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

    • 资源ID:138943       资源大小:7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甲诗作者为 代诗人 ;乙文作者为 文学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起

    2、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4)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 ,对此, 我们要 、 地面对。 3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宣苦读成才 第 2 页(共 23 页)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 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

    3、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 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 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 【注释】刘公宣:即刘宣。 卫使:人名。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 考中解元。 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加点字。 为 卫使畜马 为 而文恭知人之益 著 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3)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4)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 ; ;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38 分)分) 4 (18 分)阅读下文

    4、,完成下列各题。 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 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 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 宅之物。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 。这究竟是为 什么呢? 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 来之物。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 中原地区的记载。 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 ,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明珠、 文甲、通厚、翠洞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

    5、象、狮子、 第 3 页(共 23 页) 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 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 狮子没有出现过。 先秦时期有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 穆天子传中提道: “名兽使足走千里, 狻猊(麑) 、野马走五百里。 ” 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麑,如虦貓,食虎豹” 。从 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狻麑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但是狻麑 又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麑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 话中。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

    6、很多。因为古代虽 然开通了丝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 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城之后,民间的工匠、 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上述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 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东汉至魏晋南 北朝期间,雕匠们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更注重石狮的神似,于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尽一 切可能赋予狮子威武、凶猛的形象。从四川雅安高颐阙前石狮身上的翅膀便可看出

    7、一些 端倪。 隋唐时期,虽然狮子除了看守陵墓之外,还用来镇守宫殿、大门,但造型上仍然继承 了前代的许多特点。宋元时期,石狮的形象虽然仍有唐之遗风,但是唐代狮子那种昂扬 雄浑的神韵和狞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大大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驯柔情的世俗意味。造 型中的狮子挂铃铛,悬带,飘彩巾,吊红缨,体积也日渐缩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 到了元明清时期,石狮的雕刻从宫廷走向民间,发展出很多的风格,地方特色也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段时期雕刻出来的石狮更加精致一些细节(比如颈部的项饰)也 开始变得多样。尤其是清代与唐宋狮子相比,神韵不足,精细有余。 清代晚期之后,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

    8、了它作为工艺 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石狮甚至像一种 宠物,失去了威风凛凛的感觉。 _, 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_, 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 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第 4 页(共 23 页) 选自读写月报 (有删改) (1)请简析标题“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的妙处。 (2)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请根据文意,将下列石狮的艺术风格信息与相关朝代连线。 体积缩小,温驯柔情 魏晋南北朝 地方特色,精细有余 隋唐时期 富有想象,威武凶猛 宋元时期 昂扬雄浑,狞厉威严 明清时期 (4)联系全文,请在第(

    9、11)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以总结全文。 ,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 ,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 的相似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5)有人认为本文第(4)段不必放入文中,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5 (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陪母亲过年 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 z mi 也都正值意气风发。为了生意,为了 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到一起。而今年, 在一个月前,我们几个已经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 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她身边,她 一个人寂寞又孤苦。

    10、我们心里都很内疚。 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 “么妹,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大姐说: “你猜我做了什 么?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 ”临了,大姐又加了一句: “我 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 ” 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 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成员,足足 坐了两桌。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 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 大家一致认为, 母亲最疼的人是我。 原因是: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多分一些。还有, 第 5 页(共 23 页) 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

    11、,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追得他们满院子跑。 我不服气地说: “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子、涨红着 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幺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我”说到这 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几个也都笑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能把重点放 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 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的威望。母 亲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去做什么。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总得有协助 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所以

    12、,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欢。 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 “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露出来的。 ” 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去看母亲,母亲 正开心地笑着。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他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去年,母 亲到我家过年时,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母亲说,我们家里,付出最多的 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少,只能留在农村。 ” 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 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

    13、母亲所说的那样:付出的最多,得 到的最少。 我们 _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_我 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 “姐,我们敬你了。 ” 此时,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空。 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在这个大年夜, 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望着我们,那 眉目、那神态都与从前一模一样。 (选自南方农村报 ) (1)请在第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 mi (2)请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我们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 第 6 页(

    14、共 23 页) A三三两两 B惶恐不安 C激动感慨 D不约而同 (3) “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段,请说说用 意。 (4)本文第三次描写了母亲的笑,请细读两处,说说笑的寓意。 (5)下列对第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 B表达了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 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的温馨氛围。 D隐喻母亲面对孩子的孝顺的欣慰满足。 (6)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2 分)分) 6 (13 分)11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滨江建设表示肯定。 杨树浦是“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

