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随堂练习(含答案)

    • 资源ID:16334       资源大小:5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随堂练习(含答案)

    1、课题 2 氧气第 1 课时 氧气的性质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B液态氧是无色的液体 C氧气易溶于水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4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

    2、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5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6老师在实验室给学生做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1)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 _。(2)如果实验中取出燃烧匙时硫仍在燃烧,这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_ _(填序号)。A让硫在空气中继续燃烧B立即放入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 _。7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 _。(2)瓶中装

    3、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 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_。(4)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 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 _反应。(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 _(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_ _。8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9现有 A、B、C、D 四种物质。A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在 A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

    4、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C。D 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 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 A、B、C、D 各是什么物质。A_ _;B_ _;C_ _;D_ _。10某同学对一个储气筒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 _。它的物理性质有_ _(答一条),化学性质有_ _(答一条)。11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请你根据如图所示写出硫黄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同点(两圆重叠区域)和不同点(重叠

    5、区域以外的部分)。 _ _。_ _。_ _。参考答案1D 2A 3 D 4C 5D6(1) 硫氧气 二氧化硫(SO 2 SO2) 。 点 燃 点 燃 (2) B 防止污染环境 7 (1) 起引燃作用 。(2)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FeO 2 Fe3O4) 点 燃 点 燃 化合(5)不能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8 C9A 氧气 B 硫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10氧气 密度比空气的大 可助燃等 11 生成物是气体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生成物是固体 第 2 课时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1生活中常见

    6、的下列变化中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A电灯发光 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食物腐烂 D金属器皿锈蚀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葡萄糖氧气 水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镁氧气 氧化镁D水三氧化硫 硫酸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

    7、合反应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所有的氧化反应都不属于化合反应5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A都发光 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6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7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X 化合反应 Y 氧化反应BX 纯净物 Y 混合物CX 物理变化 Y 化学变化DX 化学反应 Y 化合反应8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

    8、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记录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红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的气体都有刺激性气味 通过 A、B 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_ _。9如图,A、B 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你根据两圆的关系回答问题:(1)C 表示的意义是_ _。(2)判断下列三个反应属于图中的哪种类型(填“A” “B”或“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_ _ 点 燃 氯化氢氨气 氯化铵。_ _铜氧气

    9、氧化铜。_ _ 加 热 10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氧 气 化 学 性 质 能 支 持 燃 烧( ) S、 P、 Fe等CO、 CH4、 C2H5OH等 )使 其 他 物 质 缓慢 氧 化 ( ) Fe等C6H12O5等 ) )AS、P 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 在、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类反应放出热量,类反应吸收热量参考答案1 A 2 D 3 C 4 C 5 C 6 B 7 A 8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点 燃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 燃 9 (1)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2) B A C 10C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氧气随堂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