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资源ID:10777       资源大小:148.0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1、金山区 2017-2018 年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2017 年 12 月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一、按要求填空。1. (1)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郴州旅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 )2. 孟子强调了以苦难来磨练意志的重要性,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对比的手法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的名句是:“_,_”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湖南岳阳楼的一组是( )楼未起时原有鹤,笔经搁后便无诗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凌空百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

    2、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答案】1. (1)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 D【解析】1.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2.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

    3、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

    4、、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3. A 选项说的是黄鹤楼;B 选项虽然也是说的岳阳楼但是这个对联是说的范仲淹,用来指岳阳楼建筑,不恰当;C 选项说的是鹳雀楼;所以只能选择 D 选项。点睛: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枝别具风姿的奇葩。它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意境优美,韵

    5、味隽永,遣词典雅,格律严谨。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常设对联题,因为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衡量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但是本题考查一改以往考查写作,另辟蹊径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可以说一种创新型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要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又把文化常识融于其中,也考查了学生对我国文化常识的了解和积累。所以在备考时我们不光要关注对联的知识,也要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积累。二、按要求选择。4. 2017 年 11 月 25 日, “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 110 周年艺术特展”暨白蕉文集新书发布活动在金山区博物馆举行,下列四句组成了一首绝句,对白蕉先生的画兰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许谁共论

    6、醉良宵 惊倒扬州郑板桥 万派归宗漾酒瓢 凭他笔挟东风转按照绝句要求和评价内容,正确的排列次序应该是( )A B. C. D.注:白蕉(1907-1969) ,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金山张堰人,在近代中国画坛以画兰为名,郑板桥(1693-1765)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好本题必须对诗歌的格式有一定的了解。绝句有严格的格律的要求,当然,在解答本题时也可以根据所给诗句的内容来思考回答。第二部分 阅读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谈中国画的雅和俗刘旦宅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

    7、的东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秾装丽色被认为雅一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唐马丰满壮实的造型,唐三彩或红白赭,或蓝白赭,或红蓝白的色泽,毫无媚俗相。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 。苏东坡已经点明了

    8、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溢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黄休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 ,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 “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及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因此,绘画上的雅、俗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

    9、的雅、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 ,画蝴蝶追逐马蹄者夺魁;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乱山藏古寺” ,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幅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来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据说,赵孟頫向钱选请教,钱曰:“能作隶家。

    10、”这牵涉到笔墨的精神状态,也即画家精神状态的表现问题。不管此说是后人杜撰还是真有其事, “隶” “利”之分,或曰“戾” “利”之分的焦点,是文人画和画工画,其实质还是画的雅和俗。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变际上是婉转的否定,否定他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话有点绝对,但说出了俗病是顽症。然而用猛药可能会有所收获,但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

    11、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荣登了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器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俗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

    12、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 “雅俗共赏” ,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也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更应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选自书画艺术)5.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6. 第段“不修边幅的雅致”在文中指的是 。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东坡对吴道子和王维两人的画都有很高的赞语,但认为王维的画比吴道子的画要高出一筹,其原因在

    13、于王维的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 。B. 北宋宫廷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这些命题画虽然不俗,却还算不上雅。可见绘画的雅逸,关键在于题材。C. 戴进的画被后人否定,周臣自叹画不如唐寅,共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不能雅。假如二人读他个千卷书,提高文化修养,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D. 元代的画在雅逸方面超越了两宋的画。这反映出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8. 第段说“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 ,请举一例(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皆可)说明之。9. 简析本文的论述思路。【答案】5.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苏轼提出的观点一一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引出下文黄休复论述

    14、绘画的雅的标准。 6. 齐白石修炼文化素养,加上悟性,其绘画敞开了他本人的精神世界、技巧和精神浑然一体的逸格状态。 7. B 8. (1)宋词中的一些词牌,如“念奴娇” 、 “水调歌头”等,本是船舫歌妓唱曲中所使用的俗调,文人借用来进行新的创造,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欣赏的雅词。 (2)金山农民画,是在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一棵新苗,其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辅导老师的开掘、专家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七十年代未创立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受到中外专家们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厚爱。 9. 文章先论述雅俗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的分野在画家的文化修养,接着通过举例