    15、上世纪三十年代,30 多家纺织、造船、造纸等不同工 业企业在此集聚,杨浦滨江是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百年工业的先行区。如今,昔日的工业 遗址变成了生活秀带,年长者常来怀旧,年轻人寻找时尚,某校学生小明周日也慕名前 来“最美滨江”游览。 (1)下了公交后,小明准备向一位老爷爷问路,请为小明选一句最得体的问法。 A嗨,您好呀!请问到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怎么走? B爷爷,打扰了!我想去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游玩,请问怎么走? C爷爷,打扰了!您这个年纪,总该知道渔人码头吧?请问怎么走? D嗨,早上好!请您告诉我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怎么走。 (2)小明一路流连忘返,参观了杨浦滨江的多个景点,如:卡其乐园:曾是以生产

    16、卡其 布闻名的十二棉所在,现被改造成儿童乐园。紧扣“编织”主题,孩子们喜爱的攀爬架 用棉绳编织,喷水池边的金属纺机一摇,十几个喷口就会涌出喷泉。 西厂驿站:滨江的党建驿站之一,前身是电站辅机厂西的一个仓库。蓝色外框架 是原来仓库的钢结构,里面套着一个木结构的精致小屋,路过的市民可随时进来坐坐, 看书休闲。 雨水花园:原怡和纱厂防汛墙后的低洼地,现利用原来厂区已有野生植物,再配 置如芦苇、水杉等。新建的钢构廊桥穿越其中,不同长度的圆形钢管顶部的 LED 灯亮起 来就像萤火虫闪烁明灭在树林草丛之中。 第 7 页(共 23 页) 请根据上述滨江景观,替小明选出不符杨浦滨江设计理念的一项 。 A生态性

    17、 B高科技 C生活化 D历史感 (3)有人认为,那些废弃的旧厂房严重影响杨浦滨江的时尚风貌,应全部拆除。请根据 在“综合运用”部分筛选到的信息,帮助小明写一段话驳这种错误看法。 (50 字左右)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7 (60 分)请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 600 字; (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 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第 8 页(共 23 页) 2020 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0 分)分)

    18、 1 (15 分)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 钱塘湖春行 ) (2)欲为圣朝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3)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 归园田居 ) (4) 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 狼 ) (5)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 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 (2)肯将衰朽惜残年(重点字:朽) (3)晨兴理荒秽(重点字:秽) (4)乃悟前狼假寐(重点字:寐) (5)谈

    19、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点字: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 (12 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甲诗作者为 唐 代诗人 李白 ;乙文

    20、作者为 北宋 文学家 欧阳修 。 第 9 页(共 23 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B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4)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 艰难险阻 , 对此,我们要 乐观 、 豁达 地面对。 【分析】 【参

    21、考译文】 【甲】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 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 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 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 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 出

    22、,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行路难 (其一)的作者是唐代大 诗人李白,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 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 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句意: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 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23、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 解文章内容。 第 10 页(共 23 页) A有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 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 郁; B正确; C有误,诗人用“冰塞川” 、 “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不是具体描绘; D有误,乙文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了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不是具体描绘。 故选:B。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

    24、分辩,被贬到滁州 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 些政绩。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 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 望的他深感仕路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诗歌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 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 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

    25、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 (1)唐;李白;北宋;欧阳修; (2)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3)B; (4)艰难险阻;乐观;豁达。 【点评】 “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第 11 页(共 23 页)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3

    26、(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 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 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 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 【注释】刘公宣:即刘宣。 卫使:人名。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 考中解元。 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加点字。 为 卫使畜马 为 替 而文恭知人之益 著 益 更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3) “谓必山林老儒之

    27、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4)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 ; 卫使善待人才 ; 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 ; 【分析】参考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 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 ,老师很惊异,把 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会试时, 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 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

    28、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 第 12 页(共 23 页) 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替卫使养马。为:替。 句意: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益:更加。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语:告诉、交谈;遇:对待。句意 为: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 (3)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要我们分析

