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配套教案(共15页)

    • 资源ID:49089       资源大小:10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配套教案(共15页)

    1、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 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2 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

    2、, 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 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

    3、、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3、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六、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序号课题 周次 课时 序号 课题 周次 课时1 水到哪里去了 1 1 13 纸张 10 22 给水加热 1 1 14 纺织面料 11 13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 1 15 *塑料 11 14 冰 3 1 16 合金 12 25 云、雾和雨 4 1 17 月球 12 16 蜡 5 1 18 太阳 13 17 生锈 6 2 19 *月食和日食 14 18 发霉 7 2 20

    5、太阳系 159 推力和拉力 7 1 21 *北京天文馆 1610 浮力 8 211 摩擦力 8 112 找找身边的力 9 2(一) 变化的水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标准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 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 给水加热第三课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四课 冰第五课 云、雾和雨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科学态度、精神、情感、价值观1、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2、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发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定量观察。2、会观测蒸发、沸腾时水温的变化。3、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4、会做蒸发、沸腾和水蒸气凝结条件的对比实验,以

    6、及露、雾、雨的模拟实验。5、具有初步的用差异法进行归纳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6、自行探究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如何加快蒸发,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现象。2、认识谁有三种形态的变化。3、知道雾、云、雨是怎样形成的。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1、水到哪里去了 仪器、实物、抹布 垫板、毛笔等实物2、给水加热 仪器、实物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仪器、图片 冰块、铁罐头桶4、冰 冰块、盐水、黑色铁桶、试管、温度计、记录表等。冰快、盐5、云、雾和雨 仪器、实物、图片 冰块1、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

    7、蒸气,水蒸发时会降温;会做观测蒸发现象时温度变化的实验;学会设计汽油、酒精蒸发的实验;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二、教学重点:认识蒸发是在带走了周围环境的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蒸发时的温度会降低。三、教学难点:认识蒸发时水变化的条件。四、教学准备:仪器、实物、抹布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个水”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水到哪里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 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生观察并记录学生讨论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蒸发现象。教师小结现象2、认识蒸发会

    8、降温。(1)怎样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 再测量一下烧杯中的水温有多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些? (3) 思考;把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水中拿出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4) 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变化并作记录。(5) 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6) 讲述:刚才看到的温度下降的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同学曾发现,学生记录学生讨论运动后身体出大汗这时人会感热,但人体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就是因觉很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热量的缘故。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

    9、觉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一旦身上的水干了,没有了蒸发现象,就不感觉冷了。三、体会、巩固1、实验探究液体有蒸发现象。学生自己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探究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3、阅读课文学生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讨论四、板书设计:4、水到哪里去了吸收热量 变成 水 蒸发 水蒸气(透明、无色、无味道、无气味)2、给水加热一、教学目标: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三、教学难点:知道蒸发和沸

    10、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酒精灯、水、烧杯、试管、铁价台、木夹等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分组练习:点燃、熄灭酒精灯二、学习新课:1、认识沸腾过程:(1) 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会 I 有什么变化? 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会怎样变化?水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猜中有什么变化? 水开时温度怎样 ?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2)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察温度计,有

    11、人观察水。进行实验时,要有人负责在表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3) 汇报观察结果 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 那些气泡是什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 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温度不再提高?(4) 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 98一 100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现象叫沸腾。(5) 。请学生讲解什么是沸腾。想,并做简单记录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三、体会、巩固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蒸发现象,这节课又认识了沸腾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请各小

    12、组讨论一下,在书上记录你们比较的结果。2全班交流3教师可利用投影仪进行小结。布置作业:1打开暖瓶盖时,观察从瓶口冒出的“气”有什么特点? 2在杯内倒人热水,盖上杯盖,过一会儿,观察杯盖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小组讨论四、板书设计:5、给水加热沸腾问题 猜想 实验 分析 结论3、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一、教学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发生凝结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而成的;会做比较冷热不同条件与小水珠形成关系的探究实验及露珠形成的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运用差异法归纳水蒸气凝结原因的能力和类比推理出露珠的成因的能力;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会做比