    15、论述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再论述雅俗可以相互转化,最后论述雅和俗并无优劣之分,同具审美价值。【解析】5.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划线句位于第二段的开头,题干上又明确要求从结构上分析,故很容易确定,这个句子起到过渡的作用。但是,这里要分析该句所起到的过渡作用属于过渡中的哪一种,即承上启下,还是单独的承上或者单独的启下。从原文中来看第一段写苏轼提出的观点: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划线句的后面写黄休复论述绘画的雅的标准。故可以判断该句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点睛:这个句子处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一般来说在文章中间部分,结构上多数是起过渡的作用,关键是此题一定要答出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此句和空

    16、间的关系是承接上文的,和时间的关系是下文陈述的内容。6.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句的指代内容,一般思考的出发点都是结合紧挨着考查内容的前后句来分析。本题中前面写“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器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 ”后面写“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 ”这两个句子所说的内容就是加点词指代的内容。可适当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点睛: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

    17、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 ,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7. B 项中“可见绘画的雅逸,关键在于题材。 ”表述错误。原文中正确表述为“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 ”点睛: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到归纳文章要点的题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粗取精”:紧扣材料中关键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关键词、中心句;综合句意:对没有明显中心句的语段,即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内容上的“公因式” ;整体透视:对表达含蓄的文章,宏观全文,分析“潜台词

    18、” ,联系主旨,归纳要点。具体步骤应该是: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在题目提示的限制段中;切割一“块” 。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有时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 ,有时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 ,有时又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联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抽“条” 。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方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8. 本题属于探究式的考查,但是学生在思考作答时也要结合文本来进行解答。本题的答题思考出发

    19、点在第四段。第四段中说“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 ”这个句子实际上给学生的思路提供了借鉴。学生可以结合民间艺术的提示来思考作答。点睛:高考探究题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作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一、命题特点: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 “你的看法”等字样;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答题有层

    20、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二、主要题型:大体可分正反对立类;深层剖析类;拓展启示类。三、探究角度:围绕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答题可从小说的要素入手。 (一)探究人物:1.探究小说的主人公;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二)探究情节:1.结尾的合理性;2.情节的合理性;(三)探究主题:1.探究主题的丰富意蕴;2.探究主题的启示。 (四)探究题目。四、答题技巧:观点要鲜明正确;内容要有理有据;形式要层次井然。探究有方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放得开又收得拢,自然可以拿高分。9. 本题考查论述的思路。解答时应先对文章进行切块分析总结,归纳层意;再结合题干与文本

    21、内容相结合。本文可分为这几个层次,其一论述雅俗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的分野在画家的文化修养;其二举例论述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其三雅俗可以相互转化;最后论述雅和俗并无优劣之分,同具审美价值。总结后进行分点表述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解答即可。点睛:分析结构思路试题在高考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这种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段、过渡段或结尾段在全文中作用的试题。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试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有:(1)依据规律,准确定位;(2)全面分析,简明表述;(3)抓中心句,概括段意;

    22、(4)依据线索,分层概括。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青青陌上桑王茵芬(1)进入谷雨节气,杨花飘落,杜鹃盛开,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好时节,阳光铺在老家场院上,细密温暖。一只小白免蹦了过来,母亲捡过几片青菜叶子放在它脚边,说要去田野里弄些嫩草。(2)我随母亲来到田头,青草遍地,不像那时候,草还在地上探头探脑,就被我们连根挖起,成为兔子和山羊的时鲜。记得去麦田或红花草地里据草,被队长老王叔发现,挨骂不止,严重的会被他拎去篮子。有次,我逃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心撑在刀口上,血流了许多。回家后,阿婆用菜油止住血。那晚,我写在方格簿上的字没一个是端正的。(3)沟渠里蓬生着丛丛菖蒲,修长碧绿,惹人

    23、喜爱。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灵草,气味清香,用来驱蚊除病。这时节,它们还在一个劲地长,到了端午日,人们用红线将菖蒲和艾叶各一株,大蒜头一个,扎起,悬于大门边的屋檐下,以防疫驱邪。(4)缓缓走在青青的陌上,麦子已抽穗扬花,清香飘逸。我们来到一块地势略高,狭长形的地里。这块地已经荒芜多年,是父母在年前秋天开垦出来的,他们种了小麦。在这块地的最西边,有一棵长得歪斜的老桑树。记得我年轻时在附近责任田里收割麦子,热了,累了,还坐在这桑树下乘凉歇息。我走过去,只见苍老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嫌绿的叶子太阳光照在上面,绿得发亮。我和母亲说,现在没人种桑养蚕,有点可惜了。我们苏州是丝绸之乡,丝绸产品非常有名。

