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 资源ID:166966       资源大小:45.1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 国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重点)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重点)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

    2、福。 知识点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 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 护; 2.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知识点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三部分) a.中国工人阶级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b.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3、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c.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2.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对象和最终目标 (1)在共产党成立之前,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 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

    4、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4.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 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二框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知识点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

    5、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时间事件) 1949-1952 恢复国民经济; 1953 年 12 月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 年颁布我国第一部宪法; 1956 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意义(重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知识点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 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 年 1

    6、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重点必背) 2. 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改革开放的目的(重点)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 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再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课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知识点一:党的

    7、性质和宗旨(重点必背) 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 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3.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 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知识点二:党的执政理念 1.“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

    8、,中国共产党始 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5.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重点) (1)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 慧,切实做到仅仅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3)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 设为

    9、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知识点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点补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没有毛泽东思想, 只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10、俱进、 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知识点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共产党员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 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2. 决定性因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3. 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不断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第三课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框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知

    11、识点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 我国宪法规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2.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等。 总的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知识点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力 1. 要求和体现 (1) 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 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 的领导制度

    12、体系; (2) 体现: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原因 (1)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复兴; (2) 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可靠的保障。 第二框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知识点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13、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 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 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3.重要性 (1)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 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 存亡。 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 强有力。 知识点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4、 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 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 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 效治理国家, 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 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框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

    15、主 知识点一:我国的国体 1.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知识点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 民主的概念: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 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 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 最广泛的民主表现: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4) 最真实的民主表现: 在政治保证上; 在制度和法律保障上; 在实现方式上; (5)

    16、 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建立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第二框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知识点一: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1. 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有效维护国 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点) 2.国家性质

    17、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的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识点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 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 (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

    18、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 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 行使权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性质: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2)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 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 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 职权。 (5) 专门委员会:为了

    19、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 导。 知识点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中,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 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 人大代表的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3.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 人大代表的义务 在人大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

    20、经常听取意见 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2. 我国国家性质与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21、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 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方面,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最充分地体现了社 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国家的其他制度, 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 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四点) 人民代表大

    22、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第一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 民主党派的性质:各民主党派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23、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确立和发展: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 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特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 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根本的活动准则:遵守宪法。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 1它有利于发

    24、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3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知识点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 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 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 政的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

    25、是我国的国情之一 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 比一般行政地方拥有更多处理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事务的自主权;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 一个中央政府。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知识点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 原因: 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

    26、赖。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 的一致。 (3)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 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的制度。 (2)内容: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 导与民

    27、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地位: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5)优越性:它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 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知识点 3: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 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点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性质: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

    28、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知识点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基层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3)民主决策(4)民主 管理(5)民主监督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知识点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是人类

    29、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 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 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生产、存在和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 3.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

    30、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 定和认可是国家创新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社会规范。 5.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 用。 6.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意志的体现。 知识点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

    31、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人民的实践。 2.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3.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知识点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32、的重要依 托。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知识点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重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 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33、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根本遵循。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知识点 1:法治国家的内涵(四点)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 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2)坚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 力。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

    34、加强对权力 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知识点 2:建设法治国家 1.措施: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内容: 推进宪法实施。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3.意义(重点)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第二框 法治政府 知识点 1: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知识点

    35、2: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 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措施: (重点)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等。 3.意义 (1) 对政府自身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政府, 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 积极履行职责,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对人民与社会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

    36、织的沟 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第三框 法治社会 知识点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知识点 2:建设法治社会 1.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2.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 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 信

    37、法、 用法的氛围, 增进社会共识, 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 1:科学立法的内涵 1.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2.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3.要求: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 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知识点 2:推进科学立法 1.要求: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

    38、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第二框 严格执法 知识点 1:严格执法的内涵 1.内涵: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原因: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 全面履行职能。 3.意义: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建 设法治政府。 知识点 2:推进严格执法 1.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严格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 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

    39、 第三框 公正司法 知识点 1:公正司法的内涵 公正司法, 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要求:司法的程序要求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知识点 2: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力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 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第四框 全民守法 知识点 1: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40、务的状态。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 者。 2.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知识点 2: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 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 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 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 责任。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背诵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