    29、其效果。先要理解改字的意思,再带 入语境分析其效果。 “必”解释为“一定” 。这个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一开始刘铉 看到刘宣写的文章时对其文采的欣赏之情,他非常确定像这样的文章应是出自山林老儒 之手,侧面表现出刘宣文章写得水平很高,体现了他卓绝的文采。 (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 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据原文“昼夜读书厩中”可知,在他养马之时,仍然 不忘昼夜苦读,是勤奋造就了他,这是主观原因;据原文“使乃优遇之”可知,卫使善 待刘宣,这是客观原因之一;据

    30、原文“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可知,刘文恭惊讶 于刘宣的才华,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非常确定像这样的文章应是出自山林老儒之手,说 明他有识人之名,这是客观原因之二。 答案: (1)替更加 (2)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 (3) “必”翻译做“一定” ,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 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4)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 卫使善待人才; 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 【点评】词义积累: 恶 恶能无纪(怎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38 分)分) 4 (

    31、1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 13 页(共 23 页) 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 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 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 宅之物。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 。这究竟是为 什么呢? 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 来之物。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 中原地区的记载。 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 ,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明珠、 文甲、通厚、翠洞之珍

    32、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 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 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 狮子没有出现过。 先秦时期有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 穆天子传中提道: “名兽使足走千里, 狻猊(麑) 、野马走五百里。 ” 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麑,如虦貓,食虎豹” 。从 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狻麑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但是狻麑 又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麑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 话中。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

    33、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因为古代虽 然开通了丝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 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城之后,民间的工匠、 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上述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 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东汉至魏晋南 北朝期间,雕匠们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更注重石狮的神似,于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尽一 切可能赋予狮子威武、凶猛的形象。从四川雅安高颐阙前石

    34、狮身上的翅膀便可看出一些 端倪。 隋唐时期,虽然狮子除了看守陵墓之外,还用来镇守宫殿、大门,但造型上仍然继承 了前代的许多特点。宋元时期,石狮的形象虽然仍有唐之遗风,但是唐代狮子那种昂扬 第 14 页(共 23 页) 雄浑的神韵和狞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大大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驯柔情的世俗意味。造 型中的狮子挂铃铛,悬带,飘彩巾,吊红缨,体积也日渐缩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 到了元明清时期,石狮的雕刻从宫廷走向民间,发展出很多的风格,地方特色也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段时期雕刻出来的石狮更加精致一些细节(比如颈部的项饰)也 开始变得多样。尤其是清代与唐宋狮子相比,神韵不足,精细有余。 清代晚期之后

    35、,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了它作为工艺 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石狮甚至像一种 宠物,失去了威风凛凛的感觉。 _, 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_, 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 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选自读写月报 (有删改) (1)请简析标题“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的妙处。 (2)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这个句子列举“四川雅安高颐阙石狮”这一例子来 说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石狮艺术风格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具体,文章的表达更生 动形象。 (3)请根据文意,将下列石狮的艺术风格信息与相关朝

    36、代连线。 体积缩小,温驯柔情 魏晋南北朝 地方特色,精细有余 隋唐时期 富有想象,威武凶猛 宋元时期 昂扬雄浑,狞厉威严 明清时期 (4)联系全文,请在第(11)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以总结全文。 狮子本不诞生在中原,再加上早期传入中国时数量较少,难得一见 ,导致石狮从 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 而随着石狮雕刻这项技艺特殊的发展过程 ,导致石狮在 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 之大。 (5)有人认为本文第(4)段不必放入文中,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 ,作者从狮子的诞生地、数量,时 代变化,技术进步

    37、等角度分析、说明了“石狮不像石狮”的原因,说明过程条理清晰, 第 15 页(共 23 页) 语言准确、生动,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有很强的可读性。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从两个“石狮”的含义,修辞等角度着 手分析。 第一个“石狮”指的是经过时间的凝练形成的我们现在常见的石狮形象的石狮,第二个 “石狮”则是指用石头做的形象应该和非洲狮子相像的狮子。首先, “石狮为什么不像石 狮”这一标题,明确地写出了“石狮”这一说明对象,清晰地概括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和说明内容:其次,标题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对“石 狮不像石狮”的原因进行思考。 (2)本题考查句子

