业,寄情山水, “_,_” ,以舒缓身心,再接再厉。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2 题。赏梅,在梅花谢了的时候岭南的梅花,正月十五就已经谢了。或许梅知道春节假期过完,人们不再有暇殷勤探望,它不必在眼光和镜头的追逐中秀丽影了。偏偏我在这个时候想去探访梅的消息。广州著名的赏梅去处是萝岗,据说从宋代开始,萝岗的农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青梅,至今已有 800 年历史。 20 世纪 60 年代,萝岗的梅花以“萝岗香雪”为名,成为“羊城八景”之一。有资料说,到萝岗赏梅的人有过一天 16 万的纪录。可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慕名去萝岗寻找这一

    24、片香雪,却失望而归。记得当时刚刚立春,来到这块梅花栖息多年的传统领地,只见两道山梁如巨大的双臂伸展,怀中一片葱茏。我以为春风已老,梅花谢尽,香雪全消,剩下的全是绿叶。走近才知道,那些根本就不是梅树,而是橙树。橙树个头比梅树略小,但是叶片更厚大更茂密。一棵棵橙树趾高气扬地列成方阵,在春风中不断地延伸,神气地向我这种不合时宜的寻梅者炫耀自己的风采。跟一位正给橙树培土的老农闲聊了几句。他告诉我,这一片原先确实都是梅树。但橙树的经济效益高于梅树数倍,大多数人家都伐梅种橙,梅树日益减少,橙树迅速蔚为大观。返程之际总算遇见梅树,零星散布在橙树林的边缘。这些刀斧下余生的“君子” ,孤独无奈地望着奔涌的橙树绿

    25、浪,徒然回味旧时代的盛荣。花开花落,近 30 年光阴过去,如今萝岗花事如何?早就看过有关报道,说梅花又回来了。2005 年,广州开始着手恢复“萝岗香雪”景观,那一大片已经果实累累的橙树林被毫不顾惜地抛弃,梅树犹如一个被放逐的落魄贵族高调归来,重新拥有了自己被褫夺的庄园。不过我相信,不是时代重拾了对“疏影横斜”的留恋,不是社会再次兴起关于“暗香浮动”的喜爱,而是在近年各地大兴旅游业的浪潮中,人们另有衡量与选择。去萝岗前一晚,我上网查询梅的确切消息,满眼是假日花盛之时的赞语。人们纷纷歌颂梅花的美丽,竞相晒自己与梅花的合影。当然也看到这样的抱怨:“说是去看梅花,其实是去挤人和吃东西。 ”网上看不到梅

    26、的近况描绘,没有听到一声关于梅花凋谢的感叹。我由此知道:梅花定然已经衰败。游人只注目于绚丽浪漫,花一衰败,人就星散,无人再有兴趣来说三道四了。但我还是到萝岗看梅去了。梅花确是谢了,连树下也不见一瓣落英。地上只有细绒般的浅草,铺开一抹抹淡淡的鹅黄。枝头景象全换成“腮边红褪青梅小” ,一捧捧绿叶簇拥着一粒粒小小青梅。我的眼光从枝头滑落,投向梅树的枝干。梅树的精彩在树枝。它没有独领风骚的主干,几乎是刚冒出地面就开始分叉,枝条各呈个性,形成了旁枝逸出、曲欹疏朗的梅树风格,历来受到中国文人推崇。站在梅树林一眼望去,无数梅树的枝条构成错综蔓延的透视空间。一根根颜色深沉的枝条曲折有致,远近映衬,展开了一幅中

