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XX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23554       资源大小:838.7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XX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1、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30 题共 45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我们的中国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

    2、响,作为大一统的主要因素,C 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B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 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郡”的信息,排除 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 13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封皇子为诸侯王,皇帝与诸侯王的亲缘更近,故 B正确,D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取代异姓诸侯王” ,排除 C。3.

    3、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的三公九卿, 是秦朝的三公九卿, 是明朝的“ 废丞相,权分六部”,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D 项,ABC 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最早和最晚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4.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4、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秦到唐末的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之间徘徊,如此反复说明中央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困局,B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地方管理的困局,反映不出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排除 C;材料无法表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排除 D。故选 B。5.马可波罗行纪中曾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 辽阳行省 B. 岭北行省 C. 甘肃行省 D. 云南行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考查学

    5、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划分,东北地区应该是属于辽阳行省管辖,故应该选择 A;B 项是管辖包括今俄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等地区,排除;C 项是在西北,排除;D项是在南方,排除。故选 A。6.“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闭关锁国政策C. 朝贡贸易体制D. 封建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

    6、差别”指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说明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D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B;朝贡贸易体制不符合“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 ,排除C。7.以下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礼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清代军机处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谕旨,有起草谕旨之权。故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军机处8.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

    7、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 ,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 。这些做法A. 消除了吏治的腐败B. 客观上有利社会公平公正C.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 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可知,明朝实行较为完善的司法制度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故 B 项正确;吏治的腐败是不可能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材料是古代司法制度发展的表现,与社会秩序无关,故 C 项错误;司法制度作为整顿吏治的重要方式,但与监察制度无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9.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

    8、,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这说明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A. 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B. 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 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D. 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曹魏时期战乱多,大量的人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知所去,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推行了九品中正制,所以本题的材料实质上是在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A 项正确;材料没有恢复汉朝察举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 B;材料

    9、未体现曹魏的选官标准问题,排除 C;材料未体现引发乡民议政的热潮,D 项排除。故选 A。10.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 谷物种植B. 房屋建造C. 陶器制作D. 牲畜饲养【答案】A【解析】【详解】促使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谷物种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表现,故 A 项正确。房屋建造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故 B 项错误。陶器制作是原始手工业的表现,牲畜饲养是原始畜牧业的表现。故 CD 两项错误。11.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 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

    10、遗址发现农具铁范 28副 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B. 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 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D. 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可知,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很高,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说明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故 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情况,故 A错误;河北西家庄赵国遗址、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都是战国时期的遗址,无法体现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推广铁农具,故 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河北西家庄

    11、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 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 28副 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 85%”,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分析解答。12.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影响社会需求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存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有封闭性,从而遏制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故 B 项正确;“工商食官”指的是官府垄断工商业,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故 A 项错误;C、D 两项是影响社会需求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点睛】 “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是关键信息。13.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

    13、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B.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商人地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 B 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A 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

    14、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 C 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 D 项。故选 B。14.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原始社会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可能出现在汉墓中,故 A项错误。我国夏商周时期已出现青铜制品,铜器生产技术日益成熟,铜壶出现在汉墓中的可能性亦很大,故B项错误。青花瓷最早在唐代出现,元朝时最为繁荣。该墓葬为汉墓,因

    15、此不可能出现青花瓷产品,故 C项正确。我国商周时期已经出现漆器,漆器出现在汉墓中的可能性很大,故 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5.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 “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 ,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 “船只货物入官”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A. 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 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C. 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D. 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据材料“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而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6、即“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故 C 项正确;重农抑商不属于历史发展趋势,故 A 项错误;“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也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故 B 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也没有挑战专制统治,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的设问关键词“从历史发展趋势看” ,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到“新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6.钱穆先生认为“(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 “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 。他认为汉儒推崇孔子是更注重安贫乐道传道授业通经致用德治仁政。A

    17、.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目的不是学习教育之类的,而是政治统治的应用。材料“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 ”体现的信息就是把“(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中的后者明确提取出来。故更注重的是通经致用和德治仁政,而非安贫乐道与传道授业 。综上所述,D 项正确,排除 ABC。17.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儒家治国