    38、的作用。根据句子内容,联系前后文,来分析这一句子的作用。 本文第段画线句运用“四川雅安高颐阙石狮的翅膀”这一例子来说明东汉至魏晋南北 朝期间,石狮的艺术风格更加重视神似,形象威武、凶猛这一事实,使说明更具体、更 有力,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明确、生动形象。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根据文章内容,抓住相关语句进行概括,然后把相 关内容连线即可。 根据原文“宋元时期,石狮的形象虽然仍有唐之遗风,但是唐代狮子那种昂扬雄浑的神 韵和狞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大大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驯柔情的世俗意味” “体积也日渐 缩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可以概括为:宋元时期,石狮子体积缩小,温驯柔情;根据 “清代晚期

    39、之后,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了它作为工艺 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石狮甚至像一种 宠物,失去了威风凛凛的感觉”可以概括为:明清时期,地方特色,精细有余;根据“东 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雕匠们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更注重石狮的神似,于是运用丰富的 想象力尽一切可能赋予狮子威武、凶猛的形象”可以概括为:魏晋南北朝,富有想象, 威武凶猛;根据“唐代狮子那种昂扬雄浑的神韵和狞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可以概括为: 隋唐时期,昂扬雄浑,狞厉威严。 (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内容来补充句子总结全文。 根据“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

    40、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之物” “我们可以想 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 “民间的工匠、艺术家很少 有机会见到一面”可以用“狮子本不诞生在中原,再加上早期传入中国时数量较少,难 得一见”作为总结句; 根据“清代晚期之后,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了它作 第 16 页(共 23 页) 为工艺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 ,可以用“而随着石狮雕刻这项技 艺特殊的发展过程”作为总结句。 (5)本题考查语段内容能否删去。根据语段内容,联系全文分析语段的作用,再来判断 能否删去。 首先,第段中的“狻猊”是中国石狮的原型之一,如果不介绍“狻猊”

    41、的存在及其和 狮子的相似之处,就没有办法说明为什么中国会存在不像石狮的“石狮” ,文章结构会不 严谨。其次,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狻猊”的例子更加清晰明确地说 明了“石狮”形象不像石狮的原因,使文章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答案: (1)这一标题,明确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标题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引发读者对“石狮不像石狮”的原因进行思考。 (2)这个句子列举“四川雅安高颐阙石狮”这一例子来说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石 狮艺术风格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具体,文章的表达更生动形象。 (3)宋元时期体积缩小,温驯柔情 明清时期地方特色,精细有余 魏晋南北朝富有想象,威武凶猛

    42、隋唐时期昂扬雄浑,狞厉威严 (4)狮子本不诞生在中原,再加上早期传入中国时数量较少,难得一见; 而随着石狮雕刻这项技艺特殊的发展过程。 (5)不可以删除。第段中的“狻猊”是中国石狮的原型之一,揭示了中国会存在不像 石狮的“石狮”的原因;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石狮”形象不像石狮的原 因,使文章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

    43、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 第 17 页(共 23 页) 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5 (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陪母亲过年 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 z mi 也都正值意气风发。为了生意,为了 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到一起。而今年, 在一个月前,我们几

    44、个已经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 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她身边,她 一个人寂寞又孤苦。我们心里都很内疚。 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 “么妹,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大姐说: “你猜我做了什 么?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 ”临了,大姐又加了一句: “我 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 ” 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 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成员,足足 坐了两桌。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 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 大家一致认为, 母亲最疼的人是我。 原因是:

    45、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多分一些。还有, 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追得他们满院子跑。 我不服气地说: “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子、涨红着 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幺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我”说到这 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几个也都笑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能把重点放 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 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的威望。母 亲要我们做什么,我

    46、们就得去做什么。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总得有协助 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所以,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欢。 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 “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露出来的。 ” 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去看母亲,母亲 第 18 页(共 23 页) 正开心地笑着。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他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去年,母 亲到我家过年时,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母亲说,我们家里,付出最多的 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少,只能留在农村。 ”

    47、 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 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付出的最多,得 到的最少。 我们 _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_我 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 “姐,我们敬你了。 ” 此时,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空。 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在这个大年夜, 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望着我们,那 眉目、那神态都与从前一模一样。 (选自南方农村报 ) (1)请在第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 mi 姊妹 (2)请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我们 D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B 。 A三三两两 B惶恐不安 C激动感慨 D不约而同 (3) “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段,请说说用 意。 (4)本文第三次描写了母亲的笑,请细读两处,说说笑的寓意。 (5)下列对第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 B表达了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 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的温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