    13、较冷热不同条件与小水珠形成关系的探究实验及露珠形成的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运用差异法归纳水蒸气凝结原因的能力和类比推理出露珠的成因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器材:玻璃杯、玻璃片、温水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1出示情景图提问:在深秋或初冬季节,我们常见到室内的玻璃上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么?2你认为这些小水珠可能与室内、室外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根据室外冷、室内湿热的情况分析玻璃上的小水珠可能与玻璃的温度和室内的水蒸气有关系。3。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测吗?观察、思考猜测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14、二、学习新课:1、实验探究认识凝结现象。(1) 教师也可以向你们介绍一种对比试验的方法。 (边讲解边演示)在两只同样大的是管理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到盛热水的烧杯口的上方。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时请你们注意观察两个试管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以及在两个试管上发生的现象,写出观察记录。(2) 汇报实验观察结果。(3) 为什么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当两个实验出现了不同现象时,而这两个试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知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水珠,

    15、这就是水蒸汽的凝结现象。2、联想生活中的凝结现象。3、讨论研究露的形成。同学们刚才说到在自然界里常能看到草叶等物体上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露珠。实验探究交流做出分析学生讨论猜测、思考露是怎么形成的呢?说说你的想法。4、做模拟露形成的实验。(1)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露形成的试验。思考:做这个实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在一个铁桶里放些冰和水,这代表什么?怎样增多室内的水蒸汽?(3) 请你观察铁桶的外壁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再用温度计测量铁桶里和铁桶远处的温度,并记下来。(4) 汇报观测记录结果。讨论三、体会、巩固说一说,露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草叶上的露到了中午便不见了?讨论四、板书设计:水珠是从

    16、哪里来的?放热水蒸汽 水4、冰一、教学目标:了解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与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时零摄氏度。初步学会做水结冰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认识水的三种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并感受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教学难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在互相转化时的条件变化。四、教学准备:冰块 食盐 黑铁桶 温度计 试管 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

    17、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水会在什么温度下变成冰? 学生猜想二、学习新课:1、认识水变成冰的条件。认识实验条件(刚开始结冰)教师动手演示实验。交流实验想法观察填写观察记录并小结2、认识水的三种变化。展示水的三种变化循环图,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3、讨论:还有那些物体也会象冰一样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状态的改变?电脑记录并总结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阅读课文:了解制冷计的作用。播放冰棍的图片制定不用冰箱制作冰棍的研究方案。电脑 学生观看学生研究四、板书设计:4、冰放热 吸热水 冰 水蒸气吸热 放热循环变化五、云、雾和雨一、教学目标:知道云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与冷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的现

    18、象;了解雨形成的原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用试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能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云、雾的形成。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了解雨形成的原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用试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三、教学难点: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能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云、雾的形成。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器材:玻璃杯、玻璃片、温水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出示云和雾的图片1谈话:这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说说云雾

    19、有什么不同。2你想知道关于它们什么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研究云和雾是什么,各是怎样形成的。观察提问二、学习新课:1、 观察试验(1) (打开杯盖)看一看杯口处有什么?你认为这是什麽?说说理由。为什么“白气”不是水蒸气?(2) 现在杯口的白气怎样了?注意观察,在杯口处放一块冰,会发生什么现象?(3) 请你推想“白气”时由什么变成的?() 讲述杯子里的水蒸气在杯子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很小的水滴。因此“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2、认识云和雾的成因。() 你能不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的雾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阅读课文,说说雾的形成。() 你能不能想办法在装有

    20、热水的烧杯里模拟雾的形成?()实验中的现象发生在高空是什么?阅读课文了解云的形成3模拟雨的形成想象一下,如果云中无数小水滴碰撞、合并,会发生什么情况?请学生自己设计“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观察、思考、发言思考推理阅读或指名读想象一下,如果云中无数小水滴碰撞、合并,会发生什么情况?请学生自己设计“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三、体会、巩固说一说,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冬季,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白气”?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很容易被水蒸气的现象变化所迷惑,区分不出什么是雾,什么是云,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用事实说话。(二) 、 生活与技术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标准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课 生锈第七课 发