    27、国传统的水墨画。那些在阳光衬托下的梅枝,似也有西方炭笔画的风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若是早十天八天来,在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声浪中大约是无法拾取的吧?它们属于在宁静和舒缓中才能打捞到的享受,像喝一杯好茶需要独自慢慢品咂。比起在花树下拥挤不堪,我还是愿意冷冷清清地在花瓣落尽的梅树林中徜徉,仔细体验心灵的漫游。我也有过为看花而陷入人潮的经历,恰恰也是因为梅花。那一年春天到南京,正是国际梅花节的最后一天,朋友坚持要陪我去赶节日的一个尾声。是周六,天气晴朗,游人如织。好些市民全家出动来欣赏梅花,一波波欢声笑语在树间滚动,非常热闹。但确实也很是嘈杂拥挤,梅树密集的地方人更密集,说是摩肩接踵,并不为过。公园里

    28、的园圃与平岗满是梅树,可惜它们无力为梅花节的门面坚持这最后一天。大多数梅花已经在和暖春风的反复抚弄中败了,残花坠落一地。有的树依然留有勉力攀附在枝上的花朵,但是花容发黑,花瓣没有了青春张力,无奈地露出一副憔悴模样。好在游客们并不嫌弃,他们的热情眼光全部集中交付给了手机。只要有花,无论容颜如何,总见到有人伫立树下高举起自拍杆,自然流泻或努力挤出灿烂的笑容。我没挤来挤去凑趣,不只因为残花似无欣赏意味可言,更是担心梅有感知,不免会自惭形秽,不愿以如此面目示人。我实在难以相信,孤高洁净如冰雪的梅花,会甘愿在游人的镜头里留下这样一种尴尬的“倩影” 。置身于这说不清是快乐还是忧郁的梅花节末章,我不由感慨:

    29、当赏花成为一种节庆活动,而终极目的又不是为了赏花的时候,各种花卉便共同沦为了欢乐场景的吹鼓手。在娱乐化的洪流中,在好看、欢腾和热闹的统一要求下,桃花的灼灼和梅花的冷艳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也似乎没有了区别的意义。寒风中绽放的梅花“不须檀板共金樽”的孤芳自赏, “梅妻鹤子”的布衣闲适而不甘流俗,以无数个春秋酿造、提炼而成的文化醇厚,如今似乎并没有伴随梅花进入大多数赏花人的视野。我们在关于梅的节日里,看到的是物理的彩色,闻到的是化学的香味。从萝岗回来不几天,应邀去参加一次书法界的雅集。活动安排在一个傍着公园的会所。我去得稍早,就在公园里漫步,又有了一次亲近春花的机会。过年的热烈气氛还没有消散。公园里那

    30、些费了不少财力工夫的节日装扮没有撤去,依然夺人眼球。梅花自然是没有的,本要两个月后开放的郁金香,在花工的精心安排下开得正艳。花丛中还擎起几支巨大的郁金香造型,与真花一起用红黄两色张扬着喜感。花径的每一级台阶都刷成大红或紫红。让我惊异的是,与三角梅的火红花带蜿蜒并行的黄色树丛带,是街边见惯的冬青树修剪出来的。在这热烈的合唱中,绿色声部似乎不受待见,因而也设法改成了黄色盛装。放眼望去,整个公园的色彩统一在鲜艳和欢快之中。我突然觉得视觉有些疲倦。我知道,公园一心要迎候和欢娱孩子,而孩子需要抢眼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喧闹的刺激。但是,他们成长着的生命不需要点别的什么昭示? 那天雅集结束时,会所的一个工作

    31、人员拉着我,希望给她写一幅字。纸墨笔砚都是现成的,我问她想写什么。她说孩子今年高考,鼓励一下吧,就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给她写了,心里却一直在问你的孩子真懂得梅花吗?他知道“苦寒”是什么感受,知道“香如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操吗?(取材于徐南铁的同名散文)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合时宜的寻梅者 不合时宜:不符合时代潮流。B橙树迅速蔚为大观 蔚为大观:发展成盛大的景象。C勉力攀附在枝上 攀附:依附巴结。D欢乐场景的吹鼓手 吹鼓手:捧场助阵者。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历史悠久的“萝岗香雪”景观的命运变化,