    18、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体现孔子以德、礼治国,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说明荀子主张以礼乐治国,并且提出以“法数”约束百姓,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C正确,D 错误;A 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排除 B。18.公元前 651 年,管仲在葵丘会盟并发布文告,其文告中有“毋易树子, 毋以妾为妻, 毋使妇人干国事”等内容;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 徒三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 ”其变化表明A. 妇女地位的低下 B. 法律取代

    19、了礼教 C. 宗法观念的强化 D. 礼乐制度的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它规定了嫡庶长幼之别,假如以妻为妾等现象出现就破环了宗法制,从春秋时只是不允许,到了唐朝则有明确法律规定并有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可看出这是在强化宗法制原则,C 项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一直低下,A 项不正确,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崩溃,D 项错误。故选 C。1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

    20、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A. 导致秦短命而亡B. 有利于君主专制C. 不利于巩固政权D. 更有利于百姓【答案】D【解析】“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的信息说明郡县制比分封制进步,更符合百姓的利益,故 D项正确;材料评价的事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故 A和 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点睛】本题是以王夫之的言论作为情景考查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材料中“为天下计,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是解题的关键,首先要突破文言文的障碍。20.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 年)抄本论语郑氏注 (部分) ,12 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

    21、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此文物可佐证A. 唐朝人大多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B.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C. 雕版印刷术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D. 书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从材料中看不出“唐朝人大多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排除 A 项;据材料信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 年) 抄本 论语郑氏注 ”可知儒家文化在西北有所传播,故 B 项正确;材料是指“ 抄本” ,不是雕版印刷术,排除 C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书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排除 D 项。故选 B。21.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

    22、填写A.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 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C.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 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所以排除 A 选项。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 16 世纪以后,排除 B 选项。C 选项指宋明理学,符合题干的要求。 本草纲目 成书于 1578 年,排除 D 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时间22.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 发展

    23、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 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D.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的含义是“君主受命于天”,故答案为 D。董仲舒是创立了“ 天人感应”,而不是“发展” 。其他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董仲舒的新儒学 君权神授23.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 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 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

    24、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A. 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B. 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C. 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D. 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数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从两汉时期到明朝中国古代的数学逐渐由服务于生产生活实际,到逐渐进行数学原理的推理,到明朝时又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数学呈现由服务于生产实际的传统到研究数学原理的具有近代色彩的发展特点,A 项正确;B、D 两项对材料解读片面,只表述了材料一部分信息,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儒学传统的冲击,排除

    25、C。故选 A。24.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 ,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 C 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

    26、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 D 项正确。25.公元前 3 世纪,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 ,此时罗马法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二者A. 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 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 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 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律和罗马法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秦统一六国后, 秦律 ”、 “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等,实际上考查秦律与罗马法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 秦律是在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的,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两部法律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

    27、要,故 A 项正确;B 项只符合秦律 ,应排除;C 项只符合罗马法,应排除;材料中的两部法律无法得出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结论,D项排除。故选 A。26.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主要在于A. 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B. 是小国寡民的产物C. 能充分调动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D. 有利于实现民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而不是人民的民主,所以 A 选项

    28、是错误的。B 选项不是它的优势;C 选项说法正确;D 选项是一种结果。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2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A. 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B. 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C.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考查罗马法对后世

    29、资本主义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的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理性精神,故 A 项正确;后世资本主义法律的制定是以罗马法为参考,并不是罗马法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故 B 项错误;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不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故 C 项错误;罗马法为巩固罗马帝国提供了保障,但是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罗马法特点28.罗马帝国征服的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面对

    30、这种情况,罗马当局和法学家制定了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与亚洲行省、北非行省的商贸经济往来,为此,罗马规范了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并制定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故正确;材料未涉及平民贵族关系,故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维护奴隶制度的问题,故排除。故组合正确,故选 A。29.下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局面的共同原因是A. 社会变革的推动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民主制度的保障 D. 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