    21、霉第八课 水垢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感受自然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和珍惜植物资源的重要性。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3、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和勇于实践的精神。4、初步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2、具有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3、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4、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物质变化的能力。(三)知识和技能1、人事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工防锈技术。2、认识霉的生长条件,了解霉和人类的密切关系。3、认识水垢的形成。了解人们除垢的方法。6、蜡一、教学目标:1、指导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22、。2、引领学生研究蜡物质的各种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3、在与学生一起做蜡烛的过程中,具有踏实,愿意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会使用托盘填平。二、教学重点:指导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蜡 托盘天平 烧杯 砝码 酒精灯 火柴 试管夹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原来我们都见过天平,大家知道托盘天平怎么用吗?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1、教授学生怎样使用托盘天平。(1)教师讲授:(2)学生示范2、教师演示实验 1 认识蜡的质量变化。1、 指导学生认识蜡是由不同种成分构成的。教师演示实验2

    23、、 你会制作一支蜡烛吗?(在制作蜡烛时要注意安全)3、 指导学生对蜡烛火焰的认识。4、 燃烧后的蜡烛究竟变成了什么?课件课件学生在书上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发言学生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物体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般都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四、教学反思: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对新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状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板书设计:6、蜡蜡 蜡 新物质(光、热)(固体) (液体)7、生锈一、教学目标:1、指导空气(氧气) 、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工防锈技术。2、初步具有探索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3、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二

    24、、教学重点:知道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如何除锈、防锈的方法四、教学准备:金属制品 酒精灯 玻璃瓶 图像资料 砂纸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出示金属制品,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生锈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打磨金属表面与未打磨的金属进行比较。2、你认为金属生锈是怎么回事?3、都有什么原因导致金属生锈的呢?4、指导学生分组实验。5、师生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6、学生谈怎样给生锈金属除锈。7、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2、3(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8、教师小结:打磨并比较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研究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学生实

    25、验三、体会、巩固体会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四、教学反思:学生能够自己携带生活中现有生锈物体,对学生理解生锈现象有很大帮助。8、发霉一、教学目标:1、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2、初步具有探索事物发霉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养成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生认识霉的生长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 塑料袋 霉的样品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初识发霉物体或观察课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发霉现象学生谈对于发霉现象的想

    26、法(认识食物发霉的危害性,并进行安全教育)学生观察学生交流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食物上的发霉现象和橘皮上的霉。2、引导学生推想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师生小结: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在显微镜下认识霉的颜色和形态。5、小结:霉是一点点生长成丝状,最后使物品发霉,发霉是霉的生长发育过程。课件学生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看三、体会、巩固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不让物体发霉你准备怎么办?小结: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谈话:介绍霉和人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四、教学反思:教师在上课中让学生多看发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发霉的原因,课堂中要多交流多用学生身边发霉的事情说话。浮力一、教学目标:知道水中的

    27、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计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具有初步的定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知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学难点:知道物体占据水的空间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四、教学准备: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塑料泡沫、橡皮泥、带盖的小瓶、橡皮筋等常见物体。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媒体 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教师演示实验(量筒的水中插入塑料管) ,将火柴棍弹起来。提问:火柴棍是被什么弹起来的?(塑料管)塑料管是从哪来的力将火柴棍弹起来了?(水的浮力)学生观察二、学习新课:(一)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今天老师也给同

    28、学们准备了一些物体,都有哪些物体也像这个塑料管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底?(学生实验并汇报)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那沉入水底的物体呢?(学生讨论猜测)3、学生设计实验。(1)我们要想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一下呢?(2)学生设计实验(交流并讨论)(3)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及过程。 (重点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提示)(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a、 在空气中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力,记录测力计的读数。b、将物体缓慢放入水中,再记录测力计的读数。b、观察比较测力计读数有什么变化。d、再用其他沉在水中的物体实验。(5)教师讲解实验中记录表的填写要求。4、学生实验并汇报(同时计算出沉入水中分组器材学生观察学生实验学生猜测学生交流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物体的浮力)5、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为什么浮不上来呢?(学生讨论)(二)设计如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你能够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在水面上吗?动手试一试。2、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泥能够浮在水面上也能够沉入水底呢?是什么原因呢?3、教师总结规律并出示投影:(书上填空知识) 。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为学生播放生活中运用浮力的图片(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时间教师灵活掌握)学生分组讨论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配套教案(共15页))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