    32、折射出时代大潮下人们价值观的变化。B作者第二次到萝岗赏梅时错过了花期,但曲折疏朗的梅枝风韵令作者稍解遗憾。C第 段描绘的公园景象,反映出一种社会流行的审美情趣,作者对此心怀忧虑。D文章善用比拟、比喻手法为梅摹形绘神,传递出作者对其际遇的复杂情感与思考。 20联系上下文,解释第 段画线句的含义。 (4 分)21文章题为“赏梅,在梅花谢了的时候” ,但全文所写四次赏花经历中,只有第二次与题目内容吻合。请结合四次赏花经历,说说作者这样拟题有怎样的作用。 (6 分)22第 段写道:“它们属于在宁静和舒缓中才能打捞到的享受,像喝一杯好茶需要独自慢慢品咂。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享受”的体会。要求

    33、:写出具体的“享受”内容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6 分)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23微写作(1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 字。“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济慈)请从红岩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老人与海论语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其人物或写法等,阐述你对济慈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自选角度,符合原著内容,表达有条理。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经历,以济慈这句话为主题,描绘一个场景。我区正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请你以济慈这句话为主题,写一段文字,为创城活动提出建议。要求:自定写作对象,建议具体明确,表达简明得体。24作文(50 分)从下面两

    34、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马克思)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蔡元培)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请以“香如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019 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 、 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5 分。1 D 2主次分明 藏露

    35、互补 3 B 4A 5B 6A(选 B 得 2 分,选 C 得 1 分)7答案要点: 屋前水面、石路、书屋与屋后群山映衬:形成自然(山水)意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外墙钢化玻璃与柴禾秆的组合:用现代建筑技艺与材料营造建筑意境与空间。就地取材,当地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外墙设计带来的室内自然采光:巧用光影要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读书环境。浓缩的入口空间与主体大空间组合:藏露互补,具有含蓄意趣。 (答出任意三个设计亮点及相应设计理念即可得满分。 )二 、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8 C 9A 10D 11答案示例:那些难以仿效古语记录的,就忽略不记,可以想象,被他们所遗弃的材

    36、料,能记得完吗?12答案示例:史书语言一味模仿古人 语言因俗随时(使用历史时代的真实语言)13答案示例:我认为好的语言也应当是“文质彬彬”的。 “文”指文采, “质”指质朴,二者均衡协调,生动但不浮夸,准确但不乏味,才是好的语言。子夏请教诗经蕴含的道理,孔子以绘画作比解答,典雅、形象而又简洁、含蓄。批评、教育弟子,孔子先以形象比喻出之,直率、严厉但不粗陋;继而从起居小事中阐发,语言平易而又含义深远。孔子言志,也是以诗意的生活画面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孔子的语言,典雅不枯燥,生动不浅俗,含蓄不晦涩,准确不乏味,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学生只结合一则或从其他角度谈“文” “质”含义

    37、及关系,言之成理,亦可。 )三 、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14 D 15C16答案示例:先写深秋季节,满目荒寒,萧萦秋景使客居异乡的词人增添了无限愁思;再写词人力图振作而呼酒登楼,眼前壮美的江山画卷、汹涌的波涛使他豪情勃发,意欲有所作为;但现实的阻力如冷风寒霜一般压抑着作者的报国之志。眼见山河破碎,自己白发憔悴,如今仍是报国无路,深感无奈;只好与江月沙鸥为伴,将平生抱负寄托于浪迹江湖的归隐生活。全词情感由抑而扬,由扬而抑,貌似旷达,实则包含着深沉的隐痛,读来令人唏嘘。17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