    31、思想的起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地理环境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主制度的保障”都是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 年公元前 399 年)生活在伯里克利改革确立的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两者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的结果,故 A 正确。故选 A。30. 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 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 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 ”对 此理解最为准确的

    32、是A. 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 统治B. 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C. 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D. 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 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 ”,亚里士多德是认为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故选 D;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并非探讨民主本身,排除 A;材料没有比较集体与个人统治的关系,排除 B;材料没有探讨民主的形式问题,排除 C。故选 D。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缺陷第

    33、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二材料解析题(31 题 16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5 分,34 题 10 分,共 56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材料二: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

    34、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 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下之变局”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秦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

    35、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4)综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趋势。【答案】 (1)分封制; 宗法制。加强地方统治;贵族垄断权力;贵族的团结和统治稳定。(2)统治阶级由贵族世袭到皇帝,官员多出自布衣。分封到郡县制,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确立。(3)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文化上:宋代理学,儒学思想世俗化; (4)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集权程度不断加强。【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

    36、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加强地方统治、贵族垄断权力、维护贵族的团结和统治稳定等角度回答。(2)本题考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等信息,可以得出变局;

    37、第二小问,注意题干“从西周到秦汉”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分封到郡县制、中央集权、皇帝制度确立。(3)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 “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可以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史实来说明即可。(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趋势,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集权程度不断加强的角度思考即可。32.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的地位由边缘到中心,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

    38、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 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汉到隋江南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 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2)根据材料三

    39、,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影响。材料四:(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材料五: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 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这些特征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答案】 (1)变化: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原因:人口南迁;先进技术传入,江南的不断开发。(2)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

    40、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影响: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3)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明清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冲击传统伦理观念,推动奢侈之风流行。【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汉到隋江南地区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变化一问,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信巫鬼,重淫祀。 ”和材料二“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变化;原因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人口南迁、先进技术传入

    41、、 江南的不断开发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位于交通便利之区”、 “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 “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特点;影响一问,根据材料“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回答。(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分析的能力。社会风气一问,根据材料“豪门贵室,导奢导淫,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而好讼致穷”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

    42、;内在联系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冲击传统伦理观念,从而推动了奢侈之风流行。33.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 4800 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 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摘编自新全球史(

    43、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秦朝驰道和罗马帝国大道的共同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与罗马帝国交通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材料三: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 ,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 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 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2)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材料四:2

    44、006 年,我国做出大运河申遗的决定。经过 8 个省市和 13 个部委的协调准备,2014 年 6 月 22 日,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申遗相关负责人姜师立表示“这次大运河申遗,其沿线人口占全国的 15%,沿线城市创造的 GDP 占了 25%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 ”澎湃新闻 2017 年 7 月 12 日(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有利条件及申遗成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答案】 (1)特点:道路很多;分布极广,延伸到国内大多数地区。作用:有利于帝国统一,巩固帝国疆域;促进经济贸易流通;有利于文化交流传播。(2)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

    45、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3)有利条件: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政府的重视。历史意义:保存大运河沿岸文化遗存,传承古代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遗产。现实意义: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沿岸的联系,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秦朝驰道和罗马帝国大道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共同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地图,两者共同点可以从道路的数量、道路的分布的角度来回答即可。历史作用一问,根据材料二“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 “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

    46、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回答。(2)本题考查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和概括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 “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大运河延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3)本题考查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有利条件及申遗成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条件一问,根据材料三“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和材料四“经过 8 个省市

    47、和 13 个部委的协调准备”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载体 、展现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政府的重视等角度回答 。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保存大运河沿岸文化遗存、传承古代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遗产思考。现实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大运河沿岸的联系、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回答。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 ,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

    48、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 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答案】(1)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49、。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认识:黄宗羲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解析】(1)主张:根据“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得出经济上富民、惠民;根据“与民同乐 ,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得出政治上宽民、爱民;根据“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提炼出思想上教民、化民。意义:由材料信息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得出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思想:根据“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得出反对君主专制。原因: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3)认识: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思想是对儒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XX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