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 资源ID:26770       资源大小:19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炼钢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 氮气用作保护气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天然气燃烧 B 葡萄酿酒 C 冰雪融化 D 光合作用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4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

    2、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大量灭火器扑灭,并致电 120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D 碱液沾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6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得一块橡皮的质量是 23.43 gB 用 100mL 量筒量取 4.6mL 水C 为了节约药品,取药品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D 实验室制取 O 、H 、CO 等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7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错误的是A 硫:淡蓝色火焰 B 铁:火星

    3、四射C 镁:耀眼白光 D 碳:白光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9下列叙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是银白色固体B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C铜容易传热、导电D钨有很高的熔点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D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铁锅生锈 C香水挥发 D矿石粉碎12

    4、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B、称量物体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D、取用固体药品时可以用手。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C用食醋除去水垢 D天然气用作燃料1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 KNO 3NaNO 3 B MgMgO C Na 2CO3NaOH D H 2OH 2二、填空题1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 环节;(2)

    5、“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 环节;(3)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5) “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 (填上述数字序号)16 (4 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 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4)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17观 察 与 比 较

    6、 是 化 学 学 习 和 研 究 中 经 常 使 用 的 科 学 方 法 。 请 结 合 下 列 实 验 , 回 答 问 题 :甲 乙 丙(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2)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_。(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_(填“a”或“b” )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 HCl 的质量比为_。18 (5 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

    7、应。下图表示碘化氢(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碘化氢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H2和碘(I 2) ,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A B C(粒子碰撞示意图) A、B、C 三图中表示碘化氢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图 (填字母序号)。 若要得到一个氢分子,至少需要 个碘化氢分子碰撞。 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 分析反应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该反应中碘化氢与氢气之间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9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_;B_;E_;F_。(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_;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

    8、用的仪器是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20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_:(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2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加热前试管外壁上的水没有擦干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加热时没有时不时地移动试管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加热试管其中与之相关的是_22 (4 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9、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C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壁向水中缓缓加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将稀盐酸滴到 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 pHE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 NaOH 固体放在右盘纸上称量G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三、综合题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1)写出下列序

    10、号仪器名称:_;_(2)甲同学从如图中选择 A、D 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来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必须等到_才开始收集,收集完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分析产生该现象的是原因可能是_(4)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得的氧气,结果不纯,原因可能是_(答出一条即可)(5)同学们称取一定质量的 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 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 I:反应生成的 MnO2分解放出 O2;猜想:反应生成的

    11、 K2MnO4分解放出 O2;猜想:反应生成的 K2MnO4和 MnO2分解都放出 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 MnO2,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 K2MnO4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 II 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 3固体加热制取 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 KMnO4固体与 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 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 KMnO4在 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实验反思】通

    12、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 A 是实际操作图,图 B 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 C 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 B 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_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 ag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当溶液的 pH=7 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2)根据图 C 的 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

    13、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该反应的实质为_。(3)40g 氢氧化钠溶液跟 73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这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四、科学探究题2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实验探究】同学们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操作甲 乙 丙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现象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 _铝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_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交流讨论】(1)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上述方案可以优化,_(选填“甲” 、 “乙”或“丙

    14、” )试管的实验时多余的(2)洁洁认为,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稀硫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稀硫酸消耗完) ,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两种插入顺序,请你补全顺序二:顺序一:Cu Fe Al;顺序二:_洁洁按顺序一做实验时,发现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片刻后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迁移】为了回收金属,同学们将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 ,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_。2

    15、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方案设计】小红、小林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设计者方案步骤 预估现象 预估结论小红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_,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小林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方案反思】请分析另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

    16、分是什么?【做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 NaCl、HCl、NaOH ; 小红猜想:溶质只有 NaCl小林猜想:溶质有 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填化学式)小红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 小林猜想正确_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物理性质。A 中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B 是利用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C 是利用铁能与水、氧气反应;D 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 B。考点:物质的性

    17、质与用途2C【解析】A、天然气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A【解析】A、不能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错误;B、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正确;C、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正确;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8、,正确。故选 A。4A【解析】A、缝衣针淬火处理后硬度变大,不容易弯曲错误;B、铅笔芯中含有容易导电的石墨,可以做导电性实验正确;C、常用食品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可以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正确;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正确故选 A5 A【 解 析 】试 题 分 析 : 根 据 化 学 常 识 分 析 。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抹布铺盖,不必用大量灭火器扑灭,也不用致电 120,错误;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可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正确;C、 误服氯化钡溶液,要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