    38、诗。 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写其他诗文,符合情境即可。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18 C 19B20答案要点:很多人来赏梅是被梅花节的热闹活动吸引而来,他们关注的是梅花的颜色、气味等自然属性,而忽视了梅花高洁孤傲的文化品格、清逸深沉的审美意趣,忽视了梅花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蕴。21答案要点:作者四次赏花,第一次因梅花经济效益不佳被砍伐而失望返回,第三次在梅花节看到的只是喧闹跟风的人群和残败的梅花,第四次在公园看到的是色彩浓艳、造型夸张的春花;只有第二次,由于梅谢人散,作者得以在宁静舒缓的氛围中领略到梅清逸深沉的独特美感,获得了精神享受。标题点出“赏梅”主题及“花谢”背景

    39、,不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意在启发读者体察、对比第二次赏花与其他三次赏花经历的不同之处,感受、关注梅独特的文化品格与审美意趣,进而领会作者对功利浮躁的社会心态和艳俗夸饰的审美趣味的忧虑与批评,对高洁、沉静、含蓄等人文品格的期待与呼唤,暗示、烘托了主旨。【附:文言文译文】 言辞一经内心发出,就关系到荣耀和耻辱,言辞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布久远,可知修饰言辞以独自应对,是古人所重视的。上古时候,人们都质朴简略,当时的言语后人难以理解,须通过解释才能明白。因此要探究道理却记事简略而意义深刻,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周代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文化昌盛,大夫、行人,

    40、特别重视应对辞令,语言委婉而切当,言辞流畅华美而不过分。追寻战国以前,史书记载的言语都可以吟咏朗诵,这不是编写时修改的结果,实在是当时言语本身质朴优美的缘故。如何来核证呢?“山木” “辅车” ,就是当时民间的谚语;“原田是谋” ,是普通众人的吟咏。这些都是草野低贱之人的吟咏,尚且能如此温润和婉,何况身着朝服立于朝堂之上的人呢!由此可知当时人说出的话,被史官们载入了史册,虽然有所加工润色,但终究没有失去本色。但后来的作者,普遍没有远见,记载当时口语,很少能如实而书,反而仿效古人,表示自己考查了古事。因此使得周、秦时候的言辞出现于魏晋时代,而失去了天然的真实,现在和古代因此而混淆,真实与虚假由此而

    41、错乱。只有王劭著齐志 、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 ,叙述西魏元氏政权、北齐高氏政权的史事,直言不讳直书其事,力求体现直笔的原则,地方口语、世俗言谈,由此得以充分彰显。而当今的学者,都责难这二人之书言辞污浊不洁净,语言过于浅俗。其实当时语言的本质就是如此,却把过失推给史臣,犹如照镜子的人看到嫫母太丑,而归罪于明镜一样。近来有敦煌的张太素、中山的郞余令,都以著述并称,自恃有史学才能。郞余令著有孝德传 ,张太素著有隋后略 。凡所编撰当今的语言,都仿照过去的文辞。如果选择言词可以仿效古代的才写,那些难以仿效古语记录的,就忽略不记,可以想象,被他们所遗弃的材料,能记得完吗?江芊骂商臣说:“呀!贱人,难怪君王要

    42、废了你而立职为太子。 ”汉王对郦食其发怒说:“小子,你几乎坏了老子的事。 ”单固对杨康说:“老奴,你死得活该。 ”乐广赞叹卫玠说:“这是谁家生了这样的孩儿!”这些都是当时轻慢的语言,世俗粗野的说法。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被人诵读,但世人都认为前面两句不失清雅,后面两句则特别拙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楚汉与今天相隔久远,事情已成为古事;魏晋与今天年代较近,语言还类似今天。已成为久远古事就称它文雅,还类似今天的就惊讶于它的质朴。天地永存,风俗不会固定不变,后人看今天,也就像今天看往昔。但作者都害怕写出今天的语言,却勇于仿效古代的语言,岂不糊涂吗!善于治理国家政事的人,不选择被治理的对象而能治好,所以风俗无论精粗,都能受到其教化;擅长修史的人,不选择事情而记载,所以语言无论美丑善恶,都能流传至后代。如果所记载的事情都不谬误,语言必定接近真实,几乎就可以与古人接近了,何止只得到古人废弃无用的事物呢!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