    24、在以往,我们还靠种桑养蚕增加收入,桑树是功臣。我上中学时,就听老师讲过苏州的桑蚕丝绸文化,这里地处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成为我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5)母亲弯腰在田里拔野豌豆草,说,那会儿的这个季节,你小时候常和阿婆去采桑叶挣工分,集体公房里养蚕正当时,我笑着说,哪有不记得的,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6) “秦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甚”是诗经里的一句。短短十六个字就把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描绘得传神鲜活,生趣浓郁。可见,自古以来,人们种桑养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习俗在吴地早已形成。从前,人们在房前屋后都成种桑树。 “桑梓”象征故乡、家

    25、乡。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7)那时,蚕宝宝上山结茧后,到了清晨,队长就如一只报晓的公鸡立在村中央吹哨子,还大着嗓门喊;“摘蚕茧啦!” “摘蚕茧啦!”(8)村里亮起点点灯火,大人们睡眼慢松地匆匆跑出家门,胳臂里都夹了个小板凳,手提着筐,有的手里还端着粥碗。因为是按多劳多得来记工分的,所以,大家还拖儿带女,整个村里,狗叫鸡鸣,少不了还有哪家不乖巧的孩子在母亲的怒骂声里,又是揉眼又是擤鼻涕的,鸣鸣咽咽上场。(9)我也被做记工员的母亲叫起来,和阿婆挤在一拨人的后面,好不容易拖到了几条结满蚕茧的柴垄。我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摘下一个个饱满而硬实的茧子。场院上真热闹,人们说着笑着,一个个的箩筐里堆满了雪白

    26、雪白的蚕茧子。我母亲和会计就给人们摘的茧子一一过磅,记录下来,并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茧子装进水泥船的舱里,堆得像一座小雪山似的。接着,队长、会计和我母亲带了两个壮劳力摇船到镇上收购站去卖茧子。(10)有次,我跟母亲去的,三四个小时后,卖完了茧子,大人们都笑眯眯的,似乎听到他们在议论今年“好价钱” 。于是,来到镇上唯一的供销社,给我和另外一个小孩各买一支雪糕,那时能吃到雪糕可真是奢侈啊!也是从那时起,每到夏天,我就对雪糕念念不忘。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11)我蹲下来,吸纳着青涩的麦香,胸腔特别舒坦。万物生长时,人的内心也会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在长叶。(节选自散文选刊2016 年第 12 期)1

    27、0. 第(6)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其用意是什么?11. 第(9)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12. 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13. 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它给予“我”哪三点底护?结合文章内容概述。14. 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答案】10. 增加文采,写出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充满生趣,深化作者对桑树的情感。 11.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茧子数量多、颜色雪白,体现了丰收的喜悦。 12. 说明”我“现在生活改善了,吃雪糕已不再奢侈,含蓄地表达“我“无法再次体会经过辛苦劳作换来雪糕的

    28、甜蜜的遗憾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3. 提供阴凉;增加收入;滋养品格。 14. 最后一段与文章第(4)段相呼应,从记忆中回到现实,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写出“我”吸纳麦香的舒坦;同时,因为看到麦子、桑树等万物生长繁茂,尤其是柔树无私给予,给人旺盛生命力的印象,让我联想到“希望的种子“正在我们的内心萌芽,恰如我们的人生,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解析】10.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如果是一般的语句我们大多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思考。但是,这里的语句是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故不能按照一般语句来理解。首先这个句子在诗经中的意思是: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联系引用前

    29、的文字引出桑树的话题,后面又有“短短十六个字就把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描绘得传神鲜活,生趣浓郁。 ”这样的句子,可见作者引用这句诗的原意比较明显是为写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充满生趣;但是同时引用诗句本身又带有增加文采的作用,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桑树的情感。点睛: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11. 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收获的茧子比作是小雪山,一是茧子和雪山都是白色的,二是小雪山很形象的表明收获很多。雪山在人们心里是美丽的景物,故有映照了人们丰收后喜悦的心情。点睛:比

    30、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独特感受。比喻有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12.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句意的理解。 “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这些年” 、 “竟然” 、 “淡忘” 。先找该句的语境,前文说的是母亲交茧子后,卖了个好价钱,给我买了一支雪糕,而这支雪糕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奢侈的。即是说这些年来雪糕已经从奢侈变为平常,在我的心里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表层含意弄清楚了。再深入思考可知,过去的奢侈是因为那是艰

