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教案

    • 资源ID:10869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教案

    1、文艺随笔二篇教案石家庄外国语师范学校 杨爱国【教学目标】1学习著名学者治学为文的态度以及本文所论述的读书方法。2理解文艺随笔的体裁及特点。3学会品味语言,积累成语。【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的严密准确。2学习“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注重写作中的“炼字”。【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两篇随笔的主旨。2如何在写作中“炼字”。【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2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成语接龙”游戏:以组为单位,在黑板上接一条成语长龙,多者为胜。(语文游戏引入课堂,活跃气氛。游戏中同学会发现:积累成语量有限,且由于对成语意思不理解而别字频出。以此激发学生平时多积累,养成

    2、多写多用成语的习惯)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随笔,都是以成语为题目的,不仅如此,文中还有许多成语,要求同学们整理出来,解释并造句。(1)请同学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现代汉语词典)(2)请同学用两个成语的不同义项造句。(3)在使用中有什么发现?“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真,是贬义词。“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习惯,属贬义词。由此来看,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只是圈定了论述的范围,到底作者借用这

    3、两个成语做怎样的文章,还需细读文章才知道,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我们第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劳,如查阅工具书,造句练习,分析感情色彩,都由学生来做,同时使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有了好奇心。)二、解题1文艺随笔属于笔记文学,是对文艺问题有所感而随手写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散文。它篇幅小,形式多样,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2了解作者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1930 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

    4、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 年 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 9月 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本文写作于 1961年,当时我国处在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不求

    5、甚解就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3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发表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运用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介绍作者时提到了“杂文”,学生会有疑问,故进一步解释,明白在归类上,有交叉现象。)三、研读课文1朗读让三个学生分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提倡的是“不求甚解”读书法。说了

    6、本词的来历、含义,举了名人读书的例子。(2)三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听读,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2速读边读边画:(1)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2)理解“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3)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4)找出举了哪些名人的例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细读的过程。)3同桌交流4整理回答(1)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指名)答:课文第一自然段,“不必提倡”,“反对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面向全体)问:这是什么样的态度,肯定?否定?答:肯定,谨慎地肯定。问:哪些词语可以证明?答:“一般人”,“常常”,“任何问题”,

    7、“其实也不尽然”,“虽然但是”,“盲目反对”,“没充分理由”等。问:“不必提倡”的是什么?不能“盲目反对”的又是什么?答:学习或工作不认真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上的“不求甚解”。问:由此来看,作者的语言是非常(齐)准确严密的。(“追问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澄清一些问题,同时也从中品味语言。追问的对象一般是全体,而不是个人。)(2)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答:课文第四段,有两层含义:一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问:谈谈你的看法或体会。(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3)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要求同学按课文顺序来说,会发现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都有作

    8、者概括性或总结性的话,这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整理如下:第 1段:“盲目反对不求甚解没有理由”。第 2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方法”,“不应该”“非议”。第 3段:“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才有发言权。”“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第 4段:“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只好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虚心,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好好体会。”第 5段:对著作,“抱虚心的态度”“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必须活读”“就是说必须理解精神实质”。第 6段:“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丰富”。第 7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

    9、”。第 8段:未晓处且放过,“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第 9段:“经验证明”书要反复读,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第 10段:“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整理后,通过对“虚心”“会意”“了解大意”“精神实质”“反复读”等关键词的咀嚼品味,可以理解和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每整理一句,都让同学注意其中重要的词,既品味了语言,又便于领会其主要观点。)(4)举了哪些名人的例子。答: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三引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

    10、且放过”的方法与“不求甚解”很相似。问:三个例子有何不同?答:一个国外的,两个古代的;一个反面的,两个正面的。问: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例证法,从虚心、理解精神实质、了解大意等方面作正反论证,得出“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的结论。5理清思路第 1自然段,文章开宗明义,表明作者观点。第 24 自然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第 510 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得出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的结论。四、小结“不求甚解”一词,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工夫,是个褒义词。后来多被用在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

    11、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深入分析,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本文作者采取反弹琵琶写法,使人耳目一新,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就其思路来讲,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五、课堂延伸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竽充数”辩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

    12、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打开课文不求甚解,第 4段有这样一句话:“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里的“咬文嚼字”如何理解?答: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现代汉语词典)是什么感情色彩的词?贬义。查阅汉语大词典,这里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

    13、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那么,朱光潜为什么还用它来做文章呢?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让我们看看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由前一课引入,温故而知新。查阅其他字典,强调“咬文嚼字”确实是贬义词。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朱光潜到底赋予了它怎样的新意?)二、了解写作意图1用跳读法,尽快找到作者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启发: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在开头表明观点的,此文是吗?不是。在结尾得出了结论吗?也没有。在哪里?第三段。请一位同学朗读相关语句:“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

    14、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启发性提问,一则是为了和上一篇文章比较,二则是提示学生写作的一般规律,提高跳读的效率)2精读这段文字(1)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在“文学”方面,具体指“阅读或写作”方面。(2)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3)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4)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作者否定了对“咬文嚼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明确这里指的是文学层面的,同时表现了作者

    15、辩证的观点和用词的准确和严密。(分析重点段的过程,也是澄清主旨,品味语言的过程)三、了解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文学一书。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那么,如何表述就尤其重要了。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

    16、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他说:“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写作动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必然会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所以这时候介绍作者会更合适。文中加点的字是需引起学生注意的,是与本文主旨呼应的地方。)四、分析三个例子既然“咬文嚼字”可以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我们就来做这样的练习。1试析三个例子要求同学收起书本,展示三个“咬文嚼字”的例子,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优劣,说出理由。A组(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2)你

    17、这没有骨气的文人。(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4)你这革命家的风度。B组(1)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C组(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B 组句子辨析时可能会出现不解其意的现象,可先找同学翻译,明确文意后再作辨析。)2读课文读一读作者的分析,看看有无不同。(1)找同学读作者对“你是

    18、”和“你这”的评析。(见课文第 2段)(2)找同学读作者对王若虚改文的评价。(见课文第 9段)(3)齐读作者对“推敲”的理解。(见课文最后一段)3概括作者观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情味不同。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意境不同。4分析三个例子在文中的作用由郭沫若修改剧本的例子引出了话题,后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删减和替换,文章和诗句),论证了“炼字”的主题。五、谈体会,小结本文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概括(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

    19、境、语气、情味、意境等。(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等,都是锤炼语言的方法。(4)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本课是“品味语言”的范文,紧扣本单元学习重点,对学生写作有很大帮助,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借鉴。)2教师补充(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3)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4)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20、。(法福楼拜)(5)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唐贾岛)(以古今名人“炼字”的例子,激励学生)六、延伸练习1课上练习(1)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2)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这种修辞叫“通感”。(3)轻风细柳,淡月梅花。A摇映 B舞隐 C扶失选择 C。

    21、解说:一个“扶”字,形象又逼真,把无形的风人格化了;一个“失”字,顿时画出月光下梅花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来。2课外作业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僧齐已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晴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3)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8)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1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1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1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1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1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注意事项

    本文(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教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