    19、院救治,正确;D、 碱液沾在皮肤上,在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 故 选 A考 点 : 常 见 的 意 外 事 故 的 处 理 方 法点 评 : 关 注 生 命 安 全 是 当 今 社 会 的 热 点 , 也 是 化 学 考 查 的 重 点 , 所 以 在 平 时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 要注 意 积 累 相 关 方 面 的 知 识 ; 要 能 防 患 于 未 然 , 要 知 道 在 意 外 发 生 时 , 合 理 的 救 护 措 施 可 以 把 损失 降 到 最 低 , 而 盲 目 乱 动 非 但 于 事 无 补 , 甚 至 会 使 损 失 更 大 。6D【解析】A、托盘天

    20、平一般能精确到 0.1g,用托盘天平称得一块橡皮的质量是 23.43g,实验记录错误,因为不可能精确到 0.01g,故 A 错误;B、量取的液体体积应与采用的量筒的量程接近,所以不用 100mL量筒量取 4.6 L水而用 10m量筒,故 B 错误;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制定的容器内,不能带出实验室,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放回原瓶;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实验,故 D 操作正确。故选 D。7A【解析】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1、; D.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选 A8C【解析】试题分析: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属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的物质,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故选 C考点:物质的变化9B【解析】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正确;C、物质的导热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物质的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10D【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正确;B、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可用洗洁精洗

    22、涤餐具上的油污,正确;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正确;D、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错误。故选 D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1B【解析】试题分析:冰雪融化;香水挥发;矿石粉碎这三个变化中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2A【解析】试题分析:A、符合倾倒操作要求,以免标签腐蚀,正确;B、天平应为左盘物品,右盘砝码,错误;C、滴瓶上滴管为专用,洗涤反而会引入水,稀释药品或使药品变质,错误;D、易产生危险,错误。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3B【解析】试题分析: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是利用焦炭的还

    23、原性,焦炭与铁的化合物反应,还原出铁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是利用酒精挥发吸热,使体温下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 B 正确;C、用食醋除去水垢是利用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而除掉,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 C 错;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 D错故选 B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4A【解析】A、KNO 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 NaNO3,此项错误。B、可

    24、将镁条点燃实现转化。2Mg+O 2点燃 2MgO 此项正确。C、可通过 Na2CO3+Ca(OH) 2=2NaOH+CaCO3 此项正确。D、可通过电解水实现。2H 2O 通电 2H2+O 2考点:物质间的反应点评:本题通过物质间的转化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反应。15 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1) 、 (3) 、 (4) 、 (2) 、(5)【解析】(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

    25、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 “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对实验进行简单的证总结评价,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1)、(3)、(4)、(2)、(5)。16 (1)低于滤纸边缘。 (2)石棉网。 (3)用水润湿。 (4)用湿抹布扑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三靠、两低、一贴”分析,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边缘;(2)烧瓶的底部较大,不能直接加热,要垫石棉网使烧瓶受热均匀;(3)玻璃管

    26、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4)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考点:实验基本操作17 (1)空气 (2)氧气 (3)a 11 【解析】气体相对于固体和液体,气体分子间距离大,更容易被压缩;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分同时接触;镁比铁活泼,因此镁、铁同稀酸反应,镁反应剧烈,故 a 为镁,最后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 H2来自于稀酸,故稀酸质量相等18 C 2 分解 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为新的分子(答案合理即可) 128:1【解析】试题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A、B 两图分子碰撞

    27、后没有形成新的分子,没发生化学变化,C 图中碰撞后形成了氢分子和碘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2)由生成氢分子的图示可得知,一个氢分子有两个氢原子,而一个 HI 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故每两个 HI 分子碰撞后可生成一个氢分子。(3)由图 C 可知,HI 分解后可生成氢气和碘两种物质,故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根据图 C 可知,化学变化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结合的变化,变化过程为反应物的 2 个 HI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 H2分子和 I2。即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变化通过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结合而发生。(5)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个数乘积之比,根据图 C,反