    31、辛的劳动换来的,现在生活改善了感受不到那种艰辛,自然也感受不到那个时候的快乐了。.13. 本题从文本中的语句可以总结得出答案。 “记得我年轻时在附近责任田里收割麦子,热了,累了,还坐在这桑树下乘凉歇息。 ”可总结出提供阴凉;“在以往,我们还靠种桑养蚕增加收入,桑树是功臣。 ”可总结出增加收入;“我蹲下来,吸纳着青涩的麦香,胸腔特别舒坦。万物生长时,人的内心也会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在长叶。 ”中可总结出滋养心灵。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的把握能力。分析时,一方面要顺着作者对于桑树的描写思考,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要顺着物的线索和情的线索索进行梳理分析。总体思路是:由情线发

    32、端,接着物线、情线并行,再到情线突现,最后物线、情线合而为一。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弄清文章段意、层意,只有如此,才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考生务必要认真读懂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此之前,不要匆忙答题,以防“答非所问” 。14. 本题考查结尾语段的作用,且题干上明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表现为呼应前文的作用,从文本来看,此段前几个语段都是对往事的叙写,而这个语段回到现实中与第四段形成了呼应的关系,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其次,联系上文可知作者看到麦子、桑树等万物生长繁茂,尤其是柔树无私给予,让我联想到“希望的种子“正在我们的内心萌芽,恰如我们的人生,给

    33、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点睛: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归洛道中(宋)陈与义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道路无穷几倾毂 ,牛羊既饱各知家。人生扰扰成

    34、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注】陈与义(1090-1138) ,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 10 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毂(g):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15.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16.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B. 领联中的“忽” 、 “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C.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D. 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17. 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答案】15. C 16. B 17. 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

    35、,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解析】15. 本题几个诗句结尾字的读音为:沙:Sh 华:hu 花:hu 家:ji 斜:xi 毂:g 事:sh。由此可知押韵的字数有 5 个。点睛: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16. B 项中“忽” 、 “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表述错误。 “忽” “已”所在诗句写诗人满腹心事忽然发现脚下有杨柳的影子,抬头一看芜菁已经开花了,原来春天快要过去了

    36、。诗句主要表明时光的流逝。点睛: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2、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

    37、写了什么。17. 此诗写于作者回家乡洛阳途中。诗的前三联写途中所见,第四联写心中所想。诗人见到的是“风起沙” “杨柳影” “芜菁花” “牛羊”和“道路无穷” ,想到的是自己“人生扰扰” ,时光易逝。本题中要求赏析颈联的妙处。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这一句诗写途中所见的牛羊吃饱了分别回家,作者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在结构上,此句承上句写自己归家的急迫,引出尾句夕阳西下,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妙处。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问题,考生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作答。不一定面面俱到。一、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

    38、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39、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 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

    40、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4、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

    41、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2、(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4、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

    43、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 ,谓其敏断如包拯也。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

    44、罪曰“是劫米者” ,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片晷(gu):片刻。18.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吏民素多黠 ( ) (2)淳阳笑曰( )(3)淳验无实即坐之(

    45、) (4)汰则叵测( )19.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因呼为“张一包”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B.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C. 辄以人命讼 遂墨以葬文公(秦晋殽之战 )D. 可为我缚来 旦日维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20. 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 B. 何施之为 (秦晋微之战 )C. 何久自苦如此 (苏武传 )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21. 把第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22. 第段画线句的句中

    46、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23. 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答案】18. (1)平时、平素(2)通“佯” ,假装(3)判罪、定罪(4)不能 19. C 20. D 21. (张淳)秘密召见那个县吏,用私通强盗应判死罪来责问他,又指示他请求用自己的)妻子代替被关押,而自己出去筹集钱财来赎回。 22. 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23. 聪敏果断、心地仁慈【解析】18. 素:平时、平素。句意为:官吏和百姓平时大多奸猾;阳:通“佯” ,假装、故意。句意为:张淳故意讥笑说;坐:判罪、定罪。句意为: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

    47、;叵:不能。句意为:淘汰的话不可预测。点睛:本题属于考查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

    48、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19. C 项中前一个是介词,拿、用;后一个是连词,来。A 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B 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 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点睛:该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要“三抓” , “三抓”是指: (1)抓重点。 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 18 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 (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