    28、应物 HI 与生成物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2:1,则该反应中碘化氢与氢气的质量比=(1282):2=128: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点评: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其实质为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生成物的分子。19 集气瓶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C A E F【解析】(1)标号仪器分别是: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2)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酒精灯,故答案为 C;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用集气瓶,故答案为 A;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应有存液装置和挤压排气装置,可用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E;量取一

    29、定体积液体时,用量筒,故答案为 F。20 (1)玻璃棒;(2)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沿或仪器本身不干净;(3)蒸馏【解析】试题分析:过滤的过程中需要玻璃棒引流,所以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沿或仪器本身不干净;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考点:水的净化21【解析】试题分析: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会导致试管破裂,错误,加热前试管外壁上的水没有擦干,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正确,灯芯温度较低,故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正确,加热前要预热加

    30、热时应用外焰对准液体加热,不要时不时地移动试管,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沸腾时溅出伤人,并不会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错误,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加热试管,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正确,故选考点:试管破裂的原因22 BCDG【解析】试题分析: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若有剩余应该放到指定容器内,如果放回原瓶,会导致污染试剂,错误;B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上出现的难溶物质是碳酸钙,用稀盐酸洗涤,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钙;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壁向水中缓缓加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D将稀盐酸滴到 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 pH,正确;E各

    31、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 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腐蚀性强。错误;G.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正确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23 试管 集气瓶 2H2O22MnH2O+O2 B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I 和 III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是否复燃 【答题空 10】否,加入高锰酸钾后,高锰酸钾受热会分解生成氧气,而且产物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也会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氯酸钾分解的最低温度【解析】 (1)仪器的名称是试管;仪器的名称

    32、是集气瓶;(2)AD 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故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MnO2 2H2O+O2;(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选 B 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含有试管中的空气;水槽中变为紫红色可能是因为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通过导管进入到了水槽中;(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集气瓶中有空气的话,会使收集的起不纯;(5)加热二氧化锰后质量不变说明二氧化锰没有分解,则猜想 I 和 III 是错误的;直接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是否复燃,如复燃,则说明有氧气生成;高锰酸钾

    33、不是催化剂,而是加入高锰酸钾后,高锰酸钾受热会分解生成氧气,而且产物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也会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的最低温度是多少,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做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等,合理即可。24 NaOH 溶液 HCl、NaCl Na+ 、Cl - H+ 、OH - 酸解离出的 H+和碱解离出的 OH- 结合生成 H2O / H+和 OH- 结合生成 H2O 10%【解析】 (1)坐标的 pH 变化是由小于 7 到大于 7 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ag 时,溶液呈现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

    34、和氯化钠;(3)当溶液的 pH=7 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即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5)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5%=3.65g;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NaOH+HClNaCl+H 2O40 36.5x 3.65g4036.5g解得:x=4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100%=10%;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25 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铝铁铜 2Al + 3CuSO4 = Al

    35、2(SO4)3 +3Cu 丙 Fe Cu Al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铜 铜、铁 铝【解析】 【实验探究】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说明铝能置换出铁,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铁丝伸入硫酸铜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AlFeCu;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交流讨论】(1)由甲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乙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AlFeCu,所以不需丙实验,故选丙;(2)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先插入铁片,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中再伸入铜片无现象,因为铜不能与氯化亚

    36、铁反应,再伸入铝片时,不产生气泡因为盐酸消耗完了,但是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的表面会析出金属铁;也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片刻后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可能铁丝生锈,硫酸先和表面的氧化铁反应,再和铁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拓展迁移】将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一定能置换出铜,可能有铁,而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物,则不溶物中一定无 Fe、Al,一定有 Cu;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 Al。点

    37、睛: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三个:(1)它表明了所列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2)它可以帮助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它还可以帮助判断金属能否与金属的化合物(即盐)溶液发生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26 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 小红 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NaCl 、NaOH HCl 与 NaOH 能反应,不能共存 有气泡产生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含铜离子的其

    38、他溶液也可)【解析】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设计者方案步骤 预估现象 预估结论小红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小林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小红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 NaCl、HCl、NaOH ; 小红猜想:溶质只有 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 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 NaCl 、NaOH。小红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HCl 与 NaOH能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小林